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选官制度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36 道试题
1 . 隋唐时期,士阶层在政治上已经衰落;宋朝,大批出身于平民家庭的士人进入政坛,官居高位。这一变化
A.抑制了官僚腐败
B.增添了政治活力
C.降低了官员素质
D.确立了官僚政治
2019-09-15更新 | 440次组卷 | 23卷引用:湖南省长沙市雅礼中学2020届高三上学期月考(二)历史试题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李唐时期,公卿大臣有权“公荐”举人,新老士族仍可凭借其政治、经济优势和传统的社会地位继续把持取士权,科场成绩好坏,并不能成为录取与否的主要标准。唐代常举科目是明经、进士两科。明经考试以背诵为工,无须通晓经文义理,故人贱其科。进士科以诗赋为主,并主要以此取士。诗赋之作,贵在创新,非聪明博学之士难成佳作,故进士科最受人推重。

进入宋代,无论士、农、工、商,只要被认为是稍具文墨的优秀子弟,皆可应举入仕。宋代废除了“公荐”制度,考试中推行封弥、誊录法,从根本上保证了“一切以程文为去留”的原则。进士科由以诗赋为主转变为经义、诗赋、策、论并重,读书人光凭背诵儒家经典或擅长吟诗作赋已难以取得科第,只有开拓知识面,培养独立见解和分析能力,才有可能在激烈的科场竞争中取得胜利。但只要在科举考试中能侥幸取胜,就有可能踏上仕途,并且获得比以恩荫入仕的人更多的升迁机会。

——摘编自何忠礼《科举与宋代社会》

材料二   在中世纪,所有官员都是国王的臣仆,一切听命于国王,官吏的任命和升迁完全取决于门第出身和对国王的忠诚,这就是所谓的“恩赐官爵制”。17世纪80年代末期,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取得最后胜利,确立了君主立宪制,国王权力受到极大削弱,随后建立了两党轮流执政的政治体制。在议会中占多数席位的党派掌握了对政府中重要官员的任免权。于是,在议会选举中取胜而上台的党派,便把政府官职看作是“战利品”,合法地、公开地进行论功行赏,加以分配,这就是所谓的“政党分肥制”,……严重损害了资产阶级的整体利益,这一现实促使资产阶级下决心改革旧的官吏制度探索新的人事行政制度。与此同时,这一时期,英国许多政治性报刊开始不断刊登介绍中国录用官吏的程序和做法,主张实行中国式的文官考试。

——摘编自顾杰《西方文官制度的产生与发展》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唐宋科举制度演变的特点,并说明其影响。
(2)根据材料二,指出近代英国文官制度产生的历史背景。结合材料一、二与所学知识,谈谈你对人才选拔制度的认识。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初唐科举考试分为“秀才”“明经”“明法”“明书”“明算”和“进士”六科,除了最后的进士一科外,皆可以上溯至汉代,只是以前是察举,现在改用考试登进而已。汉唐的这些科目设置:
A.体现了政权的社会基础在不断扩大
B.说明了科举制对察举制的完全继承
C.印证了古代选官标准重专业技能
D.反映出汉唐的选材标准较为宽泛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真题 名校
4 . 唐代诗人刘得仁系皇亲国戚,其兄弟为达官显贵,而他“出入举场三十年,竟无所成”;唐宗室子弟李洞屡考不中,竟想去皇陵哭诉。两人的经历反映了唐代
A.科举考试不重考生诗才B.选官制度阻断贵族入仕
C.中央政府剥夺宗室特权D.科举取士体现公平公正
2019-06-10更新 | 12760次组卷 | 212卷引用:湖南省衡阳市衡阳县第四中学2019年高三8月月考历史试题(平行班)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唐代的科举取士不仅依据试卷成绩来录取及第者,而且还考察应考者平时的文学作品,参考其社会声望,并且允许人们同主考官一起推荐优秀人才,当时称为“公荐”和“通榜”。这一做法
A.利于强化专制主义中央集权
B.体现了君主对效率优先的追求
C.可能影响人才选拔的公平性
D.拓宽了下层读书人的入仕渠道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魏晋时期,儒家知识分子对先秦经文的注疏多有相互攻讦之处。唐代以降,政府下令编纂《五经正义》,去“异端邪说”,并将其列为科举考试的内容。这一变化
A.有利于儒学融合其他学说
B.推动儒学政治地位提升
C.有利于扩大唐代统治基础
D.导致后世儒学发展僵化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7 . 在唐初以前,政府专设机构管理族谱编修,侧重追溯各家祖宗荣耀。北宋开始,以儒士为主的普通家族积极编纂族谱,多记录当世族人荣耀。这种变化反映了
A.宗法制强调血缘关系为纽带
B.科举制度发展推动阶层流动
C.商品经济发展需要宗族认同
D.理学修身齐家理念成为主流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唐宪宗元和十四年(819年),卢储参加科考前入京向尚书李翔行卷(将自己的作品上呈主考官),请求推荐。李翔长女偶然间在父亲案头看到卢储的文卷,心中倾慕,以为必中状元,李翔认同女儿看法,遂招卢储为婿。这说明当时
A.科举入仕得到重视
B.风气不正影响科考
C.门阀世族势力明显
D.传统婚姻观念淡薄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门阀士族”是指在社会上具有特殊地位、由官僚士大夫所组成的政治集团。萌生于两汉,形成发展于魏晋,后于隋唐时期有过短暂兴盛,武则天后一撅不振。影响其衰亡的主要因素是
A.选官制度的变革
B.官僚机构的调整
C.经济重心的南移
D.儒家思想的发展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历史——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唐代科举每次录取少则几人,多则二三十人。宋代重文治,宋太祖时取士仍比较严格,但总数已有所增加。宋太宗时,因州县缺官,大规模录用士人,参加省试的举人往往多达一、二万人,每次平均录取进士230人。至徽宗时期,每次平均多达680余人。纵观整个宋朝,总共开科一百一十八次,取二万人数以上,人数之多,是历代所没有的。录取的人数不仅多,对屡次不中的也会进行照顾。“凡士贡于乡而屡绌于礼部,或廷试所不录者,积前后举数,参其年而差等之,遇亲策士则别籍其名以奏,径许附试,故日特奏名。”真宗成平三年时,赐河北进士、诸科三百五十人及第、同出身。落第后,自愿考试武艺及量才录用的,又有五百余人,全部赏赐辨装费抚慰并发遣他们,命礼部列为一次科举。“较艺之祥,推恩之广,近代所未有也。”

——摘编自梁玉《浅谈宋代科举制度》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宋代扩大科举录取名额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宋代扩大科举录取名额对思想文化的影响。
首页5 6 7 8 9 10 11 12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