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选官制度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0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容易(0.94) |
名校
1 . 下列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标准,按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A.血缘→考试成绩→品行才学→门第声望
B.功绩→考试成绩→品行才学→门第声望
C.血缘→品行才学→门第声望→考试成绩
D.血缘→门第声望→品行才学→考试成绩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2 . 据学者研究发现,汉文帝时期已有“贤良”“孝廉”之选,但未形成正式制度。汉武帝始以明文规定下来,凡丞相、列侯、刺史、守、相等推荐,经过考核,任以官职;不久又规定依人口数量按比例进行选举,取消资产的限制。这样的变化(     
A.体现了察举制的形成完善B.标志着科举制度走向成熟
C.有利于贵族垄断人才选拔D.沉重打击了豪强地主势力
2022-07-01更新 | 3518次组卷 | 23卷引用:贵州省贵阳市贵阳传习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开学摸底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3 . 孝廉是汉代察举制的重要科目之一。汉朝规定各郡国每年须按规定入数向朝廷举荐人才。其中被推选为孝廉的人,不仅“德行高妙”而且“学通行修”。这客观上
A.提升了官吏的整体素质B.打破了门阀对政权的垄断
C.解决了阶层固化的问题D.动摇了郡县制的政治基础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真题 名校
4 . 明代,在浙江桐乡县,地方官员若出身进士,当地的秀才就“不胜谄事”,若出身举人,便随意提出要求,“苟不如意,便加词色犯之”。这现象反映出
A.官员士绅之间关系紧张B.士人舆论左右地方政事
C.出身等级决定行政能力D.科考功名影响官员威望
2021-06-13更新 | 15496次组卷 | 128卷引用:贵州省黔东南州凯里市第一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5 . 钱穆认为:唐代门第势力正盛,应考的有许多门第子弟,在家庭有家教熏染,并早已懂得许多政治掌故。至宋代,除却少数几个家庭外,门第传统全消失了,农村子弟骤然中试,进入仕途,对实际政治自不免生疏杆格。作者意在说明
A.宋代的制度建设不如前朝B.宋代科举取土缺乏公平性
C.重视公平而忽略实际政治素养D.科举的出现是-种历史的倒退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6 . “唐朝那是个火热的年代,是个经常亮肌肉的年代,每个人都有机会改变自己的命运,寒门出宰相,士兵成将军。”这里“改变自己的命运”主要途径是
A.军功爵制B.察举征召C.九品中正制D.科举考试
2020-03-24更新 | 28次组卷 | 1卷引用:贵州省铜仁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真题 名校
7 . 唐代诗人刘得仁系皇亲国戚,其兄弟为达官显贵,而他“出入举场三十年,竟无所成”;唐宗室子弟李洞屡考不中,竟想去皇陵哭诉。两人的经历反映了唐代
A.科举考试不重考生诗才B.选官制度阻断贵族入仕
C.中央政府剥夺宗室特权D.科举取士体现公平公正
2019-06-10更新 | 12665次组卷 | 212卷引用:贵州省黔东南州凯里市第一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8 . 河南尹田歆的外甥王谌,以知人出名,田歆对他说:“如今应推举六名孝廉,多有贵戚书信相命,又不好违背,我想自己选一名名士以报效国家,你助我求之。”这体现了(   
A.地方无选举权B.选拔官吏以品评为主
C.察举制的弊端D.自上而下的选官方式
2019-01-30更新 | 4622次组卷 | 127卷引用:2015-2016学年贵州都匀市一中高二下开学考试历史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科举选官制度,使一些本来无立锥之地的平民书生,通过科场也得以晋身于官僚、贵族的行列。有关科举制说法不正确的是
A.科举制容易造成世家大族垄断政局的局面
B.科举制能为统治者选拔真才实学之人
C.科举制有利于实现社会阶层流动
D.科举制促成社会重学风气的形成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吴晓波在《浩荡两千年:中国企业公元前7世纪—1869年》一书中评论某种制度:“造成知识阶层对国家权力的绝对依赖……从这一制度确立之日起,作为一个独立存在的知识分子阶层在中国历史上完全地消失了。”这一制度
A.扩大了知识阶层的活动舞台
B.推动了古代科技的进步
C.导致了知识阶层队伍的消失
D.压制了古代教育的发展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