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中央集权的发展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50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 . 函谷关西据高原,东临绝润,南接秦岭,北塞黄河,是我国建置最早的雄关要塞,是东去洛阳,西达长安的咽喉。汉武帝统治时期将其东移。这意在
A.加强中央集权B.强化君主专制C.解决边患问题D.扩大统治疆域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2 . 1278年元世祖之孙铁木儿不花领扬州行省兵一万,赴江西行省以备战守;1297年元廷又命湖广行省遣军代戍属于云南行省的八番、顺元等处。材料说明元代
A.宗室力量强大,民族矛盾尖锐B.军队体系混乱,战斗能力下降
C.掣肘地方军队,加强中央集权D.换防行省戍军,确保君主专制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3 . 汉代史籍中所见官员履历,大多历任数职,转仕各地:如著名循吏召信臣曾经转仕七处,黄霸曾经转仕九处;东汉循吏任延转仕地点竟然多达十处,西北至武威,东南到会稽,南至九真。官员丰富的地方履历有利于
A.完善汉代选官制度B.削弱汉初王国力量
C.巩固汉代儒家思想D.加深国家统一观念
2021-05-08更新 | 259次组卷 | 2卷引用:华大新高考联盟2021届高三4月教学质量测评文综历史试题(全国卷)
4 . 北宋初年,诸州的兵,强者都升为禁军,直接隶属“三衙”;弱者才留在本州,谓之厢军,不甚教阅,名为兵,其实不过给役而已。这一做法
A.加强了三衙的调兵权B.加重了政府的财政负担
C.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D.造成了将兵分离的弊病
2021-05-08更新 | 241次组卷 | 1卷引用:2021年高考历史终极猜题卷(新高考版福建地区专用)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5 . 唐宪宗(806-820在位)时,逐渐形成“上供”(供应中央)“送使"(归节度使)“留州”(留给各州)各占三分之一的财政分配模式。这一模式
A.一定程度上延续了唐朝统治B.顺应了赋税货币化的趋势
C.导致了潘镇制据现象的出现D.有利于唐王朝的对外战争
6 .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西汉刺史制度的建立,是我国古代官僚监察制度的一大创制。与其他监察制度相比,它有以下几个主要特征。首先,文帝到武帝初期,刺史是没有固定治所的,所以,采取“秋分行部”。到了武帝元封五年,“刺史假印绶,有常治所”。其次,武帝时规定,刺史监察范围为六条,在监察官员的时候,刺史只能质询六条所规定的内容,不能超出其范围。最后,从文帝“遣丞相史出刺”,到成帝“罢刺史,更置州牧”前,刺史都是六百石的官员,但权限很大,能监察“二千石以下至墨绶”的官员。

——摘编自张文渊《西汉刺史制度的形成及其特征》

材料二   刺史的主要职责在于司察,所以法律不准许他们插手地方上的具体行政事务。但随着时间的推移,西汉中后期刺史越权现象时有发生,西汉末期,刺史甚至可以任命地方官吏和决断刑狱。元帝以后,刺史不但开始有了固定的掾属、幕僚,还有了选官用人权。汉成帝时改刺史为“州牧”,秩提到二千石。东汉光武帝即位起即“不复委任三府,而权归刺举之吏”“有所劾奏,变加退免”,从此,州牧的权任大大提高了一步,事实上也成为郡国守相的上司,州成为刺史的上级。汉灵帝中平五年,“改刺史,新置牧”,“选列卿、尚书为州牧,各以本秩居任”。

——摘编自陈长琦《汉代刺史制度的演变及特点》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西汉刺史制度的特点及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从西汉中后期到东汉时期刺史制度的变化及影响。
2021-05-08更新 | 471次组卷 | 3卷引用:2021年高考历史终极猜题卷(新高考版辽宁地区专用)
7 . 西汉初年实行郡国并行制(如图),所封的诸侯国主要集中于北、东、南部地区。这有利于
A.加强中央政府凝聚力B.促进地方经济的发展
C.郡县制度的普及发展D.抑制世族的政治特权
2021-05-08更新 | 281次组卷 | 3卷引用:辽宁省沈阳市2021届高三二模历史试题
8 . 清代史学家赵翼评价某官职:“官轻则爱惜身家之念轻,而权重则整饬吏制之威重。”据此推断这一官职是
A.西汉刺史B.唐代中书令
C.宋代转运使D.清代内阁大学士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9 . 公元1274年,元世祖正式任命具有中书省宰执衔的官员赛典赤为“平章政事,行省云南”。赛典赤经元世祖批准,把宣慰司和元帅府归于行省统属之下,改万户、千户为令长,并改云南郡县,分设路、府、州、县等机构,革除了军管民政的弊端。赛典赤在地方上还任命流官,与世袭土官的统治区域犬牙交错。这说明
A.元朝中书省直接管理云南B.元朝消除了地方割据的可能
C.行省长官的权力集中专断D.云南行省加强对边疆的治理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0 . 两汉之际,都城的造向由“坐西朝东”变为“坐北朝南”,由西域连接东郭或西南城连接东北郭的布局,变为东西南三面郭区环抱中央北部城区的布局。这一变化反映了
A.宗法礼制日渐弱化B.规划布局更加科学
C.经济文化功能增强D.集权意识得到强化
2021-05-05更新 | 369次组卷 | 4卷引用:山东省日照市2021届高三二模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