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秦朝中央官制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2 道试题
1 . 秦朝的“三公九卿”中,奉常掌宗庙、礼仪和教化,郎中令掌宫廷警卫,少府管皇家财政及官府手工业,宗正管皇室宗族事务等。这反映了古代中国政体的本质是
A.职分细化,各负其责B.化国为家,君权至上
C.选贤举能,家国同构D.官员众多,政务繁杂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2 . 秦时丞相与御史大夫本来是丞相府的正副长官,“事同一体”,不可相监。但为了使御史大夫能有效监督丞相,规定丞相位缺,御史大夫可升迁其位。这一规定
A.为监察的权威性提供保障B.说明御史府尚未独立
C.利于御史官行使监察权力D.完成监察官员专职化
3 . 秦朝时,九卿以掌管司法律令的廷尉和掌管财政钱货的治粟内史为首,地位最高;而汉代的九卿中,掌管宗庙礼仪的太常(又称奉常)和宫中警卫的光禄勋(又称郎中令)地位最尊。这种设置
A.是汉代政治思想变化的反映B.标志着君主专制制度的成熟
C.表明皇权和相权的矛盾激化D.表明汉代脱离秦制框架束缚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4 . 廷议是中国古代中央决策的重要方式。秦朝皇帝制度、郡县制的确立,都经过了廷议;唐朝有三省长官在政事堂合议的制度;宋明清时期廷议制度进一步规范化。该制度
A.有利于提高决策的合理性B.体现出了一定的民主精神
C.对皇权形成了有效的制约D.具有浓厚的形式主义特征
2021-05-10更新 | 1412次组卷 | 20卷引用:辽宁省辽东南协作校2023-2024学年高二10月月考历史试题(A卷)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秦朝实行三公九卿制,其中:丞相负责协助皇帝处理全国政务,御史大夫则负责颁布诏令和管理奏章,监察文武百官,太尉负责军事。这反映了此制度
A.使各部门独立行使职权B.具有明显的决策高效性
C.分割了皇帝的部分权力D.蕴含了分权制约的理念
2021-06-09更新 | 1419次组卷 | 16卷引用:新疆乌鲁木齐市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6 . 秦朝丞相王绾和廷尉李斯就分封制的存留进行争论;唐朝设置了宰相议事的政事堂;北宋的谏院权限很大,对朝廷百官的任用及各种政事都可讨论,规谏朝政缺失;明朝创行密疏言事之制,赐给大学士“绳愆纠缪”图章,“凡政事有缺,……悉用此印密疏以闻”。这些制度的创立重在
A.避免官员权力的膨胀B.有效的限制了皇权专制
C.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D.保障中央决策的合理性
2021-05-14更新 | 1415次组卷 | 24卷引用:四川省成都市成都列五中学2024届高三上学期阶段性考(一)文综历史试题
7 . 秦朝中央官职设三公九卿。其中九卿有奉常,掌宗庙礼仪;郎中令,掌宫殿警卫;卫尉,掌宫门警卫;太仪,掌御用车马;廷尉,掌刑法……,少府,掌山海地泽之税及皇帝的生活供应。由此可见,秦朝中央官制的特点
A.分工明确,彼此牵制B.为皇帝私家服务,“国”与“家”同治
C.垂直管理、分层管理D.官僚政治取代血缘政治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所谓“周秦之变”,实际上就是秦国运用商鞅之道与韩非之术创造了秦帝国和“秦制(秦朝制度)”,此后的历代王朝,就依着这条路径在一直不停地走下去。“周秦之变”,其核心是一场由小共同体(诸侯国)本位到大共同体(统一中央集权国家)本位的转变,是为了将人们对家族的忠诚转移到作为国家代表的君主之上,以君主之大私为天下之大公,通过君主专制的方式加强集权。中国历史亡秦不弃“秦制”,历朝历代其实都在效法秦政,因此,中国历史的明显特征就是它的大盛大衰。

——摘编自谌旭彬《秦制两千年》


根据材料概括观点,并结合所学中国古代史知识,对所概括的观点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实准确,论述逻辑层次清楚)
9 . 封泥是盖有古代印章的干燥坚硬的泥团,反映古代用印的遗迹。如图是1995年陕西西安出土的秦代封泥“右丞相印”文物。此文物可用于研究秦朝

①中枢机构的设置   ②文书管理机制   ③文字统一与使用   ④赋税徭役征发
A.①②④B.①②③C.①③④D.②③④
2022-05-13更新 | 402次组卷 | 6卷引用:天津市第五十七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10 . 下图为秦《阳陵虎符》,上有十二字铭文:“甲兵之符,右才(在)皇帝,左才阳陵。”这一文物所反映的秦朝历史信息包括

①皇帝制度   ②冶金铸造技术   ③选官制度   ④军事制度
A.①②B.②④C.①②④D.①③④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