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中央集权的发展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8 道试题
1 . 董仲舒的新儒学体系之所以被汉武帝接受,主要是因为它(     
A.有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
B.有利于加强民族交往与民族交融
C.有利于学术思想的开放
D.有利于巩固统一和加强专制统治
2022-07-10更新 | 194次组卷 | 17卷引用:辽宁省铁岭市开原市第二高级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期初考试历史试题
2 . 在元代,秦岭以南的汉中地区被划归陕西省,这样,四川盆地的北向门户洞开,无险可守。此法被广泛运用于元代行政区域的划分,其根本目的是
A.使行政区域与自然地理相适应B.以犬牙之势防止地方割据
C.促进区域内部经济的协调发展D.便于军事上控制川陕地区
3 . 《史记.萧相国世家》中写道:“沛公至咸阳,诸将皆争走金帛财物之府分之。何(萧何)独先入收秦丞相御史律令图书藏之。”由此推知,萧何此举旨在
A.促成儒家思想成为汉朝正统思想B.为汉朝制度建设提供借鉴
C.引导统治阶级重视文化典籍先河D.实现对地方政府有效控制
2021-03-29更新 | 286次组卷 | 18卷引用:辽宁省铁岭市开原市第二高级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4 . 北宋初年,为加强中央集权,宋太祖采取的措施有
①把主要将领兵权收归中央②文官担任地方长官
③地方赋税大部分转运中央④在地方设置节度使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
2020-12-02更新 | 1283次组卷 | 64卷引用:2017-2018学年第一学期北京市海淀区高二历史会考模拟试题2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宋史·职官志》载:宋代通判由皇帝直接委派,被视为“州郡最要之任”“凡兵民、钱谷、户口、赋役、狱讼听断之事,可否裁决,与守臣通签书施行”“所部官有善否及职事修废,得刺举(检举、举荐)以闻(向皇帝报告)”。由此可见,宋代通判
A.兼有地方行政权和垂直监察权B.是地方最高级别的行政长官
C.独立掌握地方司法权和行政权D.避免了藩镇割据局面的重现
6 . 唐朝后期“文武将吏,擅自署置,贡赋不入于朝廷。虽称藩臣,实非王臣也。”《旧唐书》中的这则材料实质上反映了当时
A.中央与地方的矛盾B.君权与相权的矛盾
C.文臣与武将的矛盾D.中央与少数民族地区的矛盾
2020-11-12更新 | 809次组卷 | 98卷引用:2010年长春外国语学校高二第二学期月考历史试题
7 . “推恩令”规定:诸侯王死后,除嫡长子继承王位外,其他子弟可分割王国的一部分土地成为列侯,由郡守统辖。这一规定的目的是
A.增加税收B.恩泽贵族C.削弱王国势力D.削夺武将军权
8 . 制度创新是人类社会发展进步的重要推动力。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嬴政建立统一国家后,把战国时期逐步产生和发展起来的中央集权制度加以系统化、完善化,并推行于全国。这一制度主要有三个环节构成。一是建立国家元首制度,称“皇帝”;二是成立中央政府机构……以协助皇帝领导全国军政事务;三是建立地方行政制度。此制的实行开创了此后两千多年历代王朝统治的基本模式。

——摘编自袁行霈等主编《中华文明史》

材料二   愿陛下令推恩分子弟,以地侯之。彼人人喜得所愿,上以德施,实分其国,不削面稍弱矣。于是上从其计。

——《史记》

材料三   宰相、丞相或相国之成为官名,始于春秋战国时代。齐国、秦国都有此官职作为国家最高行政长官,辅佐君主治理国家政事。秦汉时期的宰相,位高权重,相权与皇权的矛盾冲突,导致两汉皇帝不断调整、削弱宰相职权,结果就是以尚书台为代表的中朝官的崛起,国家行政权力的中心从三公逐渐转至三省。

——王成等《中国政治制度史》


(1)依据材料一,概括指出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三个主要环节。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秦朝统一中央集权国家的形成有何积极影响?
(2)汉初分封的诸侯王国后来的发展对中央造成什么影响?根据材料二说一说汉武帝继位后采取什么措施消除这一影响?“上从其计”的根本目的是什么?
(3)依据材料三和所学,说明从秦汉到隋唐中央机构的主要变化,分析导致这一变化的原因。
10 . 汉景帝时,大臣晁错就诸侯问题进言,今削之亦反,不削亦反,其反亟(音同急),祸少,不削,反迟,祸大。汉景帝采纳这一政策。这个政策
A.推动了郡国并行制的实行B.引发了吴、楚等七国之乱
C.改变了汉初与民休息政策D.有利于缓和朝廷与诸侯矛盾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