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中央集权的发展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992 道试题
1 . 吴元济(淮西节度使吴少阳之子)割据淮西对抗朝廷。817年(唐宪宗元和十二年),宰相裴度主动向唐宪宗请战,亲莅郾城县回曲镇(今裴城镇)督战,唐邓州节度使李愬雪夜入蔡州,活捉吴元济平定叛乱。该事件说明唐朝
A.如此平叛终不利于中央集权的加强B.为北宋中央集权的加强提供了教训
C.节度使的设置是其割据亡国的根源D.长期藩镇割据的不利局面即将结束
2 . 汉代在郡一级,由郡承、长史辅佐郡守,都尉管武事,督邮管监察,列曹分理民政、财政、司法、教育等,县一级也是如此。山此可知,汉代
A.官员设置元杂B.官职设置较为细化
C.权力相互制衡D.中央地方官制同构
2022-03-23更新 | 31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阜阳市太和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3 . 《史记》中有“世家”三十篇,记载了自西周至西汉初各主要诸侯国的兴衰历史。《汉书》则将汉代王侯勋臣一律编入“传”,删去“世家”一体。后来的一些史书沿袭了《汉书》的做法。这一变化可以看出
A.贵族政治遭到史家的封杀B.中央集权的不断强化
C.作者思想境界的差异巨大D.官修史书缺乏固定体例
2022-03-17更新 | 683次组卷 | 12卷引用:安徽省合肥市肥东县综合高中2023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5 . 元朝创立行省制度,是我国政区管理制度史上的一次重大改革。元朝实行这一制度旨在
A.实现对地方“因俗而治”B.促进各民族之间的交融
C.加强中央对地方的管理D.缩小内地与边疆的差距
6 . 元朝行省长官主要职掌辖内钱粮、户口、屯种、漕运等事务。在大多数情况下,地方行省被禁止调动军队,即使是紧急情况也需要由中央虎符持有者来调动,行省能够“大而不专”。这说明元代
A.重视对地方官员的监察B.行省权力受到中央节制
C.行省长官有较大自主性D.君主专制统治达到顶峰
7 . 在张家山汉墓出土竹简中的《二月律令·捕律》中记载,“捕从诸侯来为间者一人,拜爵一级,有(又)购两万钱。”而又在《二月律令·.贼律》记载:“来诱及为间者,磔(zhe:酷刑)。”据此可知,朝廷这种做法
A.实现了对地方的绝对控制B.达到了思想上的统一
C.有利于削弱地方诸侯势力D.加强了社会治安管理
8 . 一部中国史,是一部民族交融汇聚成多元一体中华民族的历史,我们要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汉初,汉高祖赠送黄金、丝绸给匈奴,开始采取“和亲”政策以谋求和平。汉文帝时,匈奴黄当、桀龙二人来降,朝廷册封二人分别为弓高侯和襄城侯。汉武帝时期,汉军三次打败匈奴后,于其地建置酒泉、武威郡,嗣后又从中分置敦煌、张掖二郡。张骞通西域后,朝廷设行政管理区,在西域设西域都护府。

——姚大力《河西走廊的几个古地名》

材料二   唐朝太宗时,征伐平定突厥,西北诸蕃及蛮夷稍稍内属,朝廷拜其首领为都督、刺史、将军等,并赠予大量帛与彩缎。唐先后在西北设安西、北庭都护府,加强对西域的管辖。唐太宗赐婚给突厥首领等赐婚事例,达十余次之多。

——吕思勉《白话本国史》


(1)根据材料一、二,概括西汉和唐朝政府巩固北部边疆的相同措施。
(2)根据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汉、唐对边疆治理的意义。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汉初文献将汉朝中央政府直接统治区域的人称为“汉民”。其他诸侯国人则称“吴人”“楚人”“齐人”等。这一不同称谓(  )
A.有利于了解汉初的国家结构B.表明王国力量严重威胁中央
C.说明国家统一观念尚未形成D.反映中央集权体制尚未建立
10 . 在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制度中,唐代的“道”、宋代的“路”依据“山川形便”的原则划分,元代的行省则按照“犬牙交错”的原则划分。这一变化有利于
A.强化君主专制B.加强中央集权C.加强监察地方D.地方藩镇割据
首页3 4 5 6 7 8 9 10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