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选官制度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6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 . 《史记》载:“秦之法,任(保举)人而所任不善者,各以其罪罪之”。汉承秦制,汉明帝诏令:“选举不实,邪佞未去,权门请托,残吏放手……有司明奏罪名,并正举者”。汉元帝时富平侯张勃就因选举不实,被削封邑二百户,死后被谥为“缪”,耻辱延及后代子孙。这些做法(       
A.有助于监察体系的完善B.意在保证荐举官吏的质量
C.抑制了王国势力的膨胀D.满足了政府对人才的渴望
2 . 唐宋科举考试中,在礼部贡院南门标示出需要回避的亲族名单,名单上记录的士子不再与一般士子一同参与由礼部举行的科举考试,而是参加由吏部考功员外郎单独为其主持的考试,称为“别头试”。这(     
A.否定了世家大族的特权B.提高了参加科考的门槛
C.确立了科举考试的权威D.凸显了人才选拔的公正
2023-08-29更新 | 1412次组卷 | 24卷引用:广东省汕头市金山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10月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3 . 宋景德四年(1007)《亲试进士条例》规定:“试卷,内臣收之,付编排官,去其卷首乡贯状,别以字号第之;付封弥官誊写校勘。”元祐年间苏轼知贡举,本欲录取门生李廌,但李廌却名落孙山。对此,苏轼曾作诗云:“与君相从非一日,笔势翩翩疑可识。”由此可见当时(     
A.科举受到新旧党争的影响B.科举竞争日益激烈
C.科举取士被权贵阶层垄断D.科举制度更加完善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4 . 钱穆的《国史新论》认为某一制度的意义主要有:“(一)是用客观标准,挑选人才,使之参预政治……(二)是消融社会阶级……(三)是促进政治统一……”关于此制度的说法正确的是(     
A.有利于维护社会的稳定B.体现了人身控制的松弛
C.维护封建统治长治久安D.保障了社会公平与公正
2023-03-03更新 | 292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肇庆市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5 . 唐高宗时期,大臣刘晓评述当时士风专注“驱驰于才艺”,以致出现“朝登科甲而夕陷刑辟”的情况,并认为“日诵万言,何关理体;文成七步,未足化人”。这实际上(     
A.提倡关注官员文化素质B.提出了复兴儒学的希冀
C.要求反思当时选官制度D.主张以科举来引导士人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6 . 古代科举各级考试都由相应级别政府的主要首长主持。清代朝廷委派到各省主持考试的省学政,身份等于钦差,地位与总督巡抚平等;乡试正副主考均由皇帝任命,各省总督、巡抚为监临官,负责考场事务。这反映了科举考试(     
A.选拔相对公平B.体现国家意志
C.扩大官吏来源D.提高官员素质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相对于科举及第者而言,落第者们更贴近下层民众,他们或聚徒讲学,或影响公共事务,成为乡里文化的普及者、基层社会活动的组织者。这表明科举制度(     
A.推动了基层自治B.促进了阶层流动
C.扩大了统治基础D.有益于社会教化
2022-11-10更新 | 1899次组卷 | 34卷引用:广东省茂名市化州市林尘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东魏、北齐时期,吏部铨选除看重门第外,还开启了考试取人之法,虽然录取结果并非完全取决于成绩,依然看重门第,但士族和寒人均可参加。这反映出当时(     

A.选官权力逐步下移B.门阀势力呈现颓势
C.按才选官成为趋势D.各个政权统治稳定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9 . 唐宋时期,因上辈有功而获得入学、任官的待遇被称为“恩荫”。唐朝恩荫入仕者授官高升迁快,官至宰相级别的不下六七十人;而宋朝恩荫不仅授官低,而且升迁也远远慢于进士出身的官员。这一调整有利于(     
A.抑制官员腐败问题B.实现社会公平正义
C.促进社会阶层流动D.维持官僚队伍稳定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0 . 东汉士大夫所重之名,以美德高行为主,如表列举了当时的几种主要美德。这体现了当时的选官制是(     
久丧对父母守丧三年或加倍;对举主、故将行孝三年
让爵父有高面长子应袭,逃避不受,以让其弟
避聘避聘不就或让亲属
报仇家有仇怨,奋身图报
报恩故吏对举主,弟子对业师等
A.科举制B.宗法制C.察举制D.郡县制
2022-09-06更新 | 1066次组卷 | 10卷引用:广东省广州市执信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9月月考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