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选官制度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75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根据史书记载进行统计发现,唐朝830名进士的分布来源如下图所示。下列有关唐代科举制的说法正确的是
A.科举制是对魏晋时期九品中正制的继承
B.士族子弟的传统文化优势并未逐渐消失
C.科举制对整个乡村教育的影响微乎其微
D.容易滋生官本位之风不利社会整体发展
2017-11-21更新 | 34次组卷 | 1卷引用:云南民族大学附属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唐宋儒生学者有借住寺院读书的风气,据学者统计,“读书山林寺院,论学会友,蔚为风尚,及学成乃出应试以求闻达,而宰相大臣、朝野名师亦即多出其中”。这一现象主要说明
A.儒佛思想融合趋势显著B.寺院开放顺俗倾向明显
C.城市商品经济发展迅速D.山林寺院体现文人追求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有学者统计,西汉一代共任用宰相五十六人,其中布农出身者有三十三人,占59%,功臣世家富豪出身者十五人,占26.7%;外戚出身的七人,占12.5%;宗族出身的一人,占1.8%。这说明
A.汉代打破了世卿世禄制B.选官用人关系到朝代兴亡
C.察举制推动了社会进步D.布衣出身更适合国家治理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宋代重庆参加科举考试被录取的人数不断增加,据资料统计,宋代重庆进士分布如下:合州104人,昌州60人,恭州20人,南平军20人,涪州6人,黔州5人,夔州4人,梁山军4人,大宁县3人,忠州3人。科举考试被录取的人数增加对宋代产生的最主要影响是
A.创新了人才选拔制度B.促进社会的公平公正
C.扩大了社会统治基础D.完善了科举考试制度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5 . 为政之道,要在用人。阅读下列有关科举制的材料,结合所学回答问题:

材料一:科举制度确立于隋唐时期。与察举相比,科举制下考生可以“怀牒自列于州县”,自由报考,且“取士不问家世”,“一切以程文为去留”,没有如“入门兼美”等附加条件。考试科目中以进士科最为显要,主要考诗赋,即命题作诗。据学者统计,唐代290年共取进士6603人。

材料二:在宋代,科举出身的官员成为文职官队伍的核心。两宋310年,仅通过中央省试合格的进士即达43000人之多。其规模远远超过前后各代。当时的宰相中,90%以上是通过科举获得资格的,而其籍贯也有所变化。隋代宰相只有极少数籍贯属南方,唐宰相累计有369人,其世族籍贯90%属于北方。北宋中叶以后,南方任宰相者渐多。据统计,宋代共有宰相134人,南、北方地区分别以浙江、河南为代表,河南共有21人作过宰相,北宋18人,南宋3人;浙江先后有24人任过宰相,北宋4人,南宋20人。


(1)科举制度逐渐取代察举制度是中国选官制度的重大变化。试对这一现象做出评价。
(2)分别说明宋代科举制度及官员构成的特点。
2016-12-09更新 | 49次组卷 | 1卷引用:2016-2017学年吉林省松原市油田高中高一上期中历史试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