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中央集权的发展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50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参照传统及蒙古旧制,元朝把大都及邻近地方划为“腹里”,由中书省直接管理。至于全国其他地区,元朝政府将之划分为十一个行省,边疆地区先后建置了辽阳、云南等行省,吐蕃地区由中央机构宣政院直接管辖。元代的行省完全一反过去的划分方法,无视历来与划界密切相关的重要山川、河流的存在,使得任何一个行省都不能成为完整的形胜之区。元中央政府以命令授权形式将部分权力交予行省行使,一切治权皆属中央政府。行省长官具有日常事务的统筹全权,但部分特定的权力(军队、钱粮)会由个别专责的官员提调,其他人不可随意干预,调兵更需中央授权。但实际上,朝廷总是在直接掌握某些基本权力(如军队、官吏任用等)的同时,把相当一部分权力分寄于行省,然后借行省集权于中央。

——摘编自舒健《元代行省制:中国央地关系的转捩点》

材料二   法国学者托克维尔认为:“凡是结成联邦的成员国家,它们都是原先有过一些共同利益,而这些共同利益就形成了它们联合的精神纽带。”美国“各州不仅有大致相同的利益、相同的起源和语言,而且处于相同的文明水平。这便使它们的联合几乎永远成为容易的事情”。联邦制被美国“立国之父”们视为确保社会和政治稳定的制度性保障。这种制度既着眼于国家利益的未来,又兼顾了当时州权至上的现实;既强调了中央集权的重要性,又肯定了北美13州地方自治的历史及现实性。因而我们可以说,美国联邦制的确立为处理集权与自治、中央与地方关系提供了一个有借鉴意义的模式。

——摘编自周剑云《生存的政治抉择一略论美国联邦制的确立》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元代行省制度的特点及其积极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美国联邦制确立的条件及其政治意义。
2021-06-19更新 | 183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合肥市第六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6月月考历史试题
2 . 据研究,唐代白居易诗中所记中央官吏俸钱与史籍所载无不相合,所记地方官吏俸钱与史籍所载额度要高,高出部分是不载于法令的合法收入。据此可知,当时
A.地方势力膨胀B.中央官吏受到严密控制
C.中央财政紧张D.地方官吏贪腐比较隐秘
2021-06-08更新 | 12021次组卷 | 92卷引用:安徽省亳州市第二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3 . 汉初诸侯王国地位远在汉郡之上,景帝悉收王国支郡以属中央,共有王国二十五,郡四十三。汉武帝施行推恩法,削弱王国力量,增设新郡,至太初元年,全境共有一百零九个郡国,王国仅存十八。这
A.激化了中央与诸侯矛盾B.改变了国家的管理模式
C.奠定了解决边患的基础D.消除了地方割据的可能
2021-06-02更新 | 1432次组卷 | 15卷引用:安徽省合肥市第八中学2021届高三最后一卷文综历史试题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元朝的政治规模,至世祖,局面已大致稳定,因此开始比较注意政治的规划。他较能任用汉人,吸收汉化,创立了元帝国的开国规模。元代的制度,一部分袭取汉制,诸如皇位世袭制,中央及地方官制等,采纳汉制之处甚多;一部分则保持蒙古旧法。其实蒙古人吸收汉化的态度,并不积极,汉化的程度,也不深厚。世祖自灭宋以后,便渐渐疏斥汉臣,其后诸帝,对汉人更为忌视,因此元室始终未能大规模地接受中国文化和传统政治思想,也始终未能完全脱离游牧民族的本色。元代的政治,无论其效能或目的,都没有达到统治汉人的标准,其迅速崩溃,自是必然的结果。

——据傅乐成《中国通史》


根据材料并结合古代中国历史,试从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或文化交流与传播等角度拟出一个论题,加以阐述。(要求:论题明确,持论有据,表达清晰。)
2021-05-25更新 | 199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示范高中培优联盟2020-2021学年高二5月联考(春季联赛)历史试题
5 . 某学者认为,汉武帝颁布“推恩令”并非是对分封制的全盘否定,“推恩”与否由诸侯王自行决定。此外,汉武帝还将自己的儿子大肆分封。该学者意在说明,汉武帝通过此举
A.强化血缘关系对政治的影响力B.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有效控制
C.缓和朝廷与诸侯王之间的矛盾D.使王国彼此分立并互相牵制
6 . 元明清以来的省制,河北指黄河以北,河南指黄河以南,山西指太行山以西,湖南与湖北指以洞庭湖为南北之界等。这样划分政区界有利于
A.全国经济重心的南移B.农业生产和抵御自然灾害
C.区域政治文化的趋同D.维系地方政权的独立自主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7 . 钱穆在《中国历代政治得失》中写道:(北宋)金兵内侵,只中央汴京一失,全国瓦解,更难抵抗。唐代安史之乱,其军力并不比金人弱;唐两京俱失,州郡到处可以各自为战,还是有办法。作者意在论证
A.唐代藩镇制度的进步作用B.都城的区位选择意义重大
C.唐宋的地方治理互有得失D.宋朝强干弱枝的消极影响
2021-05-13更新 | 1084次组卷 | 21卷引用:安徽省宣城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8 . 中唐以后,除了有翰林“内相”,还有退任宰相之职改做节度使仍享有宰相荣誉之衔或者更多由地方权势强大的节度使出任宰相的“使相”。安史之乱后,平定战乱的功臣继续被分封到地方出任节度使,同时在朝内依然持有权力。这一现象反映了唐中期以后
A.中央集权制走向衰落B.相权不断分化君权得到强化
C.中央决策机制的完善D.地方行政体制不断得到优化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9 . 下列两个朝代的疆域图反映了我国
A.统一多民族国家得到很大发展B.地方分裂割据因素的基本消除
C.单一民族国家成为多民族国家D.政治中心由南方转移到了北方
2021-04-23更新 | 183次组卷 | 3卷引用:安徽省皖南八校2021届高三第三次联考文综历史试题
10 . 唐代州县官吏的选调任用,九品以上须经过中央吏部。此后,随着道一级建制逐步固定,统领道的节度使、观察使有权直接任用道府僚佐,这使中央政权
A.着力提高中央机构行政效率B.被迫加大对地方的财政拨付
C.加快推进选官用官制度改革D.进一步面临尾大不掉的压力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