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选官制度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6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1 . 有学者认为,7世纪以来,中国政制的演进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士人不断地进入政府,二是文化深深地融入政治。两者共存于国家权力之中,使国家权力逐渐成为一种与文化合一的权力。这一演进主要是基于(     

A.君士共治天下局面的形成B.科举制度的创立和不断发展
C.官僚政治取代了贵族政治D.重文轻武治国思想得以落实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2 . 下图所示制度的发展(     

A.得益于商品经济的发展B.终结了唐朝以前的贵族政治
C.有利于选拔出创新人才D.使得宋代形成了”科举社会”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史书有关古代选官用官制度的记述

记述

出处

“商君为法于秦,战斩一首者,赐爵一级,欲为官者五十石,其爵名:一为公士,二为上造……十九关内侯,而是为彻侯。”

《史记·秦本纪》

汉武帝即位后,“诏天下举方正贤良文学才力之士,待以不次之位,四方士多上书言得失,自炫鬻者以千数。”

《汉书》

“先时国家始制九品,各使诸郡选置中正。”

《三国志·魏志》

材料二   隋唐在官吏选拔上最大的贡献是创建了科举制。科举制为自我推荐,即史书所谓的“怀牒自举”,以考试定取舍。唐代能够参加科举考试的有两种人:一是由中央到地方各级学校的在读生员,二是身家清白符合报名条件经州县审查合格的普通百姓。

——摘编自张岂之《中国历史十五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三者记述的选官用官制度。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隋唐科举制创建的意义。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4 . 北宋时期,每当科举之年,名山大刹之上都会出现“士人祈祷,赴之如织布”的壮观场景,参加科举的士子在感慨功名难致之余,只能求助于神灵和占卜。这反映出当时(     
A.科举录取不公平B.佛教传播广泛
C.科举竞争压力大D.宋代文化多元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5 . 隋唐科举考试设进士科,岁取不过三十人,最多也不过八十人。到了宋代,取士人数与日俱增,每次录取人数一般在五百人以上,最多时竟达一千人。宋太宗在位21年,由科举为官者近万人。仁宗在位41年,仅由进士得官者就有4517 人。这说明了宋朝(     
①提倡文治,扩大科举规模②官僚队伍膨胀,容易引起冗费
③开始任用高官主持科举考试④增加考试科目,以进士为主
A.①②B.①④C.③④D.①②③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6 . 宋太祖担心吏部铨选唯用资历,特诏令吏部将官员中历任考核成绩好且无过失、可以提拔的人,选中书省引验以闻。宋太宗曾亲自接见官员,观其有特殊才能的破格提拔,后又顾虑有的因缘矫饰,因此诏令先送中书门下,考其履历。这表明宋初(     
A.中书省是最高行政机构B.选官制度尤为严格
C.官员升迁以品评为主D.选用官吏较为审慎
2022-12-23更新 | 114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邢台市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7 . 下图是唐代宪宗(806-820年)至懿宗时期(859-873年)宰相及进士出身的宰相人数统计图(单位:人)。这一统计可用于说明,唐代后期(     
A.中枢官员政治素养得以提升B.科举出身者居官僚队伍主体
C.统治者的理政水平逐渐下降D.科举是高级官吏的重要来源
论述题 | 较易(0.85) |
名校
8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中国科举制废除前后的几种论述(下表)。

论述出处
查科场试士,但凭文字之短长,不同人品之贤否,是以暗中撰索,最足为世诟讥。袁世凯等《立停科举推广学校折》(1905年)
19051015
下诏停止科考,士心散凑,有子弟者皆不作读书想。别图他业,以使于弟为之,世变至此,珠可畏惧。
1918829
自科考既停以后,改设学堂,几入校读书者,均称学生,所读者,皆教科书,至十三经,全行废除,禁止不读,最重洋文洋字:虽无秦始皇而较樊书坑儒尤甚
刘大鹏(清末民国时期山西的一位乡绅)著《退想斋日记》
根据材料论述,就科举制的存废提出一个有价值的历史问题并阐释自己的见解。(要求:问题具体,史论结合,逻辑严谨)
9 . 秦汉至魏晋时期:选官制度
(1)先秦的选官制度:先秦的选官制度经历了怎样的发展过程?先秦的选官制度经历了:
①西周至春秋的________制,形成________政治
②春秋战国时期的________________制等,到秦朝形成________政治。

(2)秦朝选官制度:秦统一后,官员选拔主要是“________”“________”制度,即向官吏学习律令而为官。
(3)汉代的察举选官制度:汉代察举制选官是怎样确立的?其选拔的标准是什么?分哪几类?有何积极意义?
①确立:(前134年)汉武帝下诏令各郡国举________各一人,标志着察举制的形成
②选官依据:被举者在乡里的________评价和________能力
③分类:察举分________科和________科。常科为岁举,有人数规定,有具体标准,如孝廉、茂才等;特科有具体标准但无固定时间,如贤良方正、贤良文学、________等。

④评价:是一种比较完备的选官制度,为两汉国家选拔了大批人才
(4)魏晋南北朝的九品中正制:九品中正制是怎样开始实行的?其选官的标准是什么?九品中正制的实行有何影响?
①实行:汉末动乱,豪强名士控制了地方选人权。220年,魏王________开始推行。在各州、郡设置________________,由本籍在中央任高官的人担任。中正根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评定州、郡人的资品,分为九等,写出评语,称为“________
②选官依据:选官标准从初创时期的________________并重,发展到后来主要看重________

③影响/评价:将选官权收________,加强了中央集权;后来门阀士族垄断用人权形成“上品无________,下品无________”的局面
2022-06-28更新 | 66次组卷 | 1卷引用:第5课中国古代官员的选拔与管理(课前案)
10 . 古代的文官政治是中央集权政治的产物,九品中正制的产生既是曹魏政权应对战乱时局之需,也是两汉察举制的继续发展。它较之察举制的主要不同在于
A.选官的对象不同B.选官的依据的不同
C.选官权的归属权不同D.选官的目的不同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