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选官制度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6 道试题
1 . 唐宋科举考试中,在礼部贡院南门标示出需要回避的亲族名单,名单上记录的士子不再与一般士子一同参与由礼部举行的科举考试,而是参加由吏部考功员外郎单独为其主持的考试,称为“别头试”。这(     
A.否定了世家大族的特权B.提高了参加科考的门槛
C.确立了科举考试的权威D.凸显了人才选拔的公正
2023-08-29更新 | 1412次组卷 | 24卷引用:宁夏回族自治区石嘴山市第三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3 . 魏晋时期,封爵是获得政治权势的重要途径,“公侯之子孙”能轻易获得上品。从下表出仕的统计中可以看出该时期(     
父祖或本人有爵者(出仕)父祖或本人无爵者(出仕)
西晋81183
东晋130108
A.官员选拔的封闭性强化B.普通的地方豪强出仕途径拓宽
C.中正品评评议权力削弱D.社会各阶层的流动性得到增强
2023-01-18更新 | 922次组卷 | 9卷引用:宁夏回族自治区固原市第二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如表为唐代到宋代科举取士的变化,从这些变化可以看出宋代科举(     
唐代宋代
据社会及政府先辈舆论来拔取知名之士,不专凭考试成绩有糊名之制,依据考试成绩选拔官员
考试在礼部,分发任用在吏部,礼部及第,未必即获任用只要及第即得出仕
A.录用的规模日益扩大B.注重选拔德才兼备的人才
C.程序及录用更趋公正D.基本沿袭唐代的相关制度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真题 名校
5 . 宋初《百家姓》以“赵钱孙李”为首,而唐末五代河西节度使张议潮割据敦煌时期形成的《敦煌百家姓》写本以“张王李赵”为首。二者排序不同体现了(     
A.地域文化观念的差异B.崇文抑武政策的实施
C.社会流动的日渐固化D.门第观念的历史遗留
2022-07-14更新 | 6756次组卷 | 59卷引用:宁夏银川市第六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6 . 家谱是记录家族世系繁衍及其重要人物事迹的特殊图书体裁,商周时期就有用于祭祀的家谱。东晋南朝,家谱发展迅速,出现了专修家谱的机构,谱谍学成为一种专门的学问。与家谱发展关系密切的是
A.从分裂到统一的政治形势.B.民族之间交往交流交融
C.官吏选拔标准的重大变革D.儒、佛、道“三教合归儒”
2022-04-10更新 | 1205次组卷 | 21卷引用:宁夏回族自治区石嘴山市第三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7 . 孝廉是汉代察举制的重要科目之一。汉朝规定各郡国每年须按规定入数向朝廷举荐人才。其中被推选为孝廉的人,不仅“德行高妙”而且“学通行修”。这客观上
A.提升了官吏的整体素质B.打破了门阀对政权的垄断
C.解决了阶层固化的问题D.动摇了郡县制的政治基础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8 . 唐代科举考试试卷不密封,主考官决定是否录取时;既看考生的答卷水平,也可以参考考生平时的作品和声誉,如举子平时所作诗文卷轴向礼部交纳的“纳省卷”,在社会、政治、文坛上都有地位的人向主考官推荐的“通榜”等。唐代科举的这一录取原则
A.反映了唐代科举制度的完善B.加强了士族对政权的控制
C.体现了科举取士的公平公正D.利于对参考考生全面考察
2022-01-03更新 | 602次组卷 | 17卷引用:宁夏银川市第六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9 . 在唐代,考生在考试前会将自己所作优秀诗文送至朝中达官名儒手中供其传阅和评判,考生若得到推荐,即可任用。科考成绩公布后,凡被录取者都要去拜见主考官,并将其尊奉为“座主”,自称为其“门生”。这些做法
A.重新构建了师生关系B.扩大了封建统治基础
C.简化了科举考试程序D.为朋党政治提供了土壤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0 . 唐朝进士科诗赋题,主题多是景物题咏或怀古,如《山出云诗》《金谷园花发怀古》。宋朝进士科诗赋题,出现了大量诸如《龙船习水战诗》《悬爵待士诗》《主圣臣贤诗》之类的主题。以上变化说明
A.宋朝重视官员政治素养B.唐宋进士考试题材单一
C.理学推动科举制的成熟D.宋朝推行重文轻武政策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