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宗法制的特点与影响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2 道试题
1 . 西周时期,宗子“必皆有土之君”,卿大夫“有分土,而无分民”,亦不能建立宗族;而春秋战国时期的庶子地主亦可聚族而居、尊祖敬宗。这说明(     
A.族田有助于增强宗族凝聚力B.分封制与宗法制之间互为表里
C.血缘政治衰落助推经济发展D.土地制度变革导致宗法制衰落
2022-10-16更新 | 1419次组卷 | 17卷引用:吉林省通化梅河口市第五中学2023届高三10月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据《竹书纪年》记载,西周末年,幽王宠幸褒姒,废太子宜臼及其母申后,立褒姒为后,以褒姒子伯服为太子。申后之父西申侯联合缯国等诸侯和犬戎,与王军战,幽王和伯服均被杀,西周灭亡。西申侯等诸侯共尊宜白为周王,即周平王。该事件表明当时(     
A.贵族等级秩序败坏B.宗法制已不被认可
C.诸侯竞争愈演愈烈D.中央集权遭到破坏.
3 . 西周时期,最高统治者称王,周天子具有独尊共主地位。但热播电视剧《大秦帝国》中却有一幕场景:魏王、齐王相互称王,天子派使节赐胙以贺,这一剧情源于战国政治史上著名的魏、齐“徐州相王”事件。战国时期的这一变化反映了(       
A.周天子的地位被彻底取代B.《大秦帝国》剧情纯属虚构
C.新兴地主阶级统治的确立D.周朝传统政治秩序遭到破坏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4 . 春秋时期晋文公重耳早年曾流亡各国寻求庇护,在重耳及其随从造访一系列同姓诸侯国时,各国卿士均特地强调晋国祖先与这些同姓诸侯国的祖先在家族谱系中的地位关系。这一现象表明春秋时期
A.贵族政治等级森严B.血缘政治影响深远
C.官僚政治倍受重视D.分封秩序受到冲击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福建土楼在设计上遵循“三堂两横”,即下堂(门厅),中堂(祭祀及客厅)和后堂(尊长住所),同一楼层根据“长幼有序”安排,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体现宗法理念B.维护封建秩序
C.反映人本主义D.加强地方管理
6 . 在宗法制度下,周王既是政治上的共主,又是天下的大宗。诸侯及卿大夫等也在一定范围内集政权、族权于一身,而下级贵族乃至普通国人,则按血缘关系的远近被划定等级。这反映了西周
A.王权具有神秘色彩B.政治权力分配与血缘关系相结合
C.民众等级观念强化D.建构起国家垂直管理地方的形式
7 . 如表为典籍中有关周代诸侯国姓的记载。表中的记述说明,周代
记述文献
“虞、虢、焦、滑、霍、杨、韩、魏,皆姬娃也。”《左传.襄公二十九年》
“任、宿、须句、颛臾,风姓也。”《左传·僖公二十一年》

A.突破了血缘宗法关系的限制B.以地域政治取代了血缘政治
C.地缘组织与血缘组织相统一D.分封制加剧了地域文化冲突
8 . 商朝甲骨卜辞中有女性主持出兵祭祀的记载:西周金文关于出兵祭祀的记载则全是男性担任主持。下列理解正确的是
A.西周的宗法制度较为完善B.西周的礼乐制度更加规范
C.金文比甲骨文更具可信度D.西周对军事活动更加重视
2021-09-14更新 | 819次组卷 | 4卷引用:吉林省长春市十一高中2021-2022学年高一10月月考历史试题
9 . 战国前,贵者称氏,贱者则以职业概括之。如庖丁、匠石、优孟,这些职业名后来才成了姓,当时只是通称。氏同姓不同者,婚姻可通;姓同氏不同者,婚姻不可通。这说明,战国前
A.姓氏文化非常发达B.姓氏可以区别贵贱
C.以血缘关系为纽带D.婚姻讲究门当户对
10 . 春秋时期齐国的崔、庆两个贵族世家,在与其他卿族的斗争中曾一度联合,并发誓说“崔、庆一也”。但当崔氏家族内部出现裂痕时,庆氏之人却认为:“彼实家乱,子何病焉?崔之薄,庆之厚也。”庆氏随即灭掉了崔氏。这反映了当时
A.贵族政治开始确立B.国家政治秩序遭破坏
C.阶级矛盾异常尖锐D.大宗与小宗斗争激烈
2021-06-02更新 | 618次组卷 | 7卷引用:吉林省吉林市第二中学2022届高三9月月考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