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监察与谏议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6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关于监察官员的遴选,司马光说“凡择言事官,当以三事为先,第一不受富贵,次则重惜名节,次则知晓治体”。他主张
A.重视监察官员自身素养
B.扩大官员的遴选范围
C.侧重监察吏治腐败现象
D.建立完整的监察体系
2017-10-22更新 | 201次组卷 | 16卷引用:山东省枣庄市第八中学东校区2017-2018学年高一10月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汉代皇帝诏书先下御史大夫,然后转给丞相,丞相上书也由御史大夫转达。御史大夫一职多由皇帝的亲信充任,如景帝时的晁错、武帝时期的张汤等。可见御史大夫
A.对丞相具有监督与制衡作用B.是内外朝制度的具体体现
C.实际上掌握着朝廷行政大权D.对皇权有一定的制约作用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4 . “宰相之用舍听之天子,谏官之予夺听之宰相,天子之得失则举而听之谏官”;环相为治,而言乃为功。谏官者,以绳纠天子,而非以绳纠宰相者也……”该材料表明
A.皇帝和谏官矛盾尖锐
B.皇帝的权力受到宰相的制约
C.监察制度适用于监督宰相
D.谏官的职责是对君主的过失直言规劝并使其改正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5 . 在清代,科道官分工对在京各衙门的政务进行稽察,除军机处和十五道本身无人监察外,其他各衙门均受稽察。据此可知,清代科道官拥有(   
A.行政监察权B.建议国事权
C.辩明诉讼权D.官吏考核权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6 . 《日知录》中载:“汉时赃罪被劾,或死狱中,或道自杀。唐时赃吏,多于庙堂决杀,其特宥者乃长流岭南。……宋初郡县吏,承五季之习,赎货厉民,故尤严贪墨之罪。……元史至元十九年敕中官吏,赃罪轻者决杖,重者处死。” 中国古代对赃官严惩的主要目的在于
A.维护法律体系的尊严
B.维护和强化中央集权统治
C.加强官僚队伍的建设
D.为经济建设创造良好环境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