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选官制度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74 道试题
1 . 宋代科举考试实行封弥和誊录制度,前者是将考卷上的考生姓名籍贯封贴,使考官无法得知考生身份,后者是将原卷封存,另抄副卷交考官批阅,以防考官辨认考生笔迹。这些制度(       
A.造成了选官制度日趋僵化
B.强化了门第出身观念
C.提高了科举考试的公正性
D.杜绝了科场舞弊现象
2023-11-09更新 | 181次组卷 | 29卷引用:海南省海口市大成高级实验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10月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据统计,武则天统治时期,科举出身的10位宰相中6位来自下层官吏或平民家庭。晚唐正史有传的官员中,14%出身于寒门。宋理宗宝祐四年(1256年)《登科录》中记载有601 名中榜进士的详细情况,其中大多数是乡户,平民家庭出身的有417人。这说明唐宋时期科举制(     
A.提高了知识分子的政治地位B.推动社会公平意识迅速增长
C.促使门阀政治退出历史舞台D.拓宽了民众政治参与的途径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史书有关古代选官用官制度的记述

记述

出处

“商君为法于秦,战斩一首者,赐爵一级,欲为官者五十石,其爵名:一为公士,二为上造……十九关内侯,而是为彻侯。”

《史记·秦本纪》

汉武帝即位后,“诏天下举方正贤良文学才力之士,待以不次之位,四方士多上书言得失,自炫鬻者以千数。”

《汉书》

“先时国家始制九品,各使诸郡选置中正。”

《三国志·魏志》

材料二   隋唐在官吏选拔上最大的贡献是创建了科举制。科举制为自我推荐,即史书所谓的“怀牒自举”,以考试定取舍。唐代能够参加科举考试的有两种人:一是由中央到地方各级学校的在读生员,二是身家清白符合报名条件经州县审查合格的普通百姓。

——摘编自张岂之《中国历史十五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三者记述的选官用官制度。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隋唐科举制创建的意义。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4 . 钱穆在《国史新论》中曾评论某一制度的优点时认为“在使应试者怀牒自举,公开竞选,可以免去汉代察举制必经地方政权之选择”。对于这一制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①产生于东汉末年豪强大族控制地方选人权的社会现实
②适应了当时人们希望打破门阀士族垄断政治局面的需要
③它的产生标志着中国古代选官制度逐渐走向成熟
④这一制度有效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2022-12-20更新 | 108次组卷 | 2卷引用:海南省海口市海南枫叶国际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中国古代官吏选拔制度经历了“世袭制—察举制—九品中正制—科举制”的过程,与“科举制”相一致的是(     
A.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势族B.唐制,取士之科,多因隋旧
C.立嫡以长不以贤D.举秀才,不知书;举孝廉,父别居
2022-12-19更新 | 233次组卷 | 29卷引用:2015-2016学年海南文昌中学高一上期中历史试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公元220年,曹丕采纳吏部尚书陈群的建议,在地方设立中正官代替乡里评议考察人才。中正由当地出身的朝官中“德充才盛”者担任,负责将本地士人状况考评定级,以供吏部选官参考。曹丕推行的政策(     
A.打破贵族政治特权B.阻断世家子弟进入仕途
C.带有中央集权倾向D.完善吏部考核官员程序
2022-11-26更新 | 759次组卷 | 32卷引用:海南省海口嘉勋高级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10月月考历史试题
论述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下表为20世纪初的中国,科举制的废除前后出现了如下几种论述。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论述

出处

查科场试士,但凭文字之短长,不问人品之贤否,是以暗中摸索,最足为世诟讥。

袁世凯等《立停科举推广学校折》(1905年)

1905年10月15日下诏停止科考,士心散涣,有子弟者皆不作读书想,别图他业,以使子弟为之,世变至此,殊可畏惧。1918年8月29日自科考既停以后,改设学堂,几入校读书者,均称学生,所读者,皆教科书,至十三经,全行废除,禁止不读,最重洋文洋字虽无秦始皇而较焚书坑儒尤甚……刘大鹏(清末民国时期山西的一位乡绅)著《退想斋日记》
针对材料的几种论述,你怎样理解“科举制到底该不该废除”这一历史问题。(要求史实准确,逻辑严谨。)
8 . 中国古代历史上的官员选拔经历了漫长的发展阶段,积累了丰富经验,为人类政治文明作出了重要贡献。下列材料所反映的选官制度按时间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①“举秀才,不知书;察孝廉,父别居”       ②“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势族”
③“以法为教”“以吏为师”                           ④“满朝朱紫贵,尽是读书人”
A.①③②④B.②③①④C.③①②④D.①③④②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科举制度在中国实行了整整一千三百年,对隋唐以后中国的社会结构、政治制度、教育、人文思想,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科举原来目的是为政府从民间提拔人才,打破贵族世袭的现象,以整顿吏制。相对于世袭、举荐等选才制度,科举考试无疑是一种公平、公开及公正的方法,改善了用人制度。科举所造成的恶劣影响主要在其考核的内容与考试形式。由明代开始,科举的考试内容陷入僵化,变成只要要求考生能造出合乎形式的文章,反而不重考生的实际学识。大部分读书人为应考,思想渐被狭隘的四书五经、迂腐的八股文所束缚;无论是眼界、创造能力、独立思考都被大大限制。只要他们能“一登龙门”,便自然能“身价十倍”。历年来莘莘学子,俯首甘为孺子牛,目的多亦不过希望能一举成名,光宗耀祖。可以说,科举是一种笼络、控制读书人的有效方法,以巩固其统治。清朝科举制终于消亡。从此可知,政治制度是现实的。每一制度,必须针对现实,时时刻刻求其能变动适应。制度须不断生长,又须在现实环境、现实要求下生长。

——选自《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


概括作者对科举制的观点,并选择一个谈谈自己对科举制度的看法或建议。可以从制度设置的背景、用意、内容、演变和影响、启示等角度,进行综合分析和评价。(要求:自拟论题,论述有据,论述准确,表达清晰)
2022-10-31更新 | 281次组卷 | 14卷引用:海南省海口市海南枫叶国际学校2023-2024学年高二10月月考历史试题
论述题 | 较难(0.4) |
名校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学者鞠佳认为:“中国延续数千年的历史中,有四次人文主义热潮。”如图。

——摘编自鞠佳《变革之路:中国历朝改革得失》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就材料整体或任意一点,拟定一个论题,并予以阐述。(要求:论题明确,持论有据,论证充分,表达清晰)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