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选官制度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36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下表所示为唐代明经、进士两科的考试内容,从中可以看出进士科与明经科相比( )
初试二试三试

选《礼记》或《左传》之一及《孝经》《论语》《尔雅》每经帖十条口答诸经大义十条答时务策三道
进士选《礼记》或《左传》之一及《尔雅》,每经帖十条作诗、赋、文各一篇作时务策五道

(摘编自陈茂同《中国历代选官制度》)
A.更为重视对考生经义记忆和解读能力的考查B.对考生文学素养和处理时务能力的要求较高
C.弱化考生对儒家经书学习的倾向较为明显D.成为当时录取考生数量最多的一种考试科目
2008·上海·高考真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真题 名校
2 . 有网友发表帖子讨论科举制度说:“自秦以来,科举兴于世,是以八股为试,学子彻夜秉
读。然科举追求功禄,令学子神经麻木,岂真学识耶?”对该帖最恰当的评价是
A.对科举制度的评价是完全正确的B.仅从追求功禄评价科举是片面的
C.关于科举制的史实和评价都有问题D.关于科举制和八股取士产生的时间都有错误
2019-01-30更新 | 1249次组卷 | 52卷引用:2011届湖南省浏阳一中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卷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真题 名校
3 . 清末传教士明恩溥记述:“促使中国学子年复一年地坚持科举考试,有的直到九十高龄终于拿到文凭方可罢休,有的则死于这一过程中。功名利禄一类是无法说清楚的……九十高龄之后,即便考中又怎么样?唯一的解释是他天生具有忍耐的禀赋。”该材料(     
A.批判学子追求功名利禄B.表明科举制下学子的愚昧无知
C.折射出学子的价值取向D.反映出科举制失去人才选拔功能
2019-01-30更新 | 2085次组卷 | 51卷引用:湖南省邵阳市洞口县第九中学2019年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真题 名校
4 . 从隋朝开始的科举制在中国延续了1300多年,至1905年被宣布废除。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隋创进士科之后)历代踵行,时加修正,以迄于明清,防闲之法益密,取人之道益公……
——邓嗣禹《中国考试制度史》
材料二 (科举制)西国莫不慕之,近代渐设考试以取人才,而为学优则仕之举。今英、法、美均已见端,将来必至推广。
——丁韪良《西学考略》
材料三 贫若子弟,类皆廉谨自勉,埋首窗下……即纨绔子弟,亦知苦读,以获科第,否则虽富不荣……因此之故,前清时代,无分冬夏,几于书声遍野,夜静三更,钻研制义。是皆科举鼓励之功有甚于今日十万督学之力也。
——邓嗣禹《中国考试制度史》
材料四 邑聚千数百童生,擢十数人为生员;省聚万数千生员,而拔百数十人为举人;天下聚数千举人,而拔百数人为进士;复于百数进士,而拔数十人入翰林,此其选之精也。然内政外交,治兵理财,无一能举者,则以科举之试以诗文楷法取士,学非所用、用非所学故也。
——梁启超《公车上书请变通科举折》
材料五   1905年全国工矿企业已达400家左右,铁路、轮船等新式交通事业也逐渐兴办,这些无疑需要大量科学技术人才来操作和管理。同时,新式学堂的急剧增加需要众多的具有新知识的教师;清末新政中增设的许多政府机构如外交部、商部、学部……等,也都需要懂得相关专业的干员。显然,科举制无法培养、选拔这类新式人才。
——徐辉《废除科举制与中国社会的现代转型》
(1)据材料一,归纳科举制的主要特点。
(2)据材料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科举制的积极影响。
(3)据材料四,概括梁启超对科举选才的基本看法。分析梁启超上述议论的目的。
(4)在近代,科举制“西国莫不慕之”,而在中国却难逃被废除的命运。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评述。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真题 名校
5 . 唐太宗曾对吏部尚书杜如晦说:“今专以言辞刀笔取人,而不悉其行,至后败职,虽刑戮之,而民已敝矣。”这句话意在强调
A.应严刑处罚失职官员B.选官须注重才学
C.官员失职会危害民生D.选官应注重品行
2019-01-30更新 | 3159次组卷 | 94卷引用:湖南省娄底市双峰县第一中学2021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6 . 宋代科举考试不断完善,竞争日趋激烈,对考试通过名额有严格限制。见下表:

(据《哈佛中国史——宋的转型>制表)这一现象说明
A.考试内容限于程朱理学
B.考试人数逐年下降
C.社会矛盾必将日趋尖锐
D.精英教育不断强化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宋代宰相祖辈任官情况表

上表据学者研究整理而成,上述变化从侧面反映了
A.宋代依然是贵族政治
B.社会阶层流动减弱
C.宰相权力日益加强
D.科举制度影响日深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日裔美籍学者弗朗西斯•福山在《政治秩序的起源》一书中指出:“从隋朝开国的581年到12世纪的宋朝晚期,中国最普遍的政治发展之一是家族政府的逆转,中央集权得以复原到西汉的古典官僚制。”造成当时“家族政府的逆转”的主要原因是
A.国家政治统一的实现
B.科举制的完善与发展
C.三省六部制的实施
D.豪门望族势力壮大
2019-01-03更新 | 446次组卷 | 36卷引用:湖南省双峰一中2017-2018学年高三上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9 . 钱穆在《中国历代政治得失》中认为:“汉代的选举,是由封建贵族中开放政权的一条路;唐代的公开竞选,是由门第特殊阶级中开放政权的一条路。”这表明汉唐选官制度
A.选拔方式日益公开
B.适应了阶层关系变动
C.有利于提高行政效率
D.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
2018-12-20更新 | 30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南省邵东县十中2019届高三上学期第四次月考历史试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10 . 九品中正制并非南北朝时期唯一的选举制度。在南北朝后期,统治者采取了考试取士的选举方式。这一现象的出现,主要是由于
A.察举制“举孝廉”的影响
B.士族门阀势力的衰落。
C.封建“庄园制”经济发展
D.儒学正统地位的巩固
首页6 7 8 9 10 11 12 13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