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监察与谏议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5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1 . 根据下表信息可知,东汉时期的刺史制度与西汉相比(     
西汉汉武帝时期“武帝元封五年初置部刺史,掌奏诏条察州,秩六百石”;《汉书》记载:“九江太守戴圣,……行治多不法……及武为刺史,行部录囚徒,有所举以属郡。……武使从事廉得其罪、圣惧,自免”
东汉末年自成帝时期刺史改称州牧并加俸至两千石开始,刺史与郡国守相成为了同级别的官员;《后汉书》记载:“故(刘)焉牧益土,造帝服于岷峨……汉之殄灭,祸源乎此”

A.政府监察制度愈加强化B.实现了地方分权制衡
C.对地方的控制更加严密D.严重削弱了中央集权
2022-12-04更新 | 42次组卷 | 1卷引用:山西省吕梁市孝义市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下表反映了秦汉至明清官员考核的相关制度,从总体上看,官员考核演变的特点是(       
时期制度相关法律/规定考核标准/内容考核机构
秦汉、魏晋上计汉《上计律》、
西晋《五条课郡县法》
土地人口、财政收入、社会治安御史、尚书台
隋唐、宋代考课、磨勘《唐六典》、
宋《守令四善四最》等
官吏品质、道德修养吏部、考课院
明清外察与京察(大计)考察、考满《明会典》《大清律例》等能力、操守、政绩和贪腐情况内阁、吏部、都察院
A.中央集权的不断强化B.从注重政绩变为注重德行
C.制度化考察不断完善D.从地方考核变为中央考核
3 . 下表为元明清三代监察制度演变,据此可知(     
A.元朝君主专制空前强化B.设置监察优化国家管理
C.地方监察官员权高位重D.明朝监察重在政教民情
2022-11-25更新 | 193次组卷 | 1卷引用:甘肃省金昌市永昌县第一高级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4 . “夫纠察之官,是持邦宪,耳目之任,以司君听。”据下表可知,唐代
时代监察官事迹
唐高祖万年县法曹孙伏伽诚直,指陈得失,无所回避,被提拔为侍御史
唐太宗侍御史张行成“纠劾不避权威”为官员所忌惮
唐代宗苏州刺史李栖筠觐见代宗“敷奏祥明,不事权贵”,留任御史大夫
A.监察制度已逐渐完善B.监察官最受皇帝重视
C.监察职能产生了变化D.监察有助于社会治理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5 . 下表是元代设置的地方监察机构,反映出元代
至元六年
(1269年)
初设四道提刑按察司
(继承金朝制度)
分轮巡按,半年一次;
提纲刑狱,监察官吏。
至元十九年
(1282年)
形成二十二道提刑按察司
(陆续增加、调整、拆分)
至元二十八年
(1291年)
二十二道肃政廉访司
(提刑按察司改制)
分道监察,常驻治所;
监察民事、钱谷、官吏。

A.政局动荡导致政策波动B.中央与地方矛盾不可调和
C.地方行政体系日渐混乱D.中央加强对地方有效监管
2021-05-11更新 | 594次组卷 | 9卷引用:北京市北师大附中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6 . 下表是西汉时期州刺史权力内容的变化表。据此可知西汉

皇帝

州刺史权力内容

汉武帝

“限制地方大族兼并土地,督查郡国,巡视吏治”

汉昭帝、宣帝

增加“镇压诸侯的谋反、民众反抗”

汉平帝

增加“安置流民、处理少数民族事务、参与某些中央决策”

A.王国问题死灰复燃B.刺史逐步丧失监察职能
C.社会问题不断暴露D.州已成为地方行政区划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下表是有关汉代刺史的记述。据此可以认定的历史事实是
A.刺史职权范围得到扩大B.刺史监察权走向了独立
C.刺史的行政权受到削弱D.刺史制度日益趋向完善
2020-07-07更新 | 98次组卷 | 1卷引用: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实验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8 . 下表是西汉时期州刺史权力内容的嬗变过程,由此可知
皇帝州刺史权力内容
汉武帝“限制地方大族兼并土地,打击地方高级官员的不法行为”
汉昭帝、宣帝增加“镇压诸侯谋反、民众反抗”
汉平帝增加“安置流民、处理少数民族事务、参与某些中央决策”

A.汉代社会问题不断暴露B.王国问题得到彻底解决
C.丞相权力受到极大削弱D.刺史成为地方行政长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下表是关于唐朝监察制度的叙述。据此可知
记述出处
“其一,察官人善恶;……其五,察德行孝悌,茂才异等,藏器侮迹,应时用者;其六,察黠吏豪族兼并纵暴,贫弱冤苦不能自申者。”《新唐书·百官志》“巡察六条”
光宅元年(684年),改御史台为左肃政台,增置右肃政台,“分左右台;左台知百司,监军旅;右台察州县,省风俗。”《新唐书·百官志》“风俗廉察四十八法”
唐中宗神龙二年(706年),置十道巡察使,“选左右台及内外五品以上官二十人为十道巡察使,委以察吏抚人,荐贤直狱,二年一代,考其功罪而进退之。”《新唐书·循吏传序》“十道巡察制”

A.巡察职权弱化,侧重于究察风俗
B.监察范围广泛,巡察者特权泛滥
C.纠察结合理案,致使其官阶显赫
D.职权相对独立,有利于整肃吏治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下表反映了秦汉两朝不同时期对地方监察官的设立情况:
文献文字记录
《史记·秦始皇本纪》分天下以为三十六郡,郡置守、尉、监(御史)
《汉旧仪》惠帝三年,相国奏遣御史监三辅郡
《通典》文帝十三年,以御史不奉法,下失其职,乃遣丞相史出刺并督监察御史
《汉书·百官公卿表》武帝元封五年初置部刺史,掌奉诏条察州

据此能够认定的历史事实是
A.秦汉时丞相负有地方监察职责
B.西汉时地方监察官的职权广泛
C.秦汉时对地方官吏的管理加强
D.秦汉时监察官官职高于地方官
2019-06-14更新 | 670次组卷 | 36卷引用:安徽师范大学附属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查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