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选官制度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7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中国历朝科举考试数量表

朝代录取数据资料   来源状元人数(据载)
唐朝开科268次,秀才29人,进士6427人(统计不完备,应在10000人左右),明经诸科1580人,据史实统计修正应为20619人,唐代共有369名宰相,80%出生进士据《文献通考》及《登科记考》统计有姓氏可考状元155人;有籍贯可考70人,南方19人,北方51
宋朝北宋开科81次,录取进士51660人,经考证,还有漏榜据《北宋贡举登科人数考》及《南宋贡举登科人数考》统计有姓氏可考状元71人;有籍贯可考状元64人,南方29人,北方35
南宋开科49次,录取进士45640人,经考证,还有漏榜有姓氏可考状元49人;有籍贯可考状元37人,南方37人,北方0
元朝开科16次,计1139据《续文献通考》统计有姓氏可考状元33人;有籍贯可考状元12人,南方2人,北方10
明朝开科92次,计24636人,将近一半是寒门弟子据《续文献通考》统计有姓氏可考状元91人;有籍贯可考状元90人,南方80人,北方10
清朝开科114次,计26888据《续文献通考》统计有姓氏可考状元114人;有籍贯可考状元114人,南方99人,北方15

——据林白、朱梅苏《中国科举史话》等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就材料整体或其中任意一点拟定一个论题,并予以阐述。(要求:论题明确,持论有据,论证充分,表达清晰)
2022-06-05更新 | 766次组卷 | 4卷引用:四川省成都市树德中学2022届高三适应性考试历史试题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从秦到清两千多年,我们对以往的传统政治,至少不能很简单的说它是“专制政治”了。我们平心从历史客观方面讲,这两千多年,在政治上,当然有很多宝贵的经验;但也有很多的流弊。以前曾不断的修改,以后自然仍非不断的修改不可。我们可以对以往传统的政治,找出几条大的趋势。

——摘编自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


根据材料结合所学中国古代史的相关知识,任选一项中国古代的制度,从“得失”的角度自拟论题进行评述。(要求:制度明确,论题鲜明,论从史出,史论结合,逻辑清晰,理论升华。)
论述题 | 较难(0.4) |
名校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汉代察举制度,既有“以德取人”的因素,也有“以能取人”“以文取人”的因素。士人习经术文法于家,在具备了基本知识技能,并获得舆论对其人品的好评之后,然后仕郡县为佐吏掾属;由之获得基层吏务经验之后,才能以功次吏能得到察举。举至中央,则有经术、笺奏之试加以检验,然后方得授官;但所授又非职事官,而是入三署宿卫为郎,“以观大臣之能”,熟悉朝廷行政过程。此后再经一次选拔,方能“出宰百里”“典城牧民”。……而科举制却是“以文取人”而不及其余的。虽然设置上有“取之以文”后“课之以能”之意,但设想绝不可能完全成为现实,二者间仍然时时表现出抵悟不合之处。众多士子在狭窄的考试一途上竞争拼搏,不得不竭尽心智揣摩辞章苦诵经疏,精力才华为之耗尽,浮华迂腐之性因之而成。

——摘编自阎步克《察举制度变迁史稿》


请根据材料并结合中国古代史的相关知识,就材料整体或其中任意一点拟定一个论题,并予以阐述。(要求:自拟标题,史论结合,论证充分,逻辑严密,表述清晰)
2022-04-10更新 | 558次组卷 | 8卷引用:湖南省怀化市麻阳县第一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论述题 | 较难(0.4) |
名校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据朱斌《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历史流变》等整理

材料反映了古代中国选官制度的演变历程及评价,请对材料提出你的修改建议,并说明理由。(要求:观点明确,持论有据,表述清晰。)
2022-02-20更新 | 952次组卷 | 16卷引用:2020届天津市南开区高三模拟考试(一)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论述题 | 较难(0.4) |
5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表二十四史中的历史人物地理分布表

北方人数南方人数
西汉东汉北宋南宋西汉东汉北宋南宋
陕西227326163680江苏2313929749241
直隶21282232127128浙江2143484136258
山西10161821411756安徽324215338199
河南3917021932437123江西1278183204
山东6157971561393湖南022121227
甘肃101753192323湖北71129191476
奉天003000四川42612937157
内蒙310000其他03610098179
总计1663621038915103503总计40952035395011241

注:其他包含福建、广东、广西、云南、贵州等省份。

------摘编整理自丁文江《历史人物与地理的关系》


提取表4中历史人物空间分布信息,指出其分布特征,并加以阐释。
2022-04-03更新 | 440次组卷 | 8卷引用:山东省聊城市临清市实验高级中学2022届高三二模前模拟考历史试题
论述题 | 较难(0.4) |
名校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谣谚,即歌谣和谚语的合称,其中颇多直接反映人民思想感情之作。在宋代,谣谚流传广泛,为研究宋代历史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如表是节选的部分宋代谣谚。

做人莫做军,做铁莫做针。
苏湖熟,天下足。
军不如县,县不如镇(工商市镇)。
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
恭敬不如从命,受训莫如从顺。
近来世俗多颠倒,只重衣衫不重人。
道林三百众,书院一千徒。
撼山易,撼岳家军难。
取士不问家世,婚姻不问阀阅。
今朝半醉归草市,指点青帘上酒楼。
凡有井水处,皆能歌柳词。
二月卖新丝,五月籴(dí买)新谷。

——摘编自赵瑶丹《论宋代谣谚》等


从材料中选择三个谣谚分别加以解读,得出一个关于宋代历史的结论。(要求:解读合理,持论有据,结论与解读要有内在联系)
论述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鸦片战争前,一些具有反封建民主思想的人士,如顾炎武、吴敬梓、曹雪芹等人开 始对科举制度进行大胆、辛辣的批判。19世纪末,康有为、梁启超为代表的维新派对科举制 的批判尤为激烈,称其“箍人心”,“坏人才”,“毁实业”。在社会舆论的巨大压力下,清政府于 1905年正式废除了科举制。近年来,新现点认为科举制度是古代中国的伟大创举,它不仅对古代中国的政治、教育、文化等多个领域产生了积极的影响,而且对近代以后的中国和世界的文明进步产生了推动作用。科举制实际上是近代欧洲兴起的文官制度(即公开考试选 拔国家公务员制度)的源头。现在我国实行的高考制度某种意义也是古代科举制的继承和发展。


针对材料中的两种不同观点选择一个加以评论。(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
2021-02-24更新 | 794次组卷 | 20卷引用:2012-2013学年河北省保定市高阳中学高二下学期5月月考历史试卷
21-22高一下·湖南邵阳·期末
论述题 | 较易(0.85) |
名校
8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中国科举制废除前后的几种论述(下表)。

论述出处
查科场试士,但凭文字之短长,不同人品之贤否,是以暗中撰索,最足为世诟讥。袁世凯等《立停科举推广学校折》(1905年)
19051015
下诏停止科考,士心散凑,有子弟者皆不作读书想。别图他业,以使于弟为之,世变至此,珠可畏惧。
1918829
自科考既停以后,改设学堂,几入校读书者,均称学生,所读者,皆教科书,至十三经,全行废除,禁止不读,最重洋文洋字:虽无秦始皇而较樊书坑儒尤甚
刘大鹏(清末民国时期山西的一位乡绅)著《退想斋日记》
根据材料论述,就科举制的存废提出一个有价值的历史问题并阐释自己的见解。(要求:问题具体,史论结合,逻辑严谨)
2022·安徽·模拟预测
论述题 | 较难(0.4) |
名校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与世界上其他文明相比,中国古代政治呈现出独特的特征。早在秦朝统一前后,中国便出现了科层制政府并逐渐形成和完善了择优录用的科层选拔体制。帝制中国自公元前221年建立其间历经数番朝代更替,但一个相似的帝国政体却得以绵久不绝。帝制中国开疆拓土,特别是在北方影响的扩展,常常是北方游牧民族入主中土之后自身汉化的结果。大部分时间里,军队由文官控制,除非内战乱世,武将一般没有干涉政事的能力。超验宗教未曾对政治发生重大影响,而政府又对各种信仰抱有较高的宽容态度。商人阶级在帝制中国的政治舞台上不具有重要的政治地位,即使在商业化和城市化水平臻至顶峰的北宋时期,亦是如此。

——摘编自赵鼎新《东周战争与儒法国家的诞生》


从材料中提取一个论题,结合中国古代史相关知识,加以论述。(要求:论题明确,论述须史论结合,表述清晰。)
2022-04-16更新 | 315次组卷 | 5卷引用:押全国卷42题 开放型试题(12分)-备战2022年高考历史临考题号押题(全国卷)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科举制度在中国实行了整整一千三百年,对隋唐以后中国的社会结构、政治制度、教育、人文思想,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科举原来目的是为政府从民间提拔人才,打破贵族世袭的现象,以整顿吏制。相对于世袭、举荐等选才制度,科举考试无疑是一种公平、公开及公正的方法,改善了用人制度。科举所造成的恶劣影响主要在其考核的内容与考试形式。由明代开始,科举的考试内容陷入僵化,变成只要要求考生能造出合乎形式的文章,反而不重考生的实际学识。大部分读书人为应考,思想渐被狭隘的四书五经、迂腐的八股文所束缚;无论是眼界、创造能力、独立思考都被大大限制。只要他们能“一登龙门”,便自然能“身价十倍”。历年来莘莘学子,俯首甘为孺子牛,目的多亦不过希望能一举成名,光宗耀祖。可以说,科举是一种笼络、控制读书人的有效方法,以巩固其统治。清朝科举制终于消亡。从此可知,政治制度是现实的。每一制度,必须针对现实,时时刻刻求其能变动适应。制度须不断生长,又须在现实环境、现实要求下生长。

——选自《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


概括作者对科举制的观点,并选择一个谈谈自己对科举制度的看法或建议。可以从制度设置的背景、用意、内容、演变和影响、启示等角度,进行综合分析和评价。(要求:自拟论题,论述有据,论述准确,表达清晰)
2022-10-31更新 | 285次组卷 | 14卷引用:四川省眉山市仁寿第一中学校南校区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