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选官制度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75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1 . 据学者统计,从鲁隐公元年(公元前722年)到鲁哀公二十七年(公元前468年),周王朝共有31人执政,其中世卿之族占了24人;鲁国共有25人执政,世卿之族占了22人;晋国共有72人执政,世卿之族占了62人。这一现象反映出当时
A.世官制仍有较大影响力B.社会阶层的流动加速
C.政局变动助推社会转型D.血缘政治已彻底瓦解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2 . 隋唐废除九品中正制,实行科举制,据毛汉光统计,当时以科举出身者而言,69%为士族,13%为小姓,寒门占18%。这说明
A.隋唐选举不再看重出身门第B.隋唐政治仍有贵族政治特点
C.隋唐科举完全实现了社会的平等D.科举制度名存实亡
2021-11-16更新 | 95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宜昌市夷陵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下图是南宋理宗宝祐四年录取的《进士出身统计数据表》,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科举制度结束贵族体制B.选官推动社会阶层流动
C.南宋时科举制走向成熟D.考试成为做官必经之路
2021-11-01更新 | 201次组卷 | 39卷引用:安徽师范大学附属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查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4 . 美国学者柯睿格统计了南宋绍兴十八年(8年)《题名小录》和宝祐四年(6年)《登科录》,得出半数以上的进士来自平民家庭。该材料说明科举制
A.旨在维护平民的利益B.推动社会阶层流动
C.提高了官员文化素质D.彻底取消贵族特权
2022-04-19更新 | 124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滨州高新高级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5 . 如表是三国曹魏时期通过察举入仕的社会成分统计,据如表可推知,曹魏时期
项目高官贵
戚子弟
中级官
僚子弟
下级官
吏子弟
普通士人合计
汉代官僚名族子弟23.9%8.7%13%10.9%56.5%
家族在汉无官位族望者8.7%8.7%2.2%23.9%43.5%

A.官员选拔注重阶层平衡B.社会流动的通道依然存在
C.阶层固化现象相当严重D.制度设计与实践出现背离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读下表,引起表中数据出现先降后升趋势的主要原因是入仕群体中寒门学子所占比例
朝代曹魏西晋东晋北宋
比例26%15%4%17.2%24.5%46.4%

——何怀宏《选举社会及其终结》

A.社会环境动荡不安
B.社会主流思想的演变
C.商品经济的不断发展
D.制度的变革和创新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7 . 据学者统计,从《晋书》到《唐书》等官修正史,《列传》中大量记载了家族谱系,而《宋史》以后历代正史的《列传》部分,多为高级官僚的履历书,少有家族的叙述。发生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察举制的实行B.南北分卷制度C.科举制的完善D.重文轻武的风气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8 . 《旧唐书》和《新唐书》记载了830名进士,按其社会出身统计,大都出身于新老士族聚居的京畿地区,而荆南(湖北江陵)距长安不远,直到唐宣宗大中四年(850年),才有一人及第,时号为“破天荒”。这说明当时科举制
A.录取依据缺乏公平B.选拔效能受到了限制
C.导致门阀制度瓦解D.难以在全国有效推行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9 . 据学者统计,从《晋书》到《唐书》等官修正史,《列传》中大量记载了家族谱系,而《宋史》以后历代正史的《列传》部分,多为高级官僚的履历书,少有家族的叙述。发生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修史体例的改变B.加强官员考核
C.重文轻武的风气D.官员的平民化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对史书记载进行统计发现,唐朝830名进士的分布来源如下图所示。由此可见唐代科举制
A.为选拔士族子弟而设立B.以血缘门第为选拔标准
C.提升了官员的文化水平D.兼顾多个阶层但不完善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