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中央集权的发展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1 道试题
1 . [汉代的国家治理]

材料   汉代出现了以“河堤谒者”为代表专司治河的水官。河堤谒者无事时巡察河堤排除隐患,河决时组织河工堵口,同时还负责河渎庙的祭祀。河堤谒者直接代表皇帝将中央的指令及时部署到地方。下表是依据相关史料统计的河堤谒者一览表。

姓名任职称谓籍贯任职时间原任职属离任去向入仕途径史料来源
王延世河堤使者犍为资中成帝建始五年光禄大夫《汉书•沟洫志》
许商河堤都尉长安成帝时不详不详不详《汉书•沟洫志》
平当骑都尉扶风平陵成常时钜鹿太守光禄大夫察廉《汉书•沟洫志》
李寻骑都尉扶风平陵哀常初黄门侍郎徙敦煌郡察孝廉《汉书•沟洫志》
陈宣河堤谒者沛国萧光武帝时谏议大夫以病免《后汉书•五行志》
王景河堤谒者琅邪不其明帝永平十五年侍御史迁徐州刺史《后汉书•明帝纪》
王诲河堤谒者东莱曲成顺帝阳嘉三年不详迁在沈州不详《水经注•济水》
司马登河堤谒者山阳东络顺帝阳嘉三年不详不详不详《水经注•济水》
相里平河堤谒者不详不详不详不详不详《万娃统谱》
关并河堤谒者扶风平陵约新莽时不详不详不详《全汉文》《中华娃氏大典》

注:犍为资中今属四川;扶风平陵今属陕西;沛国萧今属安徽;琅邪不其今属山东;东莱曲成今属山东;山阳东缗今属山东。

——摘编自王星光、冯乐辉《河堤谒者与汉代黄河国家治理体制的构建》


结合中国古代史的相关知识,选取表中的一个或多个角度,拟定一个论题,并予以阐释。(要求:论题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谨,表述清晰。)
2023-05-29更新 | 107次组卷 | 2卷引用:湖北省天门市2023届高三信息卷历史试题
2 .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与发展]

中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统一的多民族国家。这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是经过长期历史发展而形成的,是中国各族人民共同缔造的。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围绕“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与发展”自拟一个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论证。(要求:观点明确,逻辑清晰,表述清楚,史论结合。)
3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京杭大运河的变迁

材料   1、图2、图3是中国古代三个时期(隋唐时期、元代、清代)的大运河图。


图1

图2

图3

分别提取图1、图2、图3的运河图的信息,并据此说明与其相对应的历史时期。
2022-05-07更新 | 475次组卷 | 8卷引用:湖北省武汉市部分重点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4月联考历史试题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中国古代地方行政管理体制演变表

朝代县制地方行政管理体制层级

郡县制郡一一县
西汉和东汉前期:郡一—县
二级制
二级制
魏晋南北朝州(府)县制东汉末期:州——郡—一县三级制
州一—郡—一县三级制
州一一县二级制
唐、辽道一一州一—县三级制
宋、金路——州——县三级制
省县制省―一路一一县三级制
明、清省一一府一—县三级制

——摘编自叶子荣、郑浩生《当代行政管理体制的基础透析》


阅读上表,从表中提取古代中国行政管理体制的历史信息,自拟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阐述。(要求:写明论题,史论结合)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我觉得中国古人面对的政治难题主要有以下六个:

第一,如何防止地方力量做大,形成对中央政府的致命挑战?

第二,如何防止军事集团把枪口对准统治者自己的胸腔?

第三,如何防止外朝官僚集团做大,形成对皇权的威胁与挑战?

第四,如何对待皇亲国戚这些“自己人”,是用他们还是不用他们?

第五,如何对待社会基层力量,是尊重、利用还是控制它?

第六,如何处理中原政权(天朝大国)与周边政权(边陲小邦)的关系,是朝贡、羁縻还是直接治理?

——摘编自刘建军《古代中国政治制度十六讲》


选择其中的一个“政治难题”,结合中国古代史的相关史实,自拟观点,并进行论证。(要求:观点明确,持论有据,论证充分,史论结合,表述清晰。)
2022-03-09更新 | 1182次组卷 | 37卷引用:湖北省新高考联考协作体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6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汉家庶事草创,加四夷侵陵中国,朕(汉武帝)不变更制度,后世无法;不出师征伐,天下不安,为此者不得不劳民。若后世又如朕所为,是袭亡秦之迹也。

——宋-司马光《资治通鉴》

材料二   某一制度之创立,决不是凭空忽然地创立,它必有渊源,早在此项制度创立之先,已有此项制度之前身,渐渐地在创立。某一制度之消失,也决不是无端忽然地消失了,它必有流变,早在此制度消失之前,已有此制度的后影,渐渐地在变质。

——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列举汉武帝“变更制度”的三项具体举措。
(2)结合秦汉之际政治制度变迁的史实,对材料二的观点进行简要阐释。(要求:表述成文,史论结合,逻辑严密)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国内学界一般提到宋朝历史总是与经济上积贫、军事上积弱划等号,这其中的原因绕不开宋朝重文轻武的基本国策。但学者顾全芳认为:“应当看到北宋轻武的另一个结果,就是结束了我国中原地区长期战乱分裂的局面,使中国大江南北基本上保持了和平与统一,在北宋一百多年的历史中再也不能出现和形成军阀割据的局面。”无论对当时的人民或是社会生产的发展,都极为有益。


根据材料,从中提炼出一个观点,自拟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进行简要论述。(要求:观点明确,论述须有史实依据,史论结合。)
8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中国历代行政区划变化表

时期高层政区统县政区县级政区
县、道
郡、王国县、道、邑、侯国
魏晋南北朝郡、王国县、国
隋、唐前期州(郡)
唐后期、五代州、府
宋、金府、州、军、监
府、直隶州
府、直隶州、直隶厅县、州、厅

——摘编自周振鹤《中国历史政治地理十六讲》


依据材料信息,自行拟定一个具体的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阐述须有史实依据)
9 . 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政治制度是现实的。每一制度,必须针对现实,时时刻刻求其能变动适应。任何制度,断无二三十年而不变的,更无二三百年而不变的。但无论如何变,一项制度背后的本原精神所在,即此制度之用意的主要处,仍可不变......”

——摘自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

材料二   中国古代中枢行政机构的演变示意图



根据两则材料,结合中国古代史的具体史实,自拟标题,写一篇小论文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阐述史论结合,思维清晰,格式正确)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中国作为一个有五千年文明史的统一多民族国家,从国家诞生起,其政治制度发展变化的线索之绵长、体系之完备、经验之丰富、影响之深远,都是世界上其他任何一个国家或民族所无与匹畴的……机构的设置和法令的颁布,都是为了处理和调整某一方面或者若干方面的关系。处理、调整得好,封建统治就巩固、持久;处理、调整得不好,封建统治就会动摇、崩溃。

——白钢主编《中国政治制度史·导论》


运用所学中国古代史的史实,任选某一个历史时期的某一个制度安排,例如刺史制度、察举制等,以“XX(制度)的演变”为题,从制度设置的背景、用意、内容、演变和影响的角度,对该制度进行综合分析和评价。(要求:条理清晰,内容完整,论述准确。)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