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中央集权的发展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04 道试题
1 . 西汉郡级城市时空分布变化导致表中变化最主要的原因是(       
时间王国区郡区拓展区(即新建郡)合计
前195101525
文帝十六年251540
景帝六年521567
式帝后元二年602024104
前74612021102
前7612020101

A.王国经济实力日趋膨胀B.帝国疆域全面拓展
C.郡区商品经济相对落后D.中央集权逐步强化
2022-04-21更新 | 326次组卷 | 5卷引用:高频考点12汉至元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高频考点专练】2023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模拟题汇编(第一辑)(全国通用)
2 . 宋初,曾令诸郡毁废城垣,各地被迫或自发毁弃城壁的现象较普遍,导致许多府州县治所城市长期没有城郭,或虽有旧城而长年不加修理,使其自然废弃。这种不提倡内地州县筑城的政策,基本上延续了整个宋代。宋的这一做法
A.旨在加强中央集权B.促使市坊制度的瓦解
C.造成地方秩序混乱D.践行了无为而治思想
2022-04-13更新 | 613次组卷 | 8卷引用:安徽省宣城市2022届高三二模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3 . 古代年号之设始于汉武帝,年号既用于纪年也用于宣示统治权力。资料表明,汉宣帝时期(前74年~前48年),鲁孝王泮池刻石有“五凤二年鲁卅四年六月四日成”,六安国的一件薰炉也有“(元康)五年六安十三年正月乙未”字样。这可用于证明当时
A.全国纪年方式混乱B.王国问题依然严重
C.中央权威得到加强D.儒学正统地位确立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安史之乱后,藩镇割据的形成和吐蕃连年东渐的危机,使唐王朝急需建立一支强大可靠的中央武装。神策军本是陇右节度使所属的一支边防军队。安史之乱期间,神策军随鱼朝恩入长安护卫代宗,从此成为禁军。经过财政改革后的唐王朝给予神策军优厚的待遇,并采取收编和招募等方式扩大神策军的编制,发展神策军的武装力量。神策军迅速壮大,德宗时已增至十五万人,进入全盛时期。神策军的建立和发展,使唐王朝掌握了一支可靠的中央武装。神策军虽然在兵力配置上尚不足以与藩镇总体相抗衡,但是相对于藩镇个体而言则又处于绝对优势的地位,这正是藩镇不能取代唐中央政府的重要原因之一。之后,宦官控制了神策军及其他禁军,同时也控制了长安城及整个关中地区,这造成宦官集团长期专权的局面,对唐后期的政治和社会产生了重大影响。

——摘编自漆侠主编《中国改革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唐代神策军发展的历史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唐朝建立神策军发展的影响。
5 . 黄帝传说

材料一 黄帝被奉为中华民族人文初祖,黄帝传说源源流长。春秋战国时期,“百家皆言黄帝”。

孔子曰:“黄帝者……以与炎帝战于阪泉之野,三战而后克之。始垂衣裳,作为黼黻(礼服)。治民以顺天地之纪……播时百谷,尝味草木,仁厚及于鸟兽昆虫。”

——《大戴礼记五帝德》

黄帝之治天下,使民心一(使百姓保持质朴本真之心),民有其亲死不哭而民不非也。

——《庄子大宗师篇》

神农既没,以强胜弱,以众暴寡,故黄帝作为(制定)君臣上下之义,父子兄弟之礼,夫妇妃匹之合,内行刀锯(刑罚),外用甲兵,故时变也。

——《商君书画策》


(1)阅读材料一,比较诸子笔下黄帝形象的异同,结合春秋战国时期的思想状况,说明异同产生的原因。

材料二 汉武帝初年,汾阴巫锦掘地获一古鼎,群臣以“太帝兴神鼎一”、“黄帝作宝鼎三”、“禹收九牧之金,铸九鼎”相贺。公孙卿认定武帝所获之鼎即黄帝之鼎,视该鼎为天子“受命而帝”的天降祥瑞。武帝遂供鼎于帝廷。元封元年,汉武帝“北巡朔方,勒兵十余万,还祭黄帝冢桥山”。太初元年,汉武帝采纳臣僚建议,认为黄帝主土德,位居中央,“五行莫贵于土”,“五行莫贵于黄”,定汉以“土德”受命,“以正月为岁首,而色上黄”。

——摘编自邓乐群《秦汉时期炎黄崇拜的神人转换》、张茂泽《黄帝与黄帝祭祀》等


(2)阅读材料二,结合所学,分析汉武帝推崇黄帝的目的。
2022-03-29更新 | 498次组卷 | 5卷引用:北京市丰台区2022届高三一模历史试题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从宋朝建立到仁宗时,全国兵额增加七八倍……军队大半来自招募。应募者要么是游手无籍之徒,要么是负罪亡命之辈。而且朝廷又往往因岁凶募饥民,遂使长大壮健者游惰,而留耕者胥老弱。如是久之,农村生产力日渐减削。且募兵终身在营伍,自二十以上至衰老,其间虽四十余年,实际可用者至多不过二十年。廪之终身,实际即是一卒有二十年向公家无用而仰食。宋兵制以厢军伉健者升禁卫,然卫士入宿(厢军精锐到禁军报到),即不自持被(被褥)而使人持之,给粮不自荷(搬运)而扉人(雇人)荷之。

——摘编自钱穆《国史大纲》


(1)根据材料,概括宋初兵制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宋初兵制实施的影响。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7 . 唐朝前期,州县可以自行增加僚佐官员,其人数常超出国家规定。唐朝中后期,中央频繁干预州县僚佐官员的设置,要求省减官员人数。这一举措
A.削弱了藩镇割据的经济基础B.降低了地方政府的行政效率
C.巩固了安定有序的统一局面D.促使了社会矛盾的相对缓和
2022-03-17更新 | 393次组卷 | 4卷引用:四川省成都市石室中学2022届高三专家联测卷(四)文综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8 . 下表是宋代实行的地方官员回避制度。这些规定
制度名称内容
亲族回避制度本族组麻以上亲,及有服外亲、无服外亲,并令回避,其余勿拘。
职务回避制度所注拟外官,其五服之内于法许相容隐者,皆不得相为代,有敢妄冒居之者,以私罪论。
籍贯回避制度诸注官不注寄居及本贯州;不系寄居及本贯州,而有田产物力处,亦不注。即本贯开封府者,唯不注本县。
A.提高了地方行政效率B.加强了对地方的控制
C.增强了官员的责任心D.弱化了宗法血缘关系
2022-03-15更新 | 631次组卷 | 7卷引用:高频考点12汉至元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高频考点专练】2023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模拟题汇编(第一辑)(全国通用)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一般情况下,中国古代新政区的设置多随着经济的稳步增长、人口的逐渐增加而从容进行。王朝初建,出于开疆拓土的需要,有大量政区同时建立,如秦征服南越后,设置桂林郡、象郡和南海郡,又在北方置九原等郡。也有雄才伟略的帝王,为现固国家统一而对四夷用兵,设置大量新的行政区,如汉武帝元鼎六年起,“连兵三岁,诛羌,灭南越,番禺(今广州)以西至蜀南者置初郡十七”。隋末天下大乱,晋阳李唐为了壮大势力,表示凡归附者都给予州刺史的名号,因而大量“权置州郡”,州数膨胀到五六百之多。因此,唐太宗于贞观元年将全国划分为10道,分辖各州,形成了道、州、县三级行政区划模式。元朝在全国各地设置行中书省代行政府管理职能,边疆地区的云南等地也建立起了行省,省制逐步成为后世历代地方行政区划的最高层级。

——摘编自周振鹤《中国地方行政制度史》

材料二   中国古代各中央政府为了提高政权运转效率通常会减少地方行政层级,但自秦国推行郡县制以来,任何朝代的基层政区都是县,也从来没有被取消过。但为了解决管理幅员过大和军事问题又会设立监察区和军管区,这些非行政区最终演变为州、道、路、省等地方高层政区,使得地方行政层级变多。秦朝在郡政区实行行政、军事,监察三权分立,汉朝设置13州刺史,唐朝设道对地方派遣监察官员,宋朝设置互不统属的路,元朝实行行省制度,地方行政层级的变动无不是中央加强集权的创新。自古以来,财政就在行政体制中占据特殊而又重要的地位。商鞅变法中制土分民、履亩而税、重农抑商等财政改革措施,保证了封建国家上层建筑的形成和完善。以后各朝从国家安全出发,同时也为了涵养财源,徒民边塞,实行军民屯垦,建立起都尉、都督、都护府或都司卫所等军管型的特殊地方行政制度,并逐渐融入地方行政层级中来。

——摘编自成军《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层级嬗变及启示》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影响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区划变化的因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层级嬗变的基本规律。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0 . 汉武帝在元狩四年向陇西、北地、会稽等五郡大规模移民后,又下诏说:“江南火耕水耨,令饥民得流就食江淮间”,并且说假如饥民“欲留”在当地居住,则准许他们“留处”。这说明当时
A.江南经济发展迅速B.社会局势动荡不安
C.中央集权得到加强D.沿袭汉初休养生息
2022-03-07更新 | 455次组卷 | 7卷引用:江西省南昌市2022届高三一模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