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监察与谏议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8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1 . 汉武帝元封五年置刺史,巡查时代表中央,可以监察诸侯王和地方高官。到西汉末期,刺史改为州牧,并掌握了辖地军事指挥权。到了东汉,刺史掌握了更大的军政权力。刺史权力的扩张
A.提高了对地方的监察效率B.调整了中央的行政体制
C.不利于中央对地方的控制D.动摇了郡县制度的基础
2020-11-26更新 | 240次组卷 | 1卷引用:历史-全国名校2020年高三6月大联考(新课标I卷)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2 . 1975年,在湖北省云梦县睡虎地秦墓中出土的大量秦简,其中包含《置吏制律》三条,规定县、都官、十二郡官吏、属官的考核、升黜工作从每年的十二月开始,到次年月必须截止。这一规定
A.可以用来佐证秦朝厉行法治
B.说明郡县官员必须由中央任命
C.有利于国家政务的有序推行
D.突出强化基层官员的责任意识
2019-04-18更新 | 271次组卷 | 20卷引用:全国100所名校2018届高三模拟示范卷(五)文综历史部分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中国古代监察机构由御史和言谏两部分组成。御史的职能主要是打击贪腐,言谏官员主要以匡正君主施政中的缺失为职责。言谏机构兴于汉,发展于唐,衰减于宋,终结于明。由此可见言谏制度
A.发展轨迹和专制制度强化趋势呈相反方向
B.受西方近代民主政治影响而渐趋消亡
C.是封建王朝制约皇权专制的主要手段
D.符合最高统治者监察百官的政治需求
2021-12-21更新 | 157次组卷 | 42卷引用:东北三省四市教研联合体2018年高考模拟试卷(一)文综历史试题
2021·全国·一模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4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经过秦汉以来的演变发展,唐代的监察制度进一步强化,监察机构设置日益周密完善。御史台成为唐代中央最高监察机构,下设台院、殿院、察院三院。其长官侍御史、殿中侍御史和监察御史共同承担具体的监察职责,又各有分工,严密的监察机构有利于监察职能的发挥。

684年,武则天在改御史台为左右肃政台的同时,又命尚书省刑部侍郎韦方质修成左右肃政台《风俗廉察四十八条》。经唐玄宗开元年间的补充修订,发展为《六察法》。《六察法》不仅涉及官员的政绩,也包含官员的品行、才能、学识等方面。同时对官员违法监察规定了严格责任。唐代的监察官员虽然品秩较低,但在选拔上却十分严格,而且形成了比较系统的标准和条件。对监察官选任的严格要求有利于提高监察官素质并最终提高监察工作的效能。

——摘编自叶玲《简论唐代廉政制度建设》


(1)根据材料,概括唐代在监察制度建设方面采取的措施。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评唐代的监察制度建设。
2021-04-20更新 | 101次组卷 | 2卷引用:2020-2021学年学科网大联考高三3月历史试题(新课标Ⅰ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唐初建立起专门的谏官以规正皇帝的过失,唐太宗编写《贞观政要》确立了一系列关于君主的行为准则,唐代的三省六部制度也规定了权力运行方式,但这些努力都无法约束后代君主的言行,不久就被破坏殆尽。导致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缺少对官僚政治的有效约束
B.宋代用分化事权加强了君权
C.中国封建制度本身固有缺陷
D.儒家等级观念导致专制强化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6 . 中国古代监察制度完备,但效能有限,其根本原因是(   )
A.监察官员素质低下B.政治腐败
C.监察机构自身腐败D.专制制度的本质决定的
论述题 | 较难(0.4) |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武后长安四年,监察御史弹劾宰相苏味然贪赃,使之贬官。御史大夫李承嘉召诸御史,责之曰:“近日弹事,不请示大夫,礼乎?”众不敢对。至忠进日:“御史,人君耳目,比肩事主,各得弹事,不相关白(注·即陈述),岂有奏事先咨大夫,”…御史中丞宋璟在则天朝以频论得失,为幸臣所不容,武后曾先后三次敕璟外任,璟皆以“御史中丞非军国大事不当出使,恐不乖朝廷故事,请不奉制”。对此,武后亦无可奈何。

——摘编自储考山、何平立、来可泓《中国政治制度史》


阅读材料,提取相关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自拟论题,予以阐释。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唐代谏官可以向皇帝提意见,也可指陈宰相得失,因此唐代谏官与史官有着严格的界限。“谏官谏朝改得失,史官书人君善恶,则领史职者,不兼谏议"。同时规定宰相的儿子不得做谏官。这主要说明唐朝
A.谏议制度职权分明B.中央官制不断的发展完善
C.宰相地位受到威胁D.重史的风气影响皇帝行为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中国古代的监察体制确定了监察与行政(包括中央、地方甚至是基层)的分离,中央、地方的监察机构与政府机构的相对分离,监察官员与政府官僚的分离。这确保了监察权力的
A.分散行使
B.法制化
C.独立运作
D.世袭化
2017-05-19更新 | 435次组卷 | 15卷引用:陕西省榆林市2017届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文科综合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荀子·君道》:“墙之外,目不见也;里之前,耳不闻也;而人主(君主)之守司(官吏),远者天下,近者境内,不可不略知也”。引文认为,君主的哪一举动符合荀子的观点
A.建立上传下达的邮驿制度
B.经常巡游天下
C.加强对中央与地方官员的监察
D.深入民间体察民情
2018-12-17更新 | 197次组卷 | 23卷引用:专题检测(一)-2018-2019版历史创新设计课堂讲义同步系列(人民版必修1)(通用版)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