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选官制度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77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1 . 有学者统计,北宋载入《宋史》的官员中46.1%来自寒门,从南宋两个年份的进士题名录来看,非官员家庭出身的进士一个占56.3%,一个占57.9%。这说明两宋时期的科举制
A.提高了官员的文化素养
B.从根本上结束了贵族政治
C.选拔官员更注重公平公正
D.扩大了封建统治的基础
2019-05-04更新 | 307次组卷 | 27卷引用:湖南省长沙市湖南师大附中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限时训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唐宪宗元和十四年(819年),卢储参加科考前入京向尚书李翔行卷(将自己的作品上呈主考官),请求推荐。李翔长女偶然间在父亲案头看到卢储的文卷,心中倾慕,以为必中状元,李翔认同女儿看法,遂招卢储为婿。这说明当时
A.科举入仕得到重视
B.风气不正影响科考
C.门阀世族势力明显
D.传统婚姻观念淡薄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下表所示为唐代明经、进士两科的考试内容,从中可以看出进士科与明经科相比( )
初试二试三试

选《礼记》或《左传》之一及《孝经》《论语》《尔雅》每经帖十条口答诸经大义十条答时务策三道
进士选《礼记》或《左传》之一及《尔雅》,每经帖十条作诗、赋、文各一篇作时务策五道

(摘编自陈茂同《中国历代选官制度》)
A.更为重视对考生经义记忆和解读能力的考查B.对考生文学素养和处理时务能力的要求较高
C.弱化考生对儒家经书学习的倾向较为明显D.成为当时录取考生数量最多的一种考试科目
2008·上海·高考真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真题 名校
5 . 有网友发表帖子讨论科举制度说:“自秦以来,科举兴于世,是以八股为试,学子彻夜秉
读。然科举追求功禄,令学子神经麻木,岂真学识耶?”对该帖最恰当的评价是
A.对科举制度的评价是完全正确的B.仅从追求功禄评价科举是片面的
C.关于科举制的史实和评价都有问题D.关于科举制和八股取士产生的时间都有错误
2019-01-30更新 | 1249次组卷 | 52卷引用:2011届湖南省浏阳一中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真题 名校
6 . 唐太宗曾对吏部尚书杜如晦说:“今专以言辞刀笔取人,而不悉其行,至后败职,虽刑戮之,而民已敝矣。”这句话意在强调
A.应严刑处罚失职官员B.选官须注重才学
C.官员失职会危害民生D.选官应注重品行
2019-01-30更新 | 3157次组卷 | 94卷引用:湖南省长沙县六中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阶段性考试历史试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7 . 西汉察举制和隋朝科举制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的主要原因是
A.自下而上的选拔方式扩大了统治基础
B.通过分科考试选拔到一些德才兼备之士
C.以儒家思想作为挑选人才的唯一标准
D.皇帝和高官主考的形式提高了知识分子的政治地位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魏晋南北朝时期,儒家学者多以注疏先秦经文为首务,宗派林立,互诘不休。至唐,朝廷下令撰修《五经正义》以去“异端邪说”,并纳入科举考试范围。这一举措
A.加强文化专制,扩大了统治基础
B.统一经学,提高了儒学政治地位
C.导致宋、明儒学家因循守旧
D.有利于儒学与其它思想融合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日裔美籍学者弗朗西斯•福山在《政治秩序的起源》一书中指出:“从隋朝开国的581年到12世纪的宋朝晚期,中国最普遍的政治发展之一是家族政府的逆转,中央集权得以复原到西汉的古典官僚制。”造成当时“家族政府的逆转”的主要原因是
A.国家政治统一的实现
B.科举制的完善与发展
C.三省六部制的实施
D.豪门望族势力壮大
2019-01-03更新 | 446次组卷 | 36卷引用:湖南省长沙市湖南师大附中2019年高三上学期第三次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余秋雨在《十万进士》中认为,科举制度选拔的“十万进士”,“其中包括着一大批极为出色的、有着高度文化素养的政治家和行政管理专家。”这说明科举制度
A.是行之有效的选官用人制度B.导致了“重文轻武”的现象
C.已经成为束缚人们思想的工具D.有利于维护官僚队伍的廉洁高效
2018-10-11更新 | 243次组卷 | 44卷引用:2010年湖南浏阳一中高二下学期4月考试历史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