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中央集权的发展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7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贾谊·治安策一》载:“欲天下之治安,莫若众建诸侯而少其力,力少则易使以义,国小则亡邪心”。这一主张后来发展为
A.分封制B.推恩令C.察举制D.封国制
2022-03-03更新 | 415次组卷 | 43卷引用:辽宁省阜新市高级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10月月考历史试题
2 . “公元前202年,在皇帝控制的中央14个行政单位的东面和北面的大片土地上总共建立了10国。”材料所示历史现象与下列历史事项存在因果关系的是(  )
A.实施层层分封,加强了地方统治B.实行郡国并行制,加强了中央集权
C.实施重农抑商,打击了工商业者D.实行“推恩令”,削弱了地方势力
2022-02-23更新 | 431次组卷 | 18卷引用:辽宁省阜新市第二高级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3 . “元代的行中书省,就是一个行动的中央政府,宰相府的派出所,分驻在这个地方来管事……并不是地方政府,只是流动的中央政府。换言之,是中央侵入了地方。”材料意在说明元代的行中书省
A.一定程度上限制了皇权B.使地方保持相当大权力
C.调动了地方政府的积极性D.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
2021-03-02更新 | 509次组卷 | 54卷引用:辽宁省阜新二高2017-2018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卷
4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武王已克殷纣,平天下,封功臣昆弟……封弟叔铎于曹,封叔武于成,封叔处于霍。”

——司马迁《管蔡世家》

材料二   元朝同宋一样,把地方分成路、府、州、县,而实际上元代的地方政权不交在地方,乃由中央派行中书省管理。行省长官是中央官而亲自降临到地方。……所以行中书省正名定义,并不是地方政府,而只是流动的中央政府。

——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


(1)材料一反映的是西周什么制度?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该制度在政治上的积极作用。
(2)据材料三,指出元朝地方行政制度有哪些创新?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历史作用。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唐朝前期地方行政制度为州县两级制,到唐朝后期,本为监察区划的“道”逐渐成为一级实体行政区划,地方形成道、州、县三级行政体制。这种变化说明唐朝时期
A.君主专制制度不断加强B.地方行政区划继续完善
C.中央政府权威不断削弱D.地方政府掌控军政大权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8 . 《续资治通鉴·宋宁宗嘉定十一年》记载:“(金)户部尚书瓜勒佳必喇为翰林学士承旨、权参知政事,行省于辽东。”陆游在《纵笔》一诗中也写道:“行省当年驻陇头,腐儒随牒亦西游。”有人据此认为行省制度开始于宋代。下列说法最为合理的是
A.年代久远导致行省制度确立时间莫衷一是
B.只通过历史文献就可以准确还原历史真相
C.以诗证史的方法可证明宋代确立行省制度
D.元代的行省制存在对前代地方官制的继承
9 . 汉武帝时期设置一种官职,以督察郡国守相、强宗豪右为宗旨,周行郡国,代表中央负监察之责,这种官职是
A.丞相B.郡守C.刺史D.御史大夫
10 . 唐初凡“食实封”的贵族由国家按照实封户数把客户拨给封主,租调由封主自行征收。但开元年间规定,封主应得的租调由政府统一收齐后送往京师,封主再行到京领取,不准自己到封地催征,凡子孙承袭者,封户递减十分之二。这种变化表明
A.均田制已经无法维持B.打击了地方贵族的势力
C.中央与地方矛盾加剧D.减轻了农民的租税负担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