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监察与谏议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65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夏朝,设有监察之官“啬夫”。战国时期,李悝的《法经·杂律》为惩治滥用职权等职官犯罪提供了法律依据。自魏晋始,御史台脱离少府而成为完全独立的监察机构。唐代,尚书省左右仆射兼掌对御吏的监察。我国古代监察官员的选拔与任用,其标准大致包括品德、学识和经验三方面。如宋朝规定:“非曾经两任县令,不得除(授予)监察御史。”明朝谏官的职能由六科给事中取代,监察六部官员。清雍正年间,清廷取消了六科给事中执掌的封驳权,“以六科内升外转,始隶都察院”,都察院的监察职能进一步加强。清政府制定了我国古代最完整的一部监察法典《钦定台规》。至此,我国古代监察系统达到了高度的统一和严密。

——摘编自张国安《论中国古代监察制度及其现代借鉴》

材料二   南京国民政府时期的监察院是颇具特色的独立监察机关,它直接源于孙中山的“五权宪法”思想。在近代中国的政制实验田里,基于中国传统的独立监察制度和源自西方的议会监察制度互相竞争。经过民国初年的探索与南京国民政府“训政时期”监察院的实践,1946年“中华民国宪法”将美国式的参议院制度与中国传统监察制瘦融于一炉,使得监察院无议会之名却有议会之实。这样中西合璧的制度探索受到很多批评,但无论如何,监察院制度的弊端并不构成废除独立监察制度的理由,源自中国传统的独立监察制度至今仍有重大价值。

——摘编自聂鑫《中西之间的民国监察院》

材料三   党的十八大以来,伴随反腐败斗争形势的不断高涨,我国监察体制改革也在不断深化。国家监察体制改革由试点到全国推行,提高了监察机关的地位和独立性,实现了监察的无死角、全覆盖,整合了监察资源,形成了强大的反腐败合力,这是我国反腐败领域的一次重大创新,是事关党和国家事业全局的一次重大变革。

——摘编自李凌云《新中国监察制度七十年的嬗变》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监察制度的主要特征及其作用。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南京国民政府监察制度形成的原因。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新时代我国加强监察体制改革的现实意义。
2023-04-01更新 | 362次组卷 | 4卷引用:历史(全国乙卷)-学易金卷:2023年高考考前押题密卷
2 . 西汉刺史秩仅六百石,只相当于一个中下等县令的品秩,却“奉诏六条察州”,监察秩二千石的郡国守、相乃至诸侯王。有评论者认为,这样可以使得“官轻则爱惜身家之念轻,而权重则整饬吏治之威重”。这体现出西汉刺史制度的显著特点是
A.内容丰富,体系完备B.以小监大,以卑督尊
C.地位独立,专权跋扈D.分工合作,职责明确
2021-11-23更新 | 1008次组卷 | 22卷引用:河南省名校联盟2022届高三11月质量检测历史试题(老高考)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明朝初期改前代御史台为都察院作为中央监察机构,对全国十三道监察御史负有领导、监督与考核的职责,而监察御史掌管监察百官、巡视郡县、纠正刑狱、肃整朝仪等事务。又创设六科给事中制度,即在吏、户、礼、兵、刑、工六科中,各设置给事中之职,其具体职能如:对各科驳正违失、对口监察、弹劾在京大臣等等。六科给事中不受都察院的管辖,与都察院相互制约、监督。清朝都察院根据工作需要,可以派遣御史监察专项工作,例如检查档案、巡视京营、学校等。战争期间,还可以派御史监记军功。

——摘编自韩兵昶《中国古代监察制度简论》等

材料二   14世纪时,英国国会由贵族院、平民院组成。1343年,英国国王爱德华三世慑于国会的压力,宣布贵族院有权控告大臣。1386年,平民院又因财政大臣萨福克伯爵滥用职权而向贵族院起诉并获胜。这样,就确立了平民院提出弹劾案、贵族院审判的监察弹劾程序,由此形成惯例,并得到1701年英国《王位继承法》的确认。在此基础上,英国各部门、各行业、各地区又相继成立了各种不同的监督机构,但因地方高度自治,缺乏全国统一的协同机制。1787年,美国第一次以宪法的形式肯定了议会的监察弹劾权,此后,监察弹劾权作为议会监督政府的手段,被资本主义国家广泛采用。

——摘编自王晓天《中西古代监察制度之比较》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明清监察制度的特点,并分析其形成原因。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4-18世纪的中国与欧美其监察制度形成过程的主要差异,并简析其共同的历史作用。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宋代赋予谏官监察百官之职能,御史与谏官职能逐渐合一,合称“台谏”。对谏官人选与言事也有着严格的规定。如“不许宰执、台谏、侍从亲戚子弟交荐”,“凡进退言事宜,虽执政不得与闻,盖以杜绝台谏私于宰执”。这些规定
A.体现监察权的相对独立B.有效提高了行政的效能
C.提升了台谏的实际权力D.规避了文官集团的斗争
5 . 唐代谏官工作形式多样,负责谏正皇帝及中央政策。拾遗和补阙都是谏官,白居易就做过左拾遗,当时讽喻诗也具有谏言性质。上述现象反映了
A.统治者的治国理念开明B.科举制度的进一步发展
C.社会经济的全面繁荣D.文人的社会地位较高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唐代的官员监察制度日益成熟,从官员监察的范围看,不论身份高低都要接受朝廷的考核和监察。到武则天时,朝廷增设了监考使一职,这一制度对唐代监察制度的完善和运行起到了积极作用。唐中后期形成了流内和流外两种官员考核标准,并形成了《四善二十七最考课法》,这一制度既对官员考核德义提出了要求,又对官员的公平和勤政提出了标准。宋代延续唐朝监察制度,并根据实际设立审官院机构,还成立了专门的考课院,负责对地方官员的监察考核。宋代官员监察制度较唐代更加详细,在执行落实上也更加认真具体,这为基层官员打开了上升渠道。

——摘编自党会先《唐宋官员监察制度历史镜鉴》

材料二   19世纪中后期,美国经历了一个重要的社会转型时期。这次转型,虽然为美国成为世界大国奠定了基础,但同时也冲击了美国的传统价值观和道德准则,还使美国陷入了一个政治腐败时期。这一时期的美国政治腐败源于政党对政府的操控,集中表现在“政党分赃制”下的选官腐败及其造成的官场乱象。面对这一时期如此严重的政治腐败,美国政府一直在名积极寻求解决的办法。1883年,阿瑟总统签署美国文官制度改革法律,即《彭德尔顿法》。《彭德尔顿法》的通过标志着近代美国公务员监察制度的初步建立。它使美国联邦政府最终摆脱了“政党分赃制”的困扰,把行政官员的选任真正纳入了法制的轨道,从而抑制美国政府腐败及腐败的继续蔓延。

——摘编自石庆环《二十世纪美国文官制度与官僚政治》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唐宋时期官员监察制度发展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近代美国官员监察制度形成的原因及影响。
(3)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唐宋时期中国与近代美国官员监察制度认识。
2022-02-15更新 | 309次组卷 | 4卷引用:河南省2021-2022年学年高三下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7 . 盛唐时期规定,宰相进入内廷议事,必须有谏官随入,以便随时提出批评意见,谏官平时可以对君主和宰相面折廷争,也可以随时向皇帝“上封事”;肃宗时又明确规定,要求谏官必须10 天上一次封事,直论朝廷得失。这反映出唐朝(     
A.君臣权力相互制衡B.谏官确保决策正确
C.宰相地位受到威胁D.制度建设不断发展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8 . 唐代,在三司(御史台、刑部、大理寺)共同审理的刑狱案件中,给事中(门下省属官)要根据法律衡量轻重,以免惩罚不当。同时,唐朝还规定如果有留滞的案件和冤案,给事中还要联合御史、中书舍人共同商议审理此案。这说明唐代
A.三省职权分工较为混乱B.注重对诉讼审判的监督
C.司法部门冗官现象严重D.中枢行政遵循理性原则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9 . 西汉武帝时开始置司隶校尉,掌察举百官以下,京师近郡犯法者,刘秀复置司隶校尉,并领一州,封侯、外戚、三公以下,不论尊卑,无所不纠,重在抑制贵戚、权臣。这表明东汉
A.东汉外戚干政严重B.地方监察体制完善
C.皇权有进一步提高D.治安混乱威胁统治
2022-05-12更新 | 278次组卷 | 2卷引用:高频考点15监察与谏议-【高频考点专练】2023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模拟题汇编(第一辑)(全国通用)
10 . 清代科道官对于风闻传言且事实未清的行为可进行弹劾,这是科道官所独有的特权。科道官如果出于私心,徇私诬劾,“回奏不实,或并无可据者,降一级调用。”这些规定旨在(     
A.限制监察官员的权力B.保障监察效果
C.协调中央与地方关系D.杜绝官场腐败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