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中央集权的发展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1 道试题
1 . 研读下表,导致表格所涉时段物价急剧变化的共同原因是(       

公元

纪年

概况

7~23年

王莽居摄二年至天风元年

行大钱及宝货制,朝令夕改,繁琐难用。

190年

东汉献帝初平元年

董卓铸劣质小钱,米价高达数十万钱。

454~478年

刘宋孝武帝孝建四年至废帝永光元年

铸孝建四铢,减重40%,官民竞铸恶钱,永光铸二铢、斗米万钱,币制混乱。

523~557年

肖梁武帝晓年至梁末(普通四年)

侯景之乱,国库空,行铁钱,交易者以车我钱,论贯用,不计数。

550~577年

北齐诸帝

溢发低质合金钱,还用生铁块为币,物价狂涨。

758~763年

唐肃宗乾元元年至代宗初

铸大钱、史思明发军用货币,米涨六七百信,代宗初战事平息,收缩通货。

A.战乱频繁B.权臣乱政C.朝令夕改D.货币发行
2023-02-24更新 | 52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安庆市宿松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2 . 《汉书·吴王刘濞传》中记载,吴王为吸引更多百姓来吴国,常替应服徭役人员出钱,以免除其徭役;或对其治下之民进行财物金钱的赏赐,改善百姓生活;甚至于盗贼流寇逃到吴国也能被吴王收容。据此可知,汉初(     
A.忽视户籍制度建设B.中央集权受到挑战
C.诸侯国君注重民生D.百姓赋税负担沉重
3 . 东汉后期郡归并于州,扩大地方自主权以加强中央控制能力,结果却造就了地方实力派割据的制度基础;唐朝实施节度使制度,将数州之资源悉归于节度使调控以应对边疆安全问题,但始料未及的是外重内轻的局面也由此形成。东汉、唐朝地方制度的调整与改革表明(     
A.地方分权与中央集权之间存在矛盾B.地方分权与中央集权无法并存
C.脱离国家治理实际的改革必然失败D.地方制度调整须关注国防安全
4 . “庆历新政”是士大夫与天子“共治天下”的一次实践。宋仁宗开始大力支持,但后来转变了态度,最终庆历新政夭折。宋仁宗转变态度的原因有两个:一是广大官僚反对,二是忌讳朋党影响其专制统治。据此可知(     
A.统治者决策决定了改革成败B.改革加剧北宋积贫积弱程度
C.官僚意见不统一制约了改革D.改革失败因其制度层面缺陷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开元十年(722年)八月,唐玄宗采纳宰相张说的建议招募壮士充当宿卫,不问色役(指徭役种类),都从优待遇。于是逋逃者“争出应募,旬日,得精兵十三万",这些“争出应募”的人多为长安的市井之徒。这一举措(     
A.反映了崇尚武力的价值观B.提高了将领军事才能
C.体现了国家兵制的局限性D.提高了人们应募的积极性
6 . 汉武帝是以“雄才大略”而著称的帝王。同时代的经学家刘歆有云:“(武帝)招集天下贤俊,与协心同谋,兴制度,改正朔,易服色,立天地之祀。建封禅,殊官号,存周后,定诸侯之制,永无逆争之心,至今累世赖之。”与这段评价无关的举措是(     
A.诏令官员举荐人才B.消除地方势力的隐患
C.提高商人政治地位D.设立中外朝加强君权
2022-01-10更新 | 211次组卷 | 3卷引用:安徽省宿州市灵璧县渔沟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7 . 宋代设路级地方行政建制,并在各路建立转运司提点刑狱司、提举常平司安抚司。时人评价说:“婚田税赋则隶之转运,狱讼经总则隶之提刑,常平茶盐则隶之提举,兵将盗贼则隶之安抚。是以事权归一而州县知所适从,民听不贰而词讼得以早决。”由此可知,宋代统治者旨在
A.分割相权,加强君权B.分权制衡,提高效率
C.事权归一,消除割据D.强干弱枝,守内虚外
2021-09-26更新 | 592次组卷 | 21卷引用:安徽省亳州市第二完全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8 . 如表是西汉皇帝巡幸赏赐情况,巡幸是封建社会皇帝对地方的视察及祭祀活动。西汉时皇帝巡幸武赐情况如表所示。据此可知,西汉皇帝的巡幸活动
文帝中元十五年上幸雍赦天下
武帝元鼎四年行幸雍,祠五睁赐民爵一级,女子百户牛、酒
宣帝神爵元年行幸河东,祠后土赐天下勤事吏爵二级,民一级,女子百户牛、酒,虾、寡、孤、独、高年帛。所振货物勿收。行所过,毋出田租
元帝初元二年行幸甘泉,郊泰时赐云阳民爵一级,女子百户牛、酒
咸帝永始四年行幸河东,祠后土赐吏民如云阳,行所过无田租

A.完善了社会福利制度B.旨在减轻百姓负担
C.体现了与民同乐思想D.提高了妇女的地位
9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北宋建立后,在州县之上再设置一级地方政府一路,它随即成为州县之上的准高层政区。两宋的路是转运使、提点刑狱、提举常平并立的监司或监察区。到金朝,路已不再是监司或监察区,而是正规的一级行政区划和地方最高官府,金朝的路官府也不再是若干司使并立,而是兼领军民的路总管府统辖。元代的路在总管府统辖方面沿袭金制,又融入蒙古旧俗,且演化成单纯的民官。元朝全国路总数一度达到185个,还出现了与路权限相近的61个直隶省部之州和22个直隶行省。但路的一级行政区划和地方最高官府的地位,却因行省及宣.慰司的制度而丧失。后来,路一级官府膨胀,其数量居然接近其下属州的数量,而且,路总管府上压行省、宣慰司,下逼直隶省部之州和一般州府,其在地方行政区划中的地位,随之急剧下降。及明初,朱元璋正式废路,以布政使司分领天下府州县。

——捕编自李治安《元代政区地理的变迁轨述及特色新探》

材料二 唐宋等汉地王朝治理边疆,实行的都是羁縻政策。所谓羁縻政策,就是边疆部落首领既接受朝廷的州县官爵印信,又保持原有的称号、辖境和权力,自理内部事务。羁縻州只是名义上的州县区划,一般不呈报户籍,不承担贡赋。忽必烈定都开平和燕京以后,政治中心南移,漠北、东北和西北地区的边疆性质逐渐凸显。尤其是岭北、辽阳和甘肃三行省及若干宣慰司的相继建立,意味着元朝廷首次实施了对漠北、东北和西北边疆的直接或较直接的治理。蒙古统治者将汉地和其他少数民族居住地一概当作被征服地区,而与中原王朝将边疆地区视作蛮夷之地的传统观念截然不同。基于这一新理念,元廷既因俗设“上官”而治,又通过宣政院、宣慰司、宣抚司、安抚司、长官司等机构,实行强制性的检括户籍,设立驿站,比较固定的缴税和贡献,强制征调土官土军等。

——摘编自李治安《元代政区地理的变迁轨迹及特色新探》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宋朝以来“路”的发展变化,并概括”路”这一地方行政机构被废除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元朝边疆治理与唐宋等朝代的不同之处,并概括元朝边疆治理政策的影响。
10 . 元朝的河南江北行省,东西跨越将近2000里,从今连云港起,沿陇海铁路线直到潼关,黄河以南到长江以北的区域,均由其管辖。这种以北制南、北向门户洞开和人为形格势禁的做法意在
A.缓和尖锐的民族矛盾B.有效的加强中央集权
C.密切南北间经济联系D.促进行政区划的完善
2021-07-16更新 | 374次组卷 | 19卷引用:安徽省阜阳市成效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