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选官制度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64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 . 在唐代,贡举及第、金榜题名是一件极为荣耀的大事,不少人更从此平步青云,坐列公卿,但也有不少士人在明经、进士及第之后多年,仍为一介布衣,未能通过吏部铨选考试,释褐授官,甚至有及第20年而未获录用者。这说明(       
A.中举者缺乏真才实学B.科举及第者能力差距大
C.科举制度还不尽完善D.中央严控选官任官
2022-04-24更新 | 389次组卷 | 6卷引用:湖南省娄底市2022届高考仿真模拟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2 . “师爷”之名,起自明,盛于清代,是帮助官员办理事务的文人学士。因师爷为幕主出谋划策,参与机要;起草文稿,代拟奏疏;处理案卷,裁行批复;奉命出使,联络官场等特殊身份,故府内衙役、仆从尊主官为“老爷”,其宾友为“师爷”。由此可以看出
A.师爷逐渐取代了主官的职责B.明清时期八股取士的严重弊端
C.师爷的出现带来明清冗官现象严重D.师爷参与政务处理削弱了中央集权
2022-04-22更新 | 599次组卷 | 10卷引用:湖南省长沙市雅礼中学2023届高三高考冲刺卷(三)历史试题
论述题 | 较难(0.4) |
名校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汉代察举制度,既有“以德取人”的因素,也有“以能取人”“以文取人”的因素。士人习经术文法于家,在具备了基本知识技能,并获得舆论对其人品的好评之后,然后仕郡县为佐吏掾属;由之获得基层吏务经验之后,才能以功次吏能得到察举。举至中央,则有经术、笺奏之试加以检验,然后方得授官;但所授又非职事官,而是入三署宿卫为郎,“以观大臣之能”,熟悉朝廷行政过程。此后再经一次选拔,方能“出宰百里”“典城牧民”。……而科举制却是“以文取人”而不及其余的。虽然设置上有“取之以文”后“课之以能”之意,但设想绝不可能完全成为现实,二者间仍然时时表现出抵悟不合之处。众多士子在狭窄的考试一途上竞争拼搏,不得不竭尽心智揣摩辞章苦诵经疏,精力才华为之耗尽,浮华迂腐之性因之而成。

——摘编自阎步克《察举制度变迁史稿》


请根据材料并结合中国古代史的相关知识,就材料整体或其中任意一点拟定一个论题,并予以阐述。(要求:自拟标题,史论结合,论证充分,逻辑严密,表述清晰)
2022-04-10更新 | 563次组卷 | 8卷引用:湖南省新高考教学教研联盟2022届高三下学期第二次联考历史试题
4 . 与《史记》《汉书》相比,魏晋时期的很多史书的人物传记非常繁碎,在一卷之中,祖孙父子兄弟连续叙述,有时多达二十余人。这反映了魏晋时期
A.史学体例的发展B.国家政局的动荡
C.选官制度的变化D.民族交融的加强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5 . 清代史学家赵翼在论及魏晋时期的选官制度时曾说,“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势族。高门华阀,有世袭之荣;庶姓寒人,无寸进之路。”据此可知,该制度的实行
A.凸显贵族政治色彩B.维护了社会秩序
C.深受血缘因素影响D.固化了社会结构
6 . 西汉时期,州举秀才、郡察孝廉,通常为本州郡人。南北朝时,异地察举和异地求举觅举之风渐趋流行,这反映了()
A.门阀士族制度形成B.人口流动现象加剧
C.刺史行政权限扩大D.官员铨选制度更迭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唐代,即使家道破落人们也会在传记和墓志中追溯远祖如何显赫;宋代士大夫却不觉得贫贱是耻辱,反而会回顾当年的艰难,激励自己和清贫士子,如范仲淹就有“断齑画粥”的故事。这种变化
A.根源于商品经济的发展B.表明宗法观念逐渐消亡
C.有利于社会阶层的流动D.体现社会主流思想改变
2022-03-04更新 | 1056次组卷 | 22卷引用:湖南省岳阳市2022届高三高考考前冲刺卷(三)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据《通志》载,"汉郡国每岁贡士",至中央后,有经术、笺奏之试加以检验,然后方得授官;但所授又非职事官,而是入三署宿卫为郎,"以观大臣之能",熟悉朝廷行政过程。此后再经一次选拔,方能"出宰百里""典城牧民"。这说明汉代察举制
A.选才程序逐渐实现平等公正B.注重对官员实践能力的考察培养
C.通过分科考试选拔各级官员D.冲破了世家大族垄断政权的局面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9 . 唐朝时,社会上开始流行关于人际交往、交游宴饮、宾客答谢时必备礼仪的简化手册,有个叫许敬宗的世家子弟还编撰了一本《书仪》,根据不同的节气、时令,向读者提供书信往来所需的套话、虚词,是一本"典雅"书信的写作模板。这种现象表明
A.市民阶层壮大B.阶层流动增强C.门阀贵族消亡D.社会崇尚虚荣
2022-02-20更新 | 447次组卷 | 5卷引用:湖南省2022届高三普通高中学业水平选择性考试考前演练三历史试题
论述题 | 较难(0.4) |
名校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据朱斌《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历史流变》等整理

材料反映了古代中国选官制度的演变历程及评价,请对材料提出你的修改建议,并说明理由。(要求:观点明确,持论有据,表述清晰。)
2022-02-20更新 | 972次组卷 | 16卷引用:湖南省长沙市雅礼中学2023届高三下学期模拟考(二)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