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监察与谏议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65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西周时已出现了早期的成文行政法律规范,成书于东周的《周官》记载了自西周以来行政设官任职以及处理中央政府与封国之间关系的法律内容……秦汉处于中国封建官僚体制初创时期,各项制度均在尝试建设之中,这一时期有了大量的有关机构设置、取官管理的行政法规……这些法律内容为汉朝所继承。……唐宋时期有关“监督”的法律规范已经相对完备。明清时期的“监督”法律规范更加丰富完备,除在基本法典中涉及到行政监督的内容之外,两个时期均仿唐朝制定了专门的行政法典,明有《大明会典》《正德会典》《万历会典》;清有康熙、雍正、乾隆、嘉庆、光绪五部会典,后在光绪朝总汇为《大清会典》。为了明确中央行政各都院的办事规则,清时还制定了六部则例,对中央行政详加规范。明清时期的考课监察立法也日益完善。

——整理自孙季萍《中国古代权力监督制度评析》

材料二、在废黜国王詹姆士二世之后,他们把王位传于原本的继承者,詹姆士二世的女儿玛丽和女婿威廉(时任荷兰奥兰治执政)。威廉带兵进入英国,未发一枪,便使詹姆士二世仓皇出逃。议会重掌大权,而威廉即位后成为威廉三世。至此,英国议会与国王近半个世纪的斗争以议会的胜利而告结束。

——《英国史》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概括古代中国权力监督的突出特点。

(2)根据材料二,指出材料所描述事件的意义,说明古代中国与近代英国在权力制衡本质上有何不同。

2017-12-01更新 | 66次组卷 | 1卷引用:宁阳四中2017级高一岳麓版历史必修一 第三单元 近代西方资本主义政体的建立单元检测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国古代的监察制度萌芽于西周,确立于秦汉,成熟于隋唐,完备于明清。秦设监御史执掌群臣奏章和下达皇帝的诏令,并兼国家的监察工作。汉武帝在各州设刺史,以“六条”法规作为履行职务的依据,而六条中打击强宗豪右、以强凌弱以及二千石不奉诏书则是其基本内容,明清监察机关的触角更深入到社会的各个领域。

中国古代的监察制度,比较突出的是监察御史不受其他行政机关牵掣;监察官员特殊的选任、考课、监督制度,使中国的监察制度具有一定的科学内容,因而在一定时期曾经成为抵触惰性力量、消解社会矛盾的积极因素,对澄清吏制起过较好的作用。

—《试论中国古代监察制度的特点》

材料二   从世界各国已有的行政监督经验看,监察制度在一个国家的监督机制体系中处于非常重要的地位,无论是立法监督、司法监督,还是政党监督、社会舆论监督,都不可能对国家机构中的行政系统进行立接、有效的监督。孙中山认为,监察制度是中国固有的东西,是中华法系的精华。邓小平也强调:“最重要的是要有专门的机构进行铁面无私的监督控制。”因此,对我国现有的行政监察制度进行改革,建立行政监察院,使行政监察成为监督行为的主干监督体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论我国行政监察制度的完善》

(1)根据材料一,概括中国古代监察制度的特点和意义。

(2)概括材料二的基本主张,并结合材料及所学知识分析其理由。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法律是国家之重器,对司法活动的监督和制约,是国家政治制度必须解决的基本课题之一。秦朝御史大夫府设有侍御史若干,分别掌管奏章、律令、文书、档案等,掌刑辟的廷尉每年须到御史府核对法令文本。汉代刺史巡察郡国的一项重要职责是“省察治状”“断理冤狱”,还须监督郡太守是否有“不恤疑狱,风厉杀人,怒则任刑”等行为。

唐朝御史有奉诏复按囚徒或复勘旧狱的职责,一些大狱、重案由御史台与刑部、大理寺一起鞫审。宋朝御史台设“检法官”一职,负责检详法律,另设“推直官”专治狱事,在地方上设提点刑狱司,所辖州府十日上报一次“囚账”,“有疑狱未决,即驰传往视之……州县不得迎送、聚会”。

明朝改御史台为都察院,赋予组织刑部、大理寺参与会审的职权,监察御史奉敕巡按地方,第一职权即为“雪冤狱”,“先审录罪囚,吊刷案卷,有故出入者理辩之”。清朝规定:“官民果有冤枉,许赴院(都察院)辩明,除大事奏请闻外,小事立予裁断或行令该督抚复审昭雪。”

——摘编自戴军《中国古代监察对司法活动的监督和参与》

材料二   杨乃武案能得到纠正的一个重要原因,是朝廷要通过复查该案敲打地方督抚,重振渐衰的皇权,改变内轻外重的权力格局。杨乃武是个有功名的举人,作为士绅,他的平反得到了同学的大力帮助,得到了胡雪岩的巨额资助,而18名浙江籍京官的联名呈诉也起了非常关键的作用。民营报纸《申报》对该案长达三年多全程跟踪式报道,从最初猎奇,进而敢于揭露司法黑幕,仗义执言,为民请命,形成巨大社会舆论。而杨乃武的姐姐和妻子这两位不屈的女性,面对强大的国家机器,利用制度允许的伸冤之路坚持不懈,最终使该案峰回路转,慈禧太后亲自督促下,刑部重新开棺验尸,推翻地方裁决,制造冤案的众多官员受到惩办。

——摘编自陆永棣《落日残照——晚清杨乃武案昭雪的历史、社会与制度因素》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监察机构监察司法的特点以及百姓蒙冤的基本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晚清杨乃武冤案得以昭雪的原因。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4 . “十八大”强调廉政建设,中国古代很早就有廉政制度。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秦朝建立了从上至下的比较系统的监察机构,并将这个机构完全置于皇帝的直接掌控之下。秦朝中央监察机构称为御史大夫寺,其最高首脑是御史大夫。御史大夫位居三公之尊,是副丞相,主要职责就是统率监察官员……御史大夫之下设副职御史丞、御史中丞各一人,统率众多的御史。御史一部分在中央负责日常监察工作,另一部分常驻地方郡一级机构,负责对郡县两级官员的监察,又称监御史、监察史,或简称郡监。……这样,中央和地方官员,莫不在监察机构的监控之下。秦朝建立了独立于行政系统之外的垂直的监察系统,这个系统直接向皇帝负责。

﹣﹣摘编自单卫华、赖红卫、张相军《中国廉政文化史》

材料二宋初统治者认识到官员的俸禄与其廉洁的关系,实行了一项精简官员编制、合并州县、提高官员待遇的政策。州县官员编制精简后,每位州县官加俸五千钱,之后又不断增加各种额外的津贴。与其他朝代相比,宋朝给予官员的俸禄待遇是最为优厚的。宋代的这种高薪制,对于官员的廉政有正面的保障作用。

材料三朱元璋坚持“吾治乱世,刑不得不重”的观点,立下了“杀尽贪官”的决心,制定峻法,惩治贪官。《大诰》就是其重典治贪的具体表现。《大诰》中罗列各式酷刑,如断手、斩趾、阉割、枭首、凌迟等30多种。朱元璋还创造“剥皮实草”之刑,凡贪污60两银子以上者“枭首示众,仍剥皮实草”。朱元璋还建立了厂卫制度,锦衣卫直接绕过国家正常的司法机构进行缉捕、拷问,其主要惩治对象是不法官吏。

请回答:(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秦朝监察制度的主要特点,试分析其出现的背景

(2)根据材料二和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宋初和明初廉政措施的特点并分析明朝实行这种措施的原因。

(3)结合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你认为当今反腐倡廉应该吸取古代的哪些经验教训?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5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西汉……随着官僚制度的逐渐完善,监察权开始集中到监察体系上来,形成了足以制约行政体系的强大力量。
——张鸣《中国政治制度史导论》
材料二 獬豸是古代传说中的神兽,它懂人言知人性,能辨是非曲直,能认识善恶忠奸。唐代御史戴獬豸冠,清代规定监察官员的官服绣獬豸图案。

材料三 谏议制度是监察制度的一部分,“谏”字的独特含义是对皇帝的绝对权威提出异议。唐代的门下省具有谏议和封驳职能……明清时期监察制度达到顶峰,但专设的谏议机构却没有了。
——张鸣《中国政治制度史导论》
材料四 中国历代都有臭名昭著的权臣贪官出现,如唐朝李林甫、宋朝秦桧、明朝魏忠贤、严嵩,清朝和珅等,历朝历代层出不穷。
(1)据材料一、二,概括监察制度的功能。
(2)据材料三,结合所学指出谏议制度的作用是什么。并分析“明清时期监察制度达到顶峰,但专设的谏议机构却没有了”的原因。
(3)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监察和谏议制度的认识。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