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选官制度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58 道试题
1 . 据学者研究,西汉孝廉及岁举、特举,除少数人因民间舆论支持而入仕外,大多数是通经入仕。东汉时期,民间舆论对人物仕进的支持作用十分显著,并体现出国家所倡导的主流意识形态。这一变化反映了东汉(       
A.乡论与国家意志相结合B.儒家思想日益世俗化
C.社会各阶层的流动加强D.延续了原始民主传统
2023-04-07更新 | 583次组卷 | 8卷引用:第二单元官员的选拔与管理(单元测试)-【上好课】高二历史同步备课系列(统编版选必1)
23-24高三上·全国·课时练习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明清两朝时期,中国的读书人若以秀才计,大部分时间不下五十万,如果把童生也算在内的话,则以百万计;他们中除少数人能在仕途上有所成就外,多数人成为在各地基层生活的知识分子。这说明科举制(     
A.阻碍了社会各阶层的流动B.未能选拔出真正的人才
C.有利于文化在民间的传播D.束缚了广大士人的思想
2023-03-20更新 | 418次组卷 | 5卷引用:第二单元官员的选拔与管理(单元测试)-【上好课】高二历史同步备课系列(统编版选必1)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东晋葛洪《抱朴子》之《审举篇》是一篇探讨选官制度的颇有价值的文章,文中提及:“秀孝皆宜如旧试经答策”“今孝廉必试经无脱谬,而秀才必对策无失指,则亦不得暗蔽也……假令不能必尽得贤能,要必愈於了不试也。”这一见解(     
A.在一定程度上与唐代科举制体现的精神一致B.强调察举制有利于公平竞争
C.彰显了选官制度的革新有利于扩大统治基础D.肯定了确立察举制的合理性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公元220年,曹丕采纳吏部尚书陈群的建议,在地方设立中正官代替乡里评议考察人才。中正由当地出身的朝官中“德充才盛”者担任,负责将本地士人状况考评定级,以供吏部选官参考。曹丕推行的政策(     
A.打破贵族政治特权B.阻断世家子弟进入仕途
C.带有中央集权倾向D.完善吏部考核官员程序
2022-11-26更新 | 770次组卷 | 32卷引用:《单元测试定心卷》-高一中外历史纲要上-第二单元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民族交融与隋唐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发展(能力提升)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梁启超说:“世界万国中行此法最早莫如我……自此法行,而我国贵族寒门之阶级永消灭;自此法行,我国民不待劝而竞争于学”。梁启超所说的“此法”(     
A.正式形成于隋文帝时期B.唐朝时从四书五经中命题
C.宋朝时“取士不问家世”D.明清分初考、再考与通考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科举制度在中国实行了整整一千三百年,对隋唐以后中国的社会结构、政治制度、教育、人文思想,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科举原来目的是为政府从民间提拔人才,打破贵族世袭的现象,以整顿吏制。相对于世袭、举荐等选才制度,科举考试无疑是一种公平、公开及公正的方法,改善了用人制度。科举所造成的恶劣影响主要在其考核的内容与考试形式。由明代开始,科举的考试内容陷入僵化,变成只要要求考生能造出合乎形式的文章,反而不重考生的实际学识。大部分读书人为应考,思想渐被狭隘的四书五经、迂腐的八股文所束缚;无论是眼界、创造能力、独立思考都被大大限制。只要他们能“一登龙门”,便自然能“身价十倍”。历年来莘莘学子,俯首甘为孺子牛,目的多亦不过希望能一举成名,光宗耀祖。可以说,科举是一种笼络、控制读书人的有效方法,以巩固其统治。清朝科举制终于消亡。从此可知,政治制度是现实的。每一制度,必须针对现实,时时刻刻求其能变动适应。制度须不断生长,又须在现实环境、现实要求下生长。

——选自《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


概括作者对科举制的观点,并选择一个谈谈自己对科举制度的看法或建议。可以从制度设置的背景、用意、内容、演变和影响、启示等角度,进行综合分析和评价。(要求:自拟论题,论述有据,论述准确,表达清晰)
2022-10-31更新 | 285次组卷 | 14卷引用:第二单元综合卷-【新教材】统编版(2019)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1国家政治制度与社会治理
7 . 两汉实行州都推荐、朝廷考试任用的察举制;经魏晋九品中正制,至隋唐演变为自由投考、差额录用的科举制。科举制更有利于(     
A.提升社会文化水平B.排除世家子弟入仕
C.官员特权受到否定D.鉴别官员道德水平
2022-10-26更新 | 3342次组卷 | 288卷引用:山东省宁阳四中2017—2018学年度下学期高二每周一练历史试题(一)
8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科举制是在以德取人、以能取人基础上突出以文取人的一种全新的选官制度,是一种公开考试、公平竞争、择优录取的人才选拔制度,由于采用分科取士的办法,所以叫做科举。从隋代开始实行,经历了1300多年之久。科举制度自隋唐以来,一直是作为历代政府最基本的选官制度,富有极顽强的生命力。不管怎样改朝换代,不管有多少人用多少理由去抨击它,反对它,它都在不断地逐步完善和日益强化。其根本原因,就是科举制度本身的公平取士原则一直在起着主导作用。

——摘编自《浅谈古代中国科举制度》


根据材料及所学中国古代史的相关知识,围绕材料中的一条或几条信息;自拟论题并进行阐释。(要求∶论题明确,阐述时要有史实依据)
填空题 | 适中(0.65) |
9 . 科举制度的废除
(1)1898年,清政府加设____特科,选拔经时济变之才。在____等人的建议下,废八股,改试策论,以时务策命题。
原因:____的传播和____的开展。
(2)1901年,清政府实行____,通令各省书院一律改为大学堂,各府、州、县学改为中小学堂,并多设蒙养学堂。
(3)____年,光绪帝诏准袁世凯、张之洞等人的立停科举之奏,决定自1906年起,所有乡试、会试一律停止,并令学务大臣迅速颁发各种教科书,城乡各处遍设____,将育人、取才合于学校一途。至此,在中国历史上延续了1000多年的科举制度被____
2022-09-15更新 | 58次组卷 | 1卷引用:第二单元官员的选拔与管理-【知识手册】高中历史全册必背知识清单(选择性必修一二三)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元代科举在各考场均设置考试官、监视官、封弥官、誊录官以及有关的工作人员;主办机构的各个部门相互监督;入试举子除允许带指定的文典外,其余的书籍、文字一律不准带入。其意在(     
A.确保考试公平公正B.树立元政府良好形象
C.防范官员徇私舞弊D.选拔有真才实学官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