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选官制度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47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 . 唐代科举的录取方式较为多样,考生除了可以凭自己的考试成绩录取外,还可以将自己的诗词作品通过“投献”给达官显贵,以求得赏识得以录取;再者如“通榜”,主试者将自己赏识的考生列上名单,录取时甚至可以不必看应试者的试卷就可以定好录取名单。由此可见,唐代科举
A.奠定了门阀士族统治的基础B.仍属于贵族政治的一部分
C.尚存有旧时举荐选官的痕迹D.完全失去选拔人才的作用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2 . 西汉初期,各郡国举孝廉均为1人。东汉时期进行改革,以户口为例,一般州郡每20万口得举1人,但边境州郡却例外,每10万口即可岁举1人,这一举措
A.造成了地区间政治力量失衡B.有利于增强中央政府向心力
C.利于促使官员注重人口增殖D.鼓励了官员到边远地区任职
2020-10-03更新 | 840次组卷 | 30卷引用:重庆市云阳江口中学2021届高三上学期第三次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3 . 东汉时,豪门大族不但经济实力强大,而且往往通过“举孝廉”等方式推荐亲属做官。这说明东汉时期
A.小农经济开始解体B.九品中正制度确立
C.豪强地主享有特权D.外戚宦官交替专权
2021-07-11更新 | 734次组卷 | 18卷引用:重庆市璧山中学校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4 . 《择吏》诗云:“一从择吏靠私人,便有名门万石君。……哪处没存宫暗宠,谁家不借祖余熏。”从这首诗反映的情况可以推知
A.贵族世袭政治加剧了诸侯割据B.地方推荐人才使官员道德水平低下
C.阶层固化倒逼考试选官的推行D.才学成为当时官员选拔的唯一标准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5 . 隋唐时期,士族阶层在政治上已经衰落,但重视家族背景的门第观念仍然十分流行。到宋代,出现了“取士不问家世,婚姻不尚阀阅”的现象。这一变化是因为
A.士人价值观念的转变B.科举制度的发展
C.经济重心南移的完成D.中央集权的强化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曹魏时期,中正的评价必须有书面的正式材料。材料主要包括家世、品、状三个方面。状,指行状,是举主对于被举者道德才能的详细叙述。这反映出,曹魏时期的九品中正制(     
A.加大了荐官的随意性B.促进了社会阶级流动
C.注重选拔的公正合理D.摒除了门第间的差别
7 . 中国古代官吏选拔经历了“世袭制--察举制--九品中正制--科举制”的过程。与“科举制”相一致的是
A.唐制,取士之科,多因隋制B.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
C.龙生龙,凤生凤D.举孝廉,父别居
2020-08-22更新 | 745次组卷 | 52卷引用:重庆市第四十二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8 . 宋代实行特奏名制度,举人年五十以上,参加省试五次以上,即使省试黜落,也可参加殿试,特赐出身。据统计,宋代特奏名占所有取士数的45%。据此可知,特奏名制度
A.扩大科举制度的影响B.降低中央的行政效率
C.导致冗官现象的出现D.推动科举制度的衰落
单选题-单题 | 容易(0.94) |
名校
9 . 关于科举制度在隋唐时期的作用,下列提法中不正确的是
A.打破了门第限制B.削弱了皇权
C.有利于选拔人才D.促进了文化教育事业的发展
2020-11-10更新 | 806次组卷 | 21卷引用:2010年重庆市万州二中2011届高三秋季开学测试历史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从唐朝士子感叹“空有篇章传海内,更无亲族在朝中”到宋朝士子相信“惟有糊名公道在,孤寒宜向此中求”,这一变化说明
A.唐代科举制度受到世家大族控制B.科举制的完善推动社会阶层流动
C.宋代的官员政治才能远超过唐代D.门第等级观念在宋朝已彻底消失
2022-02-22更新 | 407次组卷 | 24卷引用:重庆市部分区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首页4 5 6 7 8 9 10 11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