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监察与谏议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5 道试题
1 . 唐代谏官工作形式多样,负责谏正皇帝及中央政策。拾遗和补阙都是谏官,白居易就做过左拾遗,当时讽喻诗也具有谏言性质。上述现象反映了
A.统治者的治国理念开明B.科举制度的进一步发展
C.社会经济的全面繁荣D.文人的社会地位较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2 . 汉初在中央设御史大夫,掌考课、监察、弹劾百官的权力。汉武帝时,设丞相司直,协助丞相纠察百官的不法行为。这说明汉代
A.中枢权力结构混乱B.行政职责分工合作
C.廉政建设不断加强D.监察体制日趋完善
3 . “夫纠察之官,是持邦宪,耳目之任,以司君听。”据下表可知,唐代
时代监察官事迹
唐高祖万年县法曹孙伏伽诚直,指陈得失,无所回避,被提拔为侍御史
唐太宗侍御史张行成“纠劾不避权威”为官员所忌惮
唐代宗苏州刺史李栖筠觐见代宗“敷奏祥明,不事权贵”,留任御史大夫
A.监察制度已逐渐完善B.监察官最受皇帝重视
C.监察职能产生了变化D.监察有助于社会治理
4 . 给事中本来是言谏官,掌侍从规谏,无弹劾监察之职。宋朝之后,给事中开始拥有监察功能。明朝六科给事中职能进一步变化,转为监察官员,成为钳制六部的独立机构。给事中职能的变化
A.推动了权力中枢的异化B.保证了中央决策的正确
C.促进了监察程序的规范D.抑制了宰相权力的膨胀
2021-05-10更新 | 1585次组卷 | 24卷引用:河北省张家口市第一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10月月考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5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古代监察官的设置源于先秦时期。秦朝,以御史监察和谏(议)大夫为主的谏官谏议,随着专制集权制度的确立而制度化。汉代御史秩皆六百石,隋唐御史在六品至八品之间……监察御史等监察官的选授权多集中在皇帝手中,并且要求严格。明代要求“(御史)当用清谨介直之士。清则无私,谨则无忽,介直则敢言”,且“新进初仕,不许除授御史”。自秦汉历唐宋至明清,御史由所属机构多变动、仍身兼他职的监察官发展成机构完全直属皇帝、专司监察的官员。古代监察制度中,监察官多享有独立行使职权的权力。隋唐以后,御史监察机构作为独立的职能部门,一般不接受任何一级行政长官的指令。……御史之外还常派使臣临时巡察地方。常驻与巡察,例行与不定期巡察相结合,表明了对地方吏治的格外重视。

——摘自《中国古代御史、谏官制度的特点及作用》

材料二 唐御史中丞(官名)宋璟经常直论朝政得失,敢于纠举弹劾不法权贵,所以被忌恨于朝中。有人奏请派宋璟外任,(武)则天皇帝准其奏,下诏令宋璟往赴扬州作推按使,宋璟认为该项工作不在御史中丞职责范围内,属于违背制度的差遣,故不受。则天皇帝无奈,只好再令其去审查幽州都督屈突仲翔的罪案,宋璟又不受。一个多月后,皇帝又下诏,令宋璟作李峤的副手出使蜀地,宋璟仍不受。宋璟三拒制诏,但由于其拒绝符合法度,所以武则天也未作深究。

——摘编自丁中柱《唐代的监察制度》


(1)根据材料一,概括中国古代监察制度的特点。
(2)有人认为“宋璟三拒制诏”说明了唐代监察权已经独立于皇权。你同意吗?请简要说明(只写观点,没有说明,不得分)。
(3)结合上述材料及所学知识,简析中国古代监察制度在政治方面的重要影响。
2021-04-29更新 | 86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衡水市武强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6 . 唐代中央重视向以老者为代表的地方民众核实该官员的政绩是否属实;允许地方乡族势力关注地方官员去留或直接干涉地方官员的任免,可以“诣阙”请求官员留任。这些举措
A.有利于稳定基层社会秩序B.实现了国家权力向乡村的渗透
C.改变了地方政务运行程序D.有效解决了中央与地方的矛盾
7 . 如图为《通典·职官六》中关于御史的记载。这些记载反映出秦汉时期御史的设置
A.进一步完备了中枢机构B.在传承基础上进行创新
C.促进了监察体系的完善D.增强古代制度的多变性
2021-03-06更新 | 167次组卷 | 2卷引用:河北省衡水中学2021届高三第二次联合考试(福建卷)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明清两朝制定了专门的行政法典和比较完善的监察法,对监察考课机关的职掌权限、官员的条件及责任等作出详细的规定。这有利于
A.行政权与监察权之间分权制衡B.规范官员行为,提高监察效率
C.完善监察体系,有效杜绝腐败D.削弱相权,保证皇权独尊地位
2021-02-28更新 | 309次组卷 | 19卷引用:河北省秦皇岛市卢龙县第二高级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有学者研究发现,中国古代地方官员的名称有些听起来不像常设官员,其名称往往带有动词。比如刺史,“刺”即刺探,其本意为临时派出,后演变为州牧;比如行省长官“行中书省事”,意指临时行使中央特派之事,后变成固定的地方官;比如巡抚,意指代皇帝巡行地方,后巡行变为常设。这表明
A.中国古代地方管理制度具有随意性
B.临时委派的做法杜绝了地方割据的出现
C.监察是中国古代地方官员的主要职责
D.王朝政府注重协调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
2021-01-01更新 | 926次组卷 | 63卷引用:河北省石家庄市元氏县第四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汉武帝设刺史,唐太宗划全国为10道,宋太祖设置通判。这些举措反映了封建统治者在加强对地方管理的过程中重视
A.分割地方权力B.对地方官的监察
C.发挥文官作用D.利用地方矛盾相互制衡
2020-12-26更新 | 685次组卷 | 53卷引用:河北省秦皇岛第一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