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监察与谏议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73 道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   中国从西周就开始了权力监督的制度建设。秦汉时期已有大量相关法规,如关于官吏任用与铨选的《置吏律》、关于官吏调任与监察的《效律》和考核官吏为政情况的《上计律》等。唐朝时出现了中国历史上第一部专门的行政法典——《唐六典》,首次以法典的形式为行政监督提供了完备的法律根据。在此基础上,宋朝不仅大量充实各项监察法规,诸多行政制度也体现了权力监督理念,如在人事任用上通过“避亲法”、“避嫌法”等回避制度约束官员权力。明清两朝也制定了专门的行政法典和比较完善的监察法,对监察考课机关的职掌权限、官员的条件及责任义务等做出详细的规定。

—据白钢《中国政治制度史》

请回答:

(1)根据材料,概括指出古代中国权力监督的突出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古代中国权力监督的影响。

2 . 材料一 明朝初建,开国皇帝朱元璋就谕旨告诫群臣:“天下初定,百姓财力俱困,……唯廉者能约己而利人,贪者必损国而厚己。有才敏者,或尼于私,善柔者,或昧于欲,此皆不廉政之也,尔等当深戒之”。为了巩固皇权,率先设立锦衣卫以监视官民。

朱元璋深谙作为“防民之具,辅治之术”的法律的极端重要性,建国伊始,就在继承前代法律文献的基础上制订颁行《大明律》,紧接着又亲自编定《明大诰》。朱元璋立法一为治民,二为治吏,尤其是《明大诰》则着重于惩治贪官,可以视为反贪刑事特别法。连私下收受一件衣服、一双袜子、一条头巾、四本书的,也要定罪。

朱元璋唯一的亲侄、开国功臣朱文正,亦因违法乱纪而被罢了官职;朱元璋的女婿、附马都尉欧阳伦,凭着自己是马皇后亲生女儿安庆公主的丈夫,不顾朝廷的禁令,向陕西贩运私茶。后来河桥巡检司的一位小吏向朱元璋告发了此事,朱元璋立即下令赐死欧阳伦,同时发了通敕令,表扬那位小吏不畏权贵的斗争精神。

材料二 2009年,中共中央制定《中国共产党巡视工作条12.》,决定成立中央巡视工作领导小组,并将中央纪委、中央组织部巡视组更名为中央巡视组。2015年《中国共产党巡视工作条例》对巡视工作,包括中央巡视组的工作进行了进一步规范和明确。2017年9月7日至11日在中央电视台综合频道每晚8点首播《巡视利剑》,由中央纪委宣传部、中央电视台联合制作的五集电视专题片,分别是《利剑高悬》《政治巡视》《震慑常在》《巡视全覆盖》《破解“历史周期率”》。

早在中共七届二中全会上,毛泽东再次告诫全党,因为胜利,党内的骄傲情绪,以功臣自居的情绪,停顿起来不求进步的情绪,贪图享乐不愿再过艰苦生活的情绪,可能生长。建国初期针对一些党员干部经受不住考验,贪污受贿等腐败现象,中国共产党果断采取措施,在全国开展了反贪污、反浪费、反官僚主义的“三反”运动。据不完全统计,到1952年1月,全国共查出贪污旧币1000万元以上的贪污犯10万余人,判处死刑的有42人。紧接着在1952年4月8日,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惩治贪污条例》,新中国第一次以法律形式对贪污罪的惩治作出明确规定。……这一阶段的反腐败主要不是依靠法制和专门的反腐机关,而是依靠党和政府自上而下领导和发动的群众运动,如先后开展的整风运动、四清运动等。


(1)根据材料一概括明朝初年反腐防腐的主要举措,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最终结果及出现这一结果的症结。
(2)根据材料二分析中共反腐举措的特点,联系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中国共产党不断反腐惩贪的认识。
2018-03-05更新 | 111次组卷 | 2卷引用:【走进新高考】(人教版必修一)第21课 民主政治建设d的曲折发展 同步练习02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3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中国从西周就开始了权力监督的制度建设。秦汉时期已有大量相关法规,如关于官吏任用与铨选的《置吏律》、关于官吏调任与监察的《效律》和考核官吏为政情况的《上计律》等。唐朝时出现了中国历史上第一部专门的行政法典——《唐六典》,首次以法典的形式为行政监督提供了完备的法律根据。在此基础上,宋朝不仅大量充实各项监察法规,诸多行政制度也体现了权力监督理念,如在人事任用上通过“避亲法”“避嫌法”等回避制度约束官员权力。

——白钢《中国政治制度史》

材料二   宋英宗欲擢王畴为枢密副使,封驳官钱公辅认为王畴“素望浅”,不宜擢升。英宗不仅不采纳其意见,反而贬钱公辅为滁州团练使。

——贾玉英《中国古代监察制度发展史》


请完成:
(1)据材料一,概括古代中国权力监督机制的发展趋势。
(2)据材料二,概括指出宋代权力监督机制存在的局限性。
(3)综合以上材料,谈谈你对古代中国权力监督机制的认识。
2019-07-28更新 | 40次组卷 | 1卷引用:新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2019-2020学年课后练习第3课从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
2019高三下·全国·专题练习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4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夏商周三代的国家事务中已有监察的因素或监察的活动。春秋战国时期的御史已兼有监察的使命。但这个时期尚未产生专职的监察机构。秦创建御史大夫为中央监察机构,在地方设置监郡御史。汉承秦制,在中央设御史府同时,地方设刺史。魏晋南北朝,中央御史台直接受命于皇帝,监察权扩大,自王太子以下无所不纠。隋设御史台、司隶台,分别负责内外监察。唐在御史台下设台院、殿院、察院,分工明确,互相配合,地方分十道监察区,形成严密的监察网。宋代,中央沿袭唐制,地方设监司和通判,直属皇帝。元朝,地方设立御史台,还制定了一套监察法规。明朝改御史台为都察院,地方设十三道巡按御史和各省提刑按察司。清朝,地方监察沿用明制。

——《明史·职官制》

材料二   “凡御史犯罪加三等,有赃从重论。”清皇太极下诏“凡有政事背谬及贝勒、大臣骄肆慢上、贪酷不清、无礼妄行者,许都察院直言无隐。”

——《大清会典·事例》卷九百九十八


(1)依据材料一概括中国古代监察制度发展过程中的主要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明清时期强化监察制度的原因并分析其影响。
2019-07-06更新 | 25次组卷 | 1卷引用:2019年7月9日 《每日一题》2020年高考一轮复习-中国古代的监察制度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国古代的监察制度萌芽于西周,确立于秦汉,成熟于隋唐,完备于明清。秦设监御史执掌群臣奏章和下达皇帝的诏令,并兼国家的监察工作。汉武帝在各州设刺史,以“六条”法规作为履行职务的依据,而六条中打击强宗豪右、以强凌弱以及二千石不奉诏书则是其基本内容,明清监察机关的触角更深入到社会的各个领域。

中国古代的监察制度,比较突出的是监察御史不受其他行政机关牵掣;监察官员特殊的选任、考课、监督制度,使中国的监察制度具有一定的科学内容,因而在一定时期曾经成为抵触惰性力量、消解社会矛盾的积极因素,对澄清吏制起过较好的作用。

—《试论中国古代监察制度的特点》

材料二   从世界各国已有的行政监督经验看,监察制度在一个国家的监督机制体系中处于非常重要的地位,无论是立法监督、司法监督,还是政党监督、社会舆论监督,都不可能对国家机构中的行政系统进行立接、有效的监督。孙中山认为,监察制度是中国固有的东西,是中华法系的精华。邓小平也强调:“最重要的是要有专门的机构进行铁面无私的监督控制。”因此,对我国现有的行政监察制度进行改革,建立行政监察院,使行政监察成为监督行为的主干监督体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论我国行政监察制度的完善》

(1)根据材料一,概括中国古代监察制度的特点和意义。

(2)概括材料二的基本主张,并结合材料及所学知识分析其理由。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西周时已出现了早期的成文行政法律规范,成书于东周的《周官》记载了自西周以来行政设官任职以及处理中央政府与封国之间关系的法律内容……秦汉处于中国封建官僚体制初创时期,各项制度均在尝试建设之中,这一时期有了大量的有关机构设置、取官管理的行政法规……这些法律内容为汉朝所继承。……唐宋时期有关“监督”的法律规范已经相对完备。明清时期的“监督”法律规范更加丰富完备,除在基本法典中涉及到行政监督的内容之外,两个时期均仿唐朝制定了专门的行政法典,明有《大明会典》《正德会典》《万历会典》;清有康熙、雍正、乾隆、嘉庆、光绪五部会典,后在光绪朝总汇为《大清会典》。为了明确中央行政各都院的办事规则,清时还制定了六部则例,对中央行政详加规范。明清时期的考课监察立法也日益完善。

——整理自孙季萍《中国古代权力监督制度评析》

材料二、在废黜国王詹姆士二世之后,他们把王位传于原本的继承者,詹姆士二世的女儿玛丽和女婿威廉(时任荷兰奥兰治执政)。威廉带兵进入英国,未发一枪,便使詹姆士二世仓皇出逃。议会重掌大权,而威廉即位后成为威廉三世。至此,英国议会与国王近半个世纪的斗争以议会的胜利而告结束。

——《英国史》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概括古代中国权力监督的突出特点。

(2)根据材料二,指出材料所描述事件的意义,说明古代中国与近代英国在权力制衡本质上有何不同。

2017-12-01更新 | 66次组卷 | 1卷引用:宁阳四中2017级高一岳麓版历史必修一 第三单元 近代西方资本主义政体的建立单元检测题
7 . 对公权力运行进行监察的行政监督机制,是人类政治文明的成果之一。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高皇帝以圣德受命,建立鸿业,置御史大夫,位次丞相,典正法度,以职相参,总领百官,上下相监临,历载二百年,天下安宁。”
“汉家至德溥大,宇内万里,立置郡县。部刺史奉使典州,督察郡国,吏民安宁。”

——《汉书·朱博传》


材料二(明朝)设六科给事中,按六部的业务进行对口监察,有单独上奏言事,监督和弹劾百官的权力。六科被称为“风宪之司”,可以风闻奏事,而不一定负核实的责任,所以当时的六部官员“无敢抗科参而自行者”。明代的东厂、西厂、锦衣卫等都是君主直接委派的特别亲信,他们用公开或秘密的方式进行特别监察,往往用于治理大狱、检举吏民奸罪,伺察密告。

——韦庆远、柏桦《中国政治制度史》


依据材料一、二,分别指出汉、明两朝行政监督制度的基本内容。明朝监督制度加强反映了怎样的时代特征?

8 . 如何选择合格的人才作为官员,并对其进行有效的监督,既关系到统治者意志的贯彻,又关系到国家的平稳与政权的安危,古今中外都对此进行了探索。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中国古代选官制度一直在发展创新。在察举制下州郡长官获得重大的选官权力,举主与被举者之间往往结成密切的依附关系,后者成了前者的“古吏”,还承担着一些封建义务。但随着考试之法的建立以及这一环节的日益重要,情况就在逐渐变化。地方长官提供给被举者的,已不是举后即可得到的官位,而只是一个考试机会。行官与否,在于应试者的个人才学;而耀第与授官,则是中央的权力。

——摘编自阎步克《察举制度变迁史稿》

材料二

政治恩赐制是中世纪及近代英国任用官员的主要方式,表现为政府官员不是通过考试,而是君主以恩赐方式将宫廷及政府官职授予其信任的贵族。……到了18世纪末,由于“恩赐制”的影响,文官系统相当紊乱:1786年,海军部财务处长官和陆军部主计处长官每年分别花费500镑和1000镑雇人代职,官体剩余部分留作己用。…….最显荒唐的是一批领取干薪者的存在。他们虚领职衔,无所事事,按时支薪,不愁衣食,是典型的寄生者。18世纪30年代,第一任内阁首相沃尔的儿子尚在幼年,每年即可支取400年金。至1780年,有的审计官已有三十余年没有履行职守。….19世纪中后期,议会对文官体制进行全面整顿和根本性改革,建立了近代文官制度。

——摘编自阎照祥《英国政治制度史》

材料三

古代监察制以专制王权为中枢;监察制以服务王权为最高原则;监察官为维护皇权而监察百官,是天子耳目之任。

——方乾《论中国古代监察制度的不独立性》

材料四

美国的官员监督采取了一种新形势,如下图:

(1)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汉与唐选官制度的不同。

(2)据材料二,指出19世纪后期英国任用官员方式有何变化?并分析变化的原因。

(3)据材料三,指出古代建立监察制度的主要目的。

(4)据材料四,指出美国联邦政府权利运作的主要特点。

2018-02-16更新 | 44次组卷 | 1卷引用: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综合测试题(七)

9 . 对公权力运行进行监察的行政监督机制,是人类政治文明的成果之一。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明朝)设六科给事中,按六部的业务进行对口监察,有单独上奏言事,监督和弹劾百官的权力。六科被称为“风宪之司”,可以风闻奏事,而不一定负核实的责任,所以当时的六部官员“无敢抗科参而自行者”。明代的东厂、西厂、锦衣卫等都是君主直接委派的特别亲信,他们用公开或秘密的方式进行特别监察,往往用于治理大狱、检举吏民奸罪,伺察密告

——韦庆远、柏桦《中国政治制度史》

材料二每年一度的不满意测试……目的就是要阻止任何人成为太受欢迎的人,阻止像庇西特拉图(公元前五世纪中期的雅典独裁者)这样的人,企图利用公民大会作为成为僭主的台阶。每一年,雅典人投票放逐一人达10年之久,这是一种预防犯罪的处罚。

——伊恩•莫里斯《希腊人历史、文化和社会》

材料三在美国,新闻媒体被封为“政府第四部门”,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说是政治生活中的一支原生力量,它决定着公众讨论的议事日程……一头牵着政府,一头牵着国民敏感之极的神经,一旦白宫的某些政策发生偏误或总统等政要滥用行政职权,立即就会招致一场新闻舆论带来的暴风雨。……更为重要的是,新闻媒体具有动员民众的实际能力,它对行政官员具有一种无形的约束力。

——彭正波《美国的行政监督机制》

(1)依据材料一,指出明朝行政监督制度的基本内容。明朝监督制度加强反映了怎样的时代特征?

(2)材料二中的“不满意测试”是谁最早制定的?依据材料二,概括指出古代雅典监督制度的特点。

(3)依据以上材料,比较中国古代和西方社会在行政监督主体上的不同之处。

2017-12-24更新 | 48次组卷 | 3卷引用:河南省洛阳名校2017-2018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二次联考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10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西汉……随着官僚制度的逐渐完善,监察权开始集中到监察体系上来,形成了足以制约行政体系的强大力量。
——张鸣《中国政治制度史导论》
材料二 獬豸是古代传说中的神兽,它懂人言知人性,能辨是非曲直,能认识善恶忠奸。唐代御史戴獬豸冠,清代规定监察官员的官服绣獬豸图案。

材料三 谏议制度是监察制度的一部分,“谏”字的独特含义是对皇帝的绝对权威提出异议。唐代的门下省具有谏议和封驳职能……明清时期监察制度达到顶峰,但专设的谏议机构却没有了。
——张鸣《中国政治制度史导论》
材料四 中国历代都有臭名昭著的权臣贪官出现,如唐朝李林甫、宋朝秦桧、明朝魏忠贤、严嵩,清朝和珅等,历朝历代层出不穷。
(1)据材料一、二,概括监察制度的功能。
(2)据材料三,结合所学指出谏议制度的作用是什么。并分析“明清时期监察制度达到顶峰,但专设的谏议机构却没有了”的原因。
(3)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监察和谏议制度的认识。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