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选官制度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27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 . 唐玄宗针对科举考试中的浮艳文风,下诏要求“自今以后,不得更然”;针对进士试中诗赋过于讲究声律的现象,下诏要求更加重视文词。这些举措
A.彻底扭转了华丽空洞的文风B.改变了科举考试的主要科目
C.更加有利于选拔高素质人才D.剥夺了宰相选官时的主导权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东晋初期,为了仰仗随司马氏南迁的中原士族,司马皇族极力拉视世家大族,出现了“王与马,共天下”的现象,上层士族通过九品官人法不断掌控朝政,占据高位,寒门庶族只能居于下位。这一时期成为门阀政治的代表时期。这反映出当时
A.豪强大族对政治的影响B.古代政治制度不断进步
C.考试选官制度已经确立D.选官重视家族经济基础
2021-11-03更新 | 895次组卷 | 82卷引用:【全国百强校】山东省济南市历城第二中学2019届高三11月调研检测历史试题
3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同门阀政治的兴起相适应,九品中正制成为这一时期特有的选官制度。九品中正制由曹魏的吏部尚书陈群创立,经过两晋南北朝,一直实行到隋文帝时才彻底被废除。根据这一制度,朝廷在各州和各郡设立了中正一职,但不属于正式官府编制,不得干预政务,只是专门负责品评人才。中正评价人才的标准,分为家世和行状两个方面,家世包括祖辈资历和门户名望;行状包括道德行为和才干能力。中正综合家世与行状,把士人分为九等,以备选用。但中正只有品评权,没有任命权,只是把自己的品评意见提交给政府,作为政府用人的依据。而政府虽有任用权,却必须根据中正的评定来任免官员,不得擅自做主。中正同掌握用人权的政府长官互相牵制,谁也不能擅权,有效防止了私人势力集团的形成,在一定程度上克服了汉末选官制度造成的尾大不掉弊端。现任官员也要受中正制约,每三年按照籍贯由中正“清定”(清理考核)一次,官员的考核升迁往往要受这种“清定”的左右。


(1)根据材料分析九品中正制出现的原因
(2)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九品中正制的主要特点及作用。
2021-11-02更新 | 226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济宁市泗水县2017届高三考前模拟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下图是南宋理宗宝祐四年录取的《进士出身统计数据表》,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科举制度结束贵族体制B.选官推动社会阶层流动
C.南宋时科举制走向成熟D.考试成为做官必经之路
2021-11-01更新 | 201次组卷 | 39卷引用:【市级联考】山东省泰安市2019届高三第一轮复习质量检测文科综合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5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科举制是中国历史上最为重要的制度之一,没有科举的话或许中国会完全不同。科举之所以重要就在于它是一个文化网络,不仅辅助皇权,制造帝国官僚而且维护士绅利益,构建了社会基本伦理与文化秩序。科举中既有王朝的政治利益也有精英的社会利益同时还有儒家道学的文化理想,三者通过科举形成共赢。

——摘编自葛兆光《明清科举的新文化史研究》

材料二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说明科举制的积极和消极影响。
2021-10-24更新 | 97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临沂市兰山区2022学年高三上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6 . 汉初,选官的重要途径“任子”指的是二千石以上的高官任职三年以上可保举子弟一人为后备官吏,汉武帝时接受董仲舒的建议,合郡国每年举荐孝、廉各一人。考核合格者任以官职,并成为制度,这一变化
A.推动了儒学政治地位的提高B.有利于中央集权的加强
C.防止了官僚门阀集团的形成D.提高了政府的行政效率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7 . 1015年,蔡齐考中状元,宋真宗问主考官是否认识蔡齐,当被告知朝中无人认识这名状元时,他如释重负地道:“人无知者,真所谓攫求寒畯也。”据此可知,宋真宗意在
A.确保科考公平公正B.抑制门阀士族势力发展
C.选拔寒门才俊为官D.限制特权阶层参加科举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8 . 汉宣帝诏云:“其令郡国举孝弟(悌)、有行义闻于乡里者各一人。”“行义闻于乡里”就是在郡国乡里受到舆论好评的人物。前者如“冯唐以孝著,为郎中署长”。这说明了汉代
A.郡国注重激发官民的责任感B.存在地方独揽选官的现象
C.选官重视乡论与德行的考察D.中央集权体制不断强化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9 . 北宋中期,欧阳修、司马光曾经就省试录取名额分配进行过激烈的辩论。司马光主张照顾地区差异,按照一定份额“逐路取人”。而欧阳修则认为,应该按照考生的绝对成绩“唯才是择”,以防“缪滥”。这反映了
A.科举制难以实现公平B.经济文化重心南移的冲击
C.双方政治观点的分歧D.宋朝实行重文轻武的政策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10 . 有学者分析清康熙至宣统年间科举考试的915份朱墨卷中履历资料后发现,有122名贡生、举人和进士诞生于“五代之内均无功名”之家,占总数13.33%的。这说明,清朝科举制度下
A.平民入仕机会有限B.门第限制不复存在
C.社会阶层流动加快D.世家大族把持朝政
2021-10-11更新 | 287次组卷 | 3卷引用:山东省潍坊市诸城市2022届高三10月过程性检测历史试题
首页3 4 5 6 7 8 9 10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