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监察与谏议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18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秦汉之制,郡守每年秋冬向朝廷申报一年的治状,县也同样要上集簿于郡,中央或郡各对其下属进行考核;与考课相辅的是监察,中央派郡监或刺史以监郡,郡县派督邮或廷掾以监县或乡,刺史、督邮随时按劾有罪赃的守、令或其他官吏。这反映出秦汉时期
A.君主专制使分封制完全丧失了影响力
B.中央集权制度使中央加强了对地方的管理和控制
C.科举制度使选拔的官吏责任感和执行力得以加强
D.监察制度从根本上保证了各级官吏的规范执政
2019-01-01更新 | 402次组卷 | 16卷引用:【高频考点解密】2021年高考历史二轮复习讲义+分层训练【人教版】-解密01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分层训练)
单选题-单题 | 容易(0.94) |
名校
2 . 汉武帝建立刺史制,刺史的主要职责是
A.加强对地方官员的监管
B.征收赋税和征发徭役
C.推荐和选拔各方面人才
D.削夺诸侯的地方权力
2018-06-11更新 | 411次组卷 | 15卷引用:【上好课】2021-2022学年高二历史同步备课系列(选择性必修1) -第5课中国古代官员的选拔与管理(备作业)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秦统一后,在全国实行郡县制,每郡设监郡御史一名,是中央最高监察机构御史府在每郡设置的派出官员,其职责主要是监察一郡地方官吏。此后,这种派出管理制度一直延续至清代。这一制度
A.削弱了地方权力
B.形成了地方割据势力
C.加强了中央集权
D.维护了大一统的局面
2018-01-20更新 | 578次组卷 | 28卷引用:备战2022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考点帮-政治史-考点05古代中国的监察制度
4 . 权力监督与制约是政治领域的重要问题。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从西周就开始了权力监督的制度建设。秦汉时期已有大量相关法规,如关于官吏任用与铨选的《置吏律》、关于官吏调任与监察的《效律》和考核官吏为政情况的《上计律》等。唐朝时出现了中国历史上第一部专门的行政法典——《唐六典》,首次以法典的形式为行政监督提供了完备的法律根据。在此基础上,宋朝不仅大量充实各项监察法规,诸多行政制度也体现了权力监督理念,如在人事任用上通过了“避亲法”、“避嫌法”等回避制度约束官员权力。明清两朝也制定了专门的行政法典和比较完善的监察法,对监察考课机关的职掌权限、官员的条件及责任义务等做出详细的规定。

——据白钢《中国政治制度史》

材料二   宋英宗欲擢王畴为枢密副使,封驳官钱公辅认为王畴“素望浅”,不宜擢升。英宗不仅不采纳其意见,反而贬钱公辅为滁州团练使。

——据贾玉英《中国古代监察制度发展史》


根据材料一概括古代中国权力监督的突出特点。根据材料一、二分析古代中国权力监督的作用与局限。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以下是有关古代“通判”一职的史料记载。
史料出处
(943年,张易)以水部员外郎通判歙州……郡事亦赖以济。《南唐书·张易传》
宋初……始置诸州通判……凡兵民、钱谷、户口、赋役、狱讼听断之事,可否裁决,与守臣通签书施行。《宋史·职官志》
(南宋通判)有按察之名,无事权之实……督经总制钱为职业。《四库全书·后村集》
据此可以断定的是(  )
A.通判一职的设置始于南唐B.南宋通判的职权有名无实
C.通判行使地方最高行政权D.通判发挥过地方监察作用
2019-12-20更新 | 280次组卷 | 21卷引用:吉林省长春市实验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监察官可以风闻奏事,是我国古代监察制度中独有的一项规定。东晋南朝、唐武则天、宋代及清代时,都曾允许台谏官风闻言事,并规定所奏涉虚,亦不坐罪。这一做法
A.制约皇权防止专制独裁B.保证了监察工作公平公正
C.防止了官员的腐败行为D.使监察工作失去了严肃性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7 . 《隋书》载:“古先哲王之驭天下也,明四目,达四聪,悬敢谏之鼓,立书谤之木,以开言者之路,犹恐忠言之不至。由是泽敷四海,庆流子孙。”这说明谏议制度
A.是国家兴盛之本.B.是促使君主圣明的关键
C.有利于维护统治D.是官吏效忠君主的途径
2021-09-14更新 | 120次组卷 | 4卷引用:2022年新高考历史模拟好题精选(第2期)-专题01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明初,设都察院专司监察百官。后来又设大理寺,与都察院、刑部合称三法司。大案由三法司会审,再奏请皇帝裁决。这一举措
A.避免利用权力干预司法B.使皇帝的权力渐趋衰弱
C.利于实现对朝政的控制D.遏制了朝廷官场的腐败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9 . 自宋太祖立下不杀大臣及言事官始,宋代皇帝常以“虚心以为从谏之本,从谏以为永治之本”自诫。富弼曾指责神宗说:“内外之事,多出陛下亲批,恐喜怒任情,善恶无准,此乃致乱之道”。神宗欣然接受,并称之“金石之言,朕不忘也”。宋代皇帝的行为旨在
A.维护君权至上B.实现君臣共治的理想
C.完善官僚制度D.保持言官的独立地位
2021-04-12更新 | 124次组卷 | 3卷引用:安徽省池州市2021届高三一模文综历史试题
10 . 下表是有关汉代刺史的记述。据此可以认定的历史事实是
记述出处
“旧制,州牧(刺史)奏二千石长吏不任位者,事皆先下三公,三公遗椽史案验,然后黜退。”清代·赵翼《咳余丛考·卷二十六》
“今部刺史,居牧伯之位,秉一州之统,选第大吏,所荐者高至九卿,所恶立退,任职重大。”东汉·班固(又书·朱博传》

A.刺史监察权走向了独立
B.刺史职权范围得到扩大
C.刺史的行政权受到削弱
D.刺史制度日益趋向完善
首页5 6 7 8 9 10 11 12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