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监察与谏议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31 道试题
2 . 宋代台谏选任的整个过程构成了一个系统程序:侍从荐举―宰执进拟―君主亲擢―中书除授―给舍封驳,以君主为决策中心,环环相扣,互相制维。这体现出宋代
A.中央各权力机构之间相互制约B.科举制度得到了进一步的完善
C.提高了监察机构独立运作能力D.监察队伍建设具有制度合理性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范文澜先生曾考证,汉武帝时期的刺史制度有一条不成文的规定:考察封国国王,有罪状便奏闻。不法的国王因此受到惩罚。据此推知,汉武帝设置刺史的根本目的是
A.削弱国王势力
B.整肃地方吏治
C.加强中央集权
D.完善监察制度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东汉末年改刺史为州牧,州牧位居郡守之上,并且有了固定的治所,权力大大超过了汉武帝时的“六条问事”。这一变化反映了当时
A.刺史监察功能的加强B.皇权专制统治的加强
C.地方行政机构的变化D.军阀割据局面的形成
2020-10-20更新 | 380次组卷 | 18卷引用:山东省临沂市第十九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质量调研历史试题
5 . 孙中山在建立民国时倡导在三权的基础上加上中国以前的弹劾权。他说:“弹劾权,在中国君主时代,有专管弹劾的官,像唐朝谏议大夫和清朝御史之类,就是遇到了君主有过,也可冒死直谏。这种御史都是耿直得很,风骨凛然……由此可见中国从前的弹劾权是很好的制度,宪法里头是决不可少的。”据材料可知,孙中山认为
A.古代监察制度代表社会履行监督职责B.古代中国监察制度优于西方的政治设计
C.监察权可以在民主体制中发挥实际效能D.官员素质在国家政治生活中有决定性作用
6 . 如图为中国古代官员的公务印章,这枚公务印章最可能出现在
A.秦朝B.西汉C.唐朝D.元朝
7 . 汉武帝在全国划分13个州,每州一位刺史或州牧;唐太宗设10道,每道设巡察使、按察使等官职;宋太宗将道改为路,设15路。这些机构的设置,其主要用意在于
A.强化对地方的监管力度B.加强中央集权
C.防止分裂割据势力出现D.督察地方豪强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宋朝规定未曾担任过两任县令者,不得任监察御史之职,明代御史的人选,一般都必须是进士、举人出身才能应选。这说明中国古代
A.通过司法介入维护纲纪B.明确监察机构相关职责
C.加强监察官员权力制约D.重视监察官员选拔资历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汉宣帝时,赵广汉出任颍川太守,“又教吏为骺筒(注:形状象瓶子,口很小,可入不可出的器具),及得投书……吏民相告讦,汉得以为耳目。”这一措施
A.加强中央集权,维护国家统一
B.利于反腐惩恶,稳定社会秩序
C.限制土地兼并,削弱豪强势力
D.官民相互揭发,败坏社会风气
10 . 秦汉时期的行政巡视制度,既有皇帝巡狩、州刺史行部、大使巡视、郡守行县、县令行乡、边郡行塞等行政巡视,又有行政内部专职官吏丞相府司直、郡督邮、县廷掾的分部行政巡视。这反映出,秦汉时期
A.皇帝未掌握实权B.主要依据能绩任免官员
C.中央集权的加强D.官员腐败问题得到根治
2020-10-13更新 | 26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济宁市鱼台县第一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10月月考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