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选官制度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9 道试题
1 . 河南尹田歆的外甥王谌,以知人出名,田歆对他说:“如今应推举六名孝廉,多有贵戚书信相命,又不好违背,我想自己选一名名士以报效国家,你助我求之。”这体现了(   
A.地方无选举权B.选拔官吏以品评为主
C.察举制的弊端D.自上而下的选官方式
2019-01-30更新 | 4687次组卷 | 127卷引用:湖南省邵阳市新邵县第三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10月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魏晋南北朝时期,儒家学者多以注疏先秦经文为首务,宗派林立,互诘不休。至唐,朝廷下令撰修《五经正义》以去“异端邪说”,并纳入科举考试范围。这一举措
A.加强文化专制,扩大了统治基础
B.统一经学,提高了儒学政治地位
C.导致宋、明儒学家因循守旧
D.有利于儒学与其它思想融合
论述题 | 较难(0.4) |
名校

5 . 中国古代科举制度历史悠久,其影响力不仅局限于中国,还波及海外。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隋朝初是以秀才、明经等科选拔官吏,到隋炀帝统治时期设置进士科,宣告了旧的以门第为主要依据的选官体制的结束及新的以进士科为代表的科举制的诞生。

唐代科举考试分制科和常科。制科主要考应试对策,也就是对时政的看法和建议。唐代常科的科名有秀才、明经、进士、明法、明算等五十多种。进士科以考时务策为主,后来也考帖经和杂文。

宋代在革除了唐代科举制弊病的基础上,建立起一套相当完整、严密的科举制度,成为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宋代科举实行三级考试,凡登科进士,一律由吏部立即授官。宋代科举考试向士大夫广泛开放,对于各科举人,不重门第,只要文章合格,就可以录取。

明代至清代中叶前这一时期,科举制度走向鼎盛阶段。考试内容与规则格式化,严格限定出题、答题范围和格式,从而形成“八股文”;考试科目也趋向于单一化,主要有进士一科;考试程序更加严密,实行四级制考试体制,即童试、乡试、会试和殿试;从明朝开始科举考试分“南北榜”录取贡生后再统一参加殿式。

结合材料与中国古代史的相关知识,围绕“科举制度与社会发展”自行拟定一个具体的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阐述须有史实依据)

6 . 下列文献史料均与古代的选官制度有关,按照出现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①“三代用人,世族之弊,贵以袭贵,贱以袭贱”
②“武帝即位,举贤良文学之士前后百数”
③“是以吏部不能审定,核天下人才士庶,故委中正铨第等级”
④“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A.①④②③B.②③①④C.①②④③D.①②③④
7 . 宋代有“榜下择婿”的风习,每当科举张榜公布进士考试结果时,富商大贾争相挑选新科进士做女婿,这反映了(        )
A.门第观念彻底废除B.重农抑商政策被废除
C.官商勾结风气严重D.社会婚姻观念的变化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1847年,曾到过中国的英人杜麦斯在《中国札记》一书中,以近乎狂热的态度呼吁建立起一种向全体英国臣民开放的竞争性的制度,从而提高英国行政官员的水平,促进大英帝国的团结。杜麦斯的呼吁是有感于中国
A.察举制的实行
B.内阁学士选拔
C.科举制的推行
D.军机处的设置
2016-11-18更新 | 1017次组卷 | 25卷引用:湖南省衡阳市衡阳县第四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三次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有学者指出,科举制的积极意义不仅在于它所促成的“上升”型流动,也在于其“下降”型流动。下列对科举制“上升”和“下降”理解最准确的是
A.中央加强了对选官的控制B.促进社会阶层之间的流动
C.提高官员群体的文化素质D.平衡官员来源的地域分布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