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中央集权的发展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5 道试题
1 . 宋朝地方行政机构为州(府)县二级,后为路、州(府)县三级。全国始为十五路,历相继分西川等路为两路,1106年又将开封府升为京级路全盛时有26路、30普通府、254州、1231个县。宋朝地方行政机构的调整(     
A.体现了两宋经济的发展B.加强了地方的防务力量
C.提升了京畿地区的地位D.完善了政府的层级机构
2 . 郊祀是天子祭天的重要典礼,承载着中原传统文化对天的崇拜。元朝定都燕京后,推行中原王朝郊祀礼仪。这说明(       
A.元朝以郊祀彰显正统B.蒙汉文化已深度交融
C.统治者服膺中原文化D.元朝用郊祀笼络人心
2024-01-20更新 | 576次组卷 | 9卷引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乌鲁木齐市第101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西汉时期,地方第一级行政区所辖土地人户众多,军需粮草自成一体,财力雄厚。因此,中央政府设“州”来控制地方第一级行政区。东汉灵帝时,原本作为监察区的“州”却又变为一级行政机构。“州”性质的变化是由于(     
A.地方行政层级的调整B.郡国势力的不断坐大
C.镇压地方叛乱的需要D.铲除外戚势力的斗争
4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在宋朝行政体制中,向有“州郡为本,县为末”的理念。北宋徽宗以后,县赋税负担沉重,士人多不愿出任县令之职。南宋与金对峙过程中,众将领兼领地方诸路财权,分割朝廷在地方的财利,逐渐形成地方财政分权的严峻局面。南宋绍兴六年(1136),宋高宗下诏选浙西十四县、浙东九县、江东八县、江西四县、福建四县和湖南一县,合称“四十大邑”。四十大邑的知县多由政事堂直接任命,并给予其州通判的待遇。以此为契机,政府明文规定“不任县令不除(担任)监察御史”“初改(提升)官人必作令(县令),谓之须入”,并禁止在县一级增税。此后,县级行政逐步作为南宋官僚群体施展抱负的晋阶之地。秦汉以来以郡为地方行政中心的状况逐渐改变。

——据吴业国《南宋“四十大邑”考论》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南宋“四十大邑”改革内容的特征。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南宋“四十大邑”改革的影响。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史家常用“内重外轻”和“外重内轻”论述中国历史上的集权与分权。“内”指中央政府和中央集权,“外”指地方政府和地方分权。由外重内轻引发割据,加速王朝瓦解的是(     
A.秦、西汉B.东汉、唐C.唐、北宋D.南宋、明
2022-11-18更新 | 1404次组卷 | 20卷引用:江西省上饶市余干县私立蓝天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6 . 元朝对地方大体采取:在汉族及某些边境地区,设置行省,以资控驭;在一些少数民族地区,比如藏族地区,则直隶中央;同时,在适当的地区,配置皇子出镇,以加强控制。这说明元朝政府(     
A.把行省制推广到全国B.因地制宜加强地方管理
C.沿用西周分封诸侯之制D.大大强化了君主专制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7 . 唐代“诸州及镇、戍之所,各自有城。……纵无城垣,篱栅亦是”;宋初曾令江淮诸郡毁废城垣,以至两宋时代的内地州县治所大部分都没有完整的城郭,基本上处于无城状态。这一变化主要是由于
A.纠正藩镇割据之弊B.传统坊市制度走向瓦解
C.中央政府财政困难D.适应商品经济发展要求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8 . 西汉初年,高帝令诸侯王“皆立太上皇庙于国都”,各诸侯国建立宗庙祭祀。永光四年(公元前40年)汉元帝下诏指出各诸侯国“久遵而不定,令疏远卑贱共承尊祀,殆非皇天祖宗之意,朕甚惧焉”,故罢郡国宗庙。西汉郡国宗庙的兴废从本质上说明
A.礼制兴革服务于现实政治的需要B.统治者通过祭祀神化家族权威
C.政体稳定有利于小农经济的发展D.西汉王国势力的扩张威胁中央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从宋朝建立到仁宗时,全国兵额增加七八倍……军队大半来自招募。应募者要么是游手无籍之徒,要么是负罪亡命之辈。而且朝廷又往往因岁凶募饥民,遂使长大壮健者游惰,而留耕者胥老弱。如是久之,农村生产力日渐减削。且募兵终身在营伍,自二十以上至衰老,其间虽四十余年,实际可用者至多不过二十年。廪之终身,实际即是一卒有二十年向公家无用而仰食。宋兵制以厢军伉健者升禁卫,然卫士入宿(厢军精锐到禁军报到),即不自持被(被褥)而使人持之,给粮不自荷(搬运)而扉人(雇人)荷之。

——摘编自钱穆《国史大纲》


(1)根据材料,概括宋初兵制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宋初兵制实施的影响。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