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监察与谏议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73 道试题

1 . 制度构建反映时代特色。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在古代中国,君主要想统治一切,就必须依靠官僚集团来实现;同时君主也需要对内外官僚进行严密控制,这就需要一种督察百官的力量。同时,为避免君主在用人行政方面出现重大失误,需要设立一个机构来进行协调和制衡。我国历代监察都实行独立垂直的管理体制,不对地方行政长官负责。历代王朝都把监察官员视为防止官吏腐败的最后一道防洪堤,故而对他们委以重任。监察官员是“秩卑而命之尊,官小而权之重”。

——整理自蒋云贵、戴正良《论中国古代监察制度的借鉴意义》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中国古代推行监察制度的原因及特点。

材料二孙中山认为“吾国昔为君主专制国家,因人而治,所谓一正君而天下定。数千年来,只求正君之道,不思长治之方。而君之正,不可数见。故治常少,而乱常多,其弊极于清季。”为防止人治,《临时约法》规定“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中华民国以参议院、临时大总统、国务员、法院,行使其统治权”。

(2)据材料二,指出孙中山主张以法治取代人治的原因。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临时约法》规定的主要原则。

材料三《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1998年,吉林省第四届村民委员会换届选举中,百分之八十以上的农村采取了“海选”方式提名初步候选人。还有的地方实行“一次性投票选举”,在选举中获得法定的当选票数时,即为正式当选。

——人教版教材高中历史必修Ⅰ

(3)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建国初期的三大政治制度及新时期为进一步健全民主政治的主要措施。

2017-12-21更新 | 37次组卷 | 2卷引用:四川省广安市岳池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卷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法律是国家之重器,对司法活动的监督和制约,是国家政治制度必须解决的基本课题之一。秦朝御史大夫府设有侍御史若干,分别掌管奏章、律令、文书、档案等,掌刑辟的廷尉每年须到御史府核对法令文本。汉代刺史巡察郡国的一项重要职责是“省察治状”“断理冤狱”,还须监督郡太守是否有“不恤疑狱,风厉杀人,怒则任刑”等行为。

唐朝御史有奉诏复按囚徒或复勘旧狱的职责,一些大狱、重案由御史台与刑部、大理寺一起鞫审。宋朝御史台设“检法官”一职,负责检详法律,另设“推直官”专治狱事,在地方上设提点刑狱司,所辖州府十日上报一次“囚账”,“有疑狱未决,即驰传往视之……州县不得迎送、聚会”。

明朝改御史台为都察院,赋予组织刑部、大理寺参与会审的职权,监察御史奉敕巡按地方,第一职权即为“雪冤狱”,“先审录罪囚,吊刷案卷,有故出入者理辩之”。清朝规定:“官民果有冤枉,许赴院(都察院)辩明,除大事奏请闻外,小事立予裁断或行令该督抚复审昭雪。”

——摘编自戴军《中国古代监察对司法活动的监督和参与》

材料二   杨乃武案能得到纠正的一个重要原因,是朝廷要通过复查该案敲打地方督抚,重振渐衰的皇权,改变内轻外重的权力格局。杨乃武是个有功名的举人,作为士绅,他的平反得到了同学的大力帮助,得到了胡雪岩的巨额资助,而18名浙江籍京官的联名呈诉也起了非常关键的作用。民营报纸《申报》对该案长达三年多全程跟踪式报道,从最初猎奇,进而敢于揭露司法黑幕,仗义执言,为民请命,形成巨大社会舆论。而杨乃武的姐姐和妻子这两位不屈的女性,面对强大的国家机器,利用制度允许的伸冤之路坚持不懈,最终使该案峰回路转,慈禧太后亲自督促下,刑部重新开棺验尸,推翻地方裁决,制造冤案的众多官员受到惩办。

——摘编自陆永棣《落日残照——晚清杨乃武案昭雪的历史、社会与制度因素》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监察机构监察司法的特点以及百姓蒙冤的基本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晚清杨乃武冤案得以昭雪的原因。

3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中国古代的帝王在反腐倡廉方面采取了许多重要措施。比如,宋代给尚书省以奏报御史失职之权,使政府与监察部门互相牵制。……而明代开国皇帝朱元璋是反腐败手腕最狠的一个皇帝。他曾颁布了有史以来可谓最严厉的肃贪法令,规定但凡有官员贪污60两以上银子者,立杀!……还创造了以往统治者都不敢想象的政策,即规定普通百姓只要发现贪官污吏,就可以把他们绑起来,送京治罪,而且路上检查站必须放行。如果有人胆敢阻挡,不但要处死,还要株连九族……尽管朱元璋下猛药、出重拳,但腐败并没有被完全杜绝。效果并不好!

材料二康熙曾说,于成龙天下清官第一。为什么要这么说?就是为了树立一个榜样。类似的还有诸葛亮、包公、海瑞等,都是活跃在历史舞台上的大清官……反腐败首先是揪贪官,然后还要树立正面典范,让人们知道怎样做才是对的。……唐太宗说:“为主贪,必丧其国;为臣贪,必亡其身。”雍正帝说:“国之安危,全系官僚之贪廉。”……历代法典中,贪污都是重罪,且不断细化。如在唐朝,枉法赃十五匹,就判处绞刑。清朝的《钦定台规》,是一部十分详备的监察法,这是同时期世界其他国家都没有的。

——《中国青年报》历史上唐贞观时期和明初“打虎”最猛

(1)根据材料一归纳中国古代反腐肃贪的措施。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尽管朱元璋下猛药、出重拳,但腐败并没有被完全杜绝。”的社会政治根源。

(2)与材料一相比,材料二体现的中国古代反腐制度最大特色是什么?综合上述材料分析,中国古代反腐制度对当今有哪些借鉴之处?

2017-12-20更新 | 32次组卷 | 3卷引用:黄金30题系列 高一年级历史 大题易丢分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