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选官制度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58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前此选举,皆权在举之之人,士有应举之才,而举不之及,夫固无如之何。既可(科举)……不能应试者,有司虽欲徇私举之而不得;苟能应试,终必有若干人可以获举也。由此可知,科举制
A.解决了朋党之争B.推动了文化的发展
C.体现了公平原则D.扩大了官吏的来源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2 . 汉代被举孝廉后在中央以郎署为主,再迁为尚书等官,在地方的则为令、长,再迁为太守等。而晋朝天位从巧取豪夺而来,若主张以忠治天下,他们的立脚点便不稳,提出“以孝治天下”的政治口号,树立了很多孝的典型,因孝被荐的官员大多委以虚职。这种不同说明
A.汉晋“独尊儒术”B.晋朝孝文化功利色彩浓厚
C.汉朝实行察举制D.晋朝儒道佛“三教并行”
2021-03-01更新 | 542次组卷 | 7卷引用:湖南省邵阳市第二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汉武帝时,曾下过诏书,不举孝子廉吏的地方长官应如何处罚。这一来,就无形中形成了一种有定期的选举。汉代一百多个郡,至少每年要有两百多孝廉举上朝廷。这些人到了朝廷,大抵还是安插在皇宫里做一个郎官。郎官之中虽然也尽有贵族子弟,但究竟是少数。政府一切官吏,几乎全由此项途径出身。这样的政府,我们叫它做读书人的政府,或称士人政府。政府即由他们组织,一切政权也都分配在他们手里。

——摘编自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

材料二 南北朝及以前,贵族集团对政治具有强大影响,官吏的任命基本以门第为标准,地方佐官由长官辟举,中央与地方在具体政务运作的层面上并未完全联结为一个整体。隋唐之际科举制度的建立及其后考试科目和录取标准的不断调整,是宋代那种新型官僚形态形成的前提。北宋各级政府,包括中央政府,都是由官僚而非贵族负责运转,贵族作为一个社会阶层对帝国政治运作的影响力基本消退。“朝廷(皇帝与宰执为首)一州县一百姓”架构下的国家形态基本成型。

——摘编自刘后滨《政治制度史视野下的唐宋交革》


(1)根据材料一,概括汉代选官制度的特点及弊端。
(2)根据材料一、二,指出与汉代相比,唐宋选官制度发生的最大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一变化产生的政治影响。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下表为《唐朝至宋朝宰相入仕途径简表》(部分)。它反映了
时期宰相总人数进士出身人数其他出身及入仕途径
唐朝(唐玄宗)347举荐、行伍、门荫
五代4624吏职、幕僚、举荐、行伍、门荫等
北宋7263资荫摄官、特奏名、纳粟、从军、举荐等
A.科举取士为唯一途径B.士族阶层迅速崛起
C.重武轻文的现象明显D.官吏选拔渐趋公平
5 . 东汉末期崔寔在其所著《四民月令·政论》中引谚语云“州郡记,如霈雳;得诏书,但挂壁”。汉哀帝时王嘉说:“今之郡守重于古诸侯。”对此理解正确的是当时
A.宦官专权导致政治腐败B.豪强世族掌控地方权力
C.诸侯王势力受到严重削弱D.州郡长官仍由皇帝来任命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6 . 东汉光武帝建武二十三年(公元47年),富平侯张勃举张汤“茂(秀)才”。后来,张汤因“父死不奔丧”被举奏“下狱”,张勃也因“举不以实,坐削户二百”。这一现象
A.有利于健全完善选官的程序B.提升以考试方式选官的权威性
C.杜绝了选官腐败现象的发生D.表明选官权力从地方收归中央
2021-01-10更新 | 236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南省三湘名校教育联盟2021届高三1月联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7 . 下表所示为某学者统计的唐代大士族子孙中拜相人数比例的数据。据此可知,唐代
时间门荫出身所占比例进士出身所占比例
唐朝前期77.6%12.1%
唐朝中期46.0%34.0%
唐朝后期16.5%82.6%
A.科举选官成为主流B.门荫出身升迁渐难
C.世家大族走向没落D.君主集权得到强化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8 . 科举制在我国封建社会延续了约1300年,直到清末才被废除。有学者认为,它的终结并不意味着其中合理因素与之俱亡,它所体现的许多观念具有永久的生命力。下列各项有关科举制说法不正确的是
A.其创立和完善加强了中央集权B.公平公正原则“具有永久的生命力”
C.保证专制政府行政人员的来源D.是儒学教育官方化和制度化的开始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此前选举,皆权在举之之人,士有应举之才,而举不之及,夫固无如之何。既可(科举),不能应试者,有司虽欲徇私举之而不得;苟能应试终必有若干人可以获举也。”据此说明科举制的积极作用是
A.选官方式上体现相对公平B.扩大官吏的来源,加强统治力量
C.有利于形成社会重学风气D.提高官员的文化素质,加强中央集权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10 . 汉光武帝规定,州郡察举孝廉秀才必须“授试以职”,要求州郡给候选人一项职务,由此检验其是否“便习官事”、具备吏能,合格者方能察举到朝廷上来。这一规定旨在
A.提高官员的办事能力B.加强对地方的控制
C.完善科举取士制度D.促进儒学的普及化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