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中央集权的发展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9 道试题
1 . 曹魏景元四年,蜀汉后主刘禅面对司马氏强大的军事压力,主动献降。司马氏将蜀汉的军政实力派人物和有声望的士人,一律迁往中原。据《华阳国志●大同志》记载,随后主刘禅迁往北方的就有三万家之多。“蜀人北迁”这一-做法旨在
A.促进民族融合B.发展北方经济
C.重构中原秩序D.瓦解地方势力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2 . 元朝统治者在路、府、州、县除了按常规设总管、知府、知州、知县等官职,还在各级政府外另设一官职一达鲁花赤,代表中央督察地方行政,并规定达鲁花赤只能由蒙古人和色目人担任。这一官职的设置
A.表现了对汉族官僚的防备心态B.扩大了地方政府的行政权力
C.体现了中央对地方控制的加强D.促进了民族之间的交流融合
2022-01-23更新 | 1159次组卷 | 20卷引用:河北省石家庄市正定县河北正中实验中学2024届高三上学期月考(一)历史试题
3 . 《史记·平准书》记载汉武帝时期卜式(生卒年不详)因养羊致富,因匈奴屡犯边境,曾上书愿以家财之半捐公助边,又施钱财帮助乡民,卜式也常以巨资购买田宅;《汉书·张禹传》中记载张禹(?一前5年)富贵之后,买田400顷,均是灌溉方便、土质肥沃之地。以上事例反映出
A.豪强地主势力壮大B.西汉政府鼓励土地买卖
C.匈奴严重威胁边疆D.农耕经济出现繁荣景象
4 . 宋代的知州经历了从文武臣僚作为临时差遣,权知某州(军州)事,到以文臣知州为主作为常设的州级长官的渐变过程。这一变化反映了宋代
A.地方行政区划的变化B.理学影响力日益扩大
C.文官势力得到了增强D.守内虚外的治国方针
5 . “流民法”始于汉武帝。《汉书·石奋传》云:“惟吏多私,征求无已。去者便,居者扰,故为流民法,以禁重赋。”汉武帝还以户口增多、流民减少,作为地方官的政绩之一,进行奖励。该法的制定旨在
A.维护统治秩序B.解决王国问题C.根除腐败现象D.壮大小农队伍
6 . 萧启庆先生认为“就整个的中国历史而论,十三、十四世纪的蒙古帝国,是一个情形较为特殊的时代。……它打破了过去边疆民族所建立的国家必须与中国官僚政治以及儒生为核心的士大夫阶层密切结合的惯例”。这主要表现为
A.设中央外派机构压制江南各地反抗
B.朝廷掌握了地方官员的任用及考核
C.政府废除科举制度并不再重视儒学
D.行省重要官职主要由蒙古贵族担任
2021-11-19更新 | 314次组卷 | 7卷引用:河北省石家庄市辛集市第一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第六次月考历史试题
7 . 转运使司在宋初设置时只是中央派驻地方的监司机构,“专主粮饷”,供应军队。到南宋后期转运使司的属官有“主管文字”“斡办公事“准备差遣”“帐斡”等,属官之下配备人吏如勾押官、前行、后行等。这一变化
A.促使中枢权力体系日趋完备B.说明了地方行政效率提高
C.标志古代官僚政治走向成熟D.反映出中央集权继续强化
2021-10-24更新 | 542次组卷 | 17卷引用:河北省石家庄市辛集市第一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第四次月考历史试题
8 . 宋朝建立后,为了激励和督促各级官员尽职尽责,政府几乎把所有官员都纳入了考核的范围,考核内容主要以品行和地方治理效果为主,但从北宋中期开始,宋廷便一直把财赋上交量作为地方官员考核的中心。这一变化说明宋朝
A.中央集权进一步的强化B.三冗的问题日益严重
C.地方官权力呈扩大趋势D.商税已成为主要财源
9 . 宋代设路级地方行政建制,并在各路建立转运司提点刑狱司、提举常平司安抚司。时人评价说:“婚田税赋则隶之转运,狱讼经总则隶之提刑,常平茶盐则隶之提举,兵将盗贼则隶之安抚。是以事权归一而州县知所适从,民听不贰而词讼得以早决。”由此可知,宋代统治者旨在
A.分割相权,加强君权B.分权制衡,提高效率
C.事权归一,消除割据D.强干弱枝,守内虚外
2021-09-26更新 | 595次组卷 | 21卷引用:河北省张家口市第一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10月月考历史试题
10 . 汉武帝时期,一改少府(负责皇室财政)掌握盐铁等资源以及皇帝的赏赐从少府支取的做法,让本属于宰相管理的大司农直接上奏盐铁丞的奏章,并置大农部丞数十人,分部主郡国盐铁等矿产资源。汉武帝此举
A.完善了中央官僚机构职能B.增强了皇帝对朝政的控制
C.加快了盐铁官营政策出台D.旨在增加皇室的财政收入
2021-09-09更新 | 340次组卷 | 4卷引用:河北省省级联测2022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联考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