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监察与谏议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8 道试题
1 . 唐朝时期,御史台下设三院。(台院)侍御史主要掌纠举百僚及入阁承诏、知、推、弹、杂事;(殿院)殿中侍御史掌殿廷供奉之仪,检查朝班时百官之仪态行履;(察院)监察御史“掌分察百僚,巡按州县,狱讼、军戎、祭礼、营作、大府出纳皆领焉”。据此可知,唐朝(     
A.监察机构的权力和范围得到扩大B.通过台谏合一强化皇权
C.中枢机构设置遵循分权制衡原则D.监察机构职责分工明确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2 . 据《新唐书》载,御史台事权高度集中,朝廷百司及地方官员无不在其监察范围之内;而尚书省左右丞“掌辩六官之仪,纠正省内,劾御史举不当者”。据此推断,唐代
A.监察制度有所完善
B.政令畅通得以确保
C.中枢机构发生异变
D.行政职能分工不明
2019-07-18更新 | 747次组卷 | 34卷引用:新疆阿勒泰地区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秦朝及以后,历代监察官多是职位低的官员监察职位高的官员,如汉代刺史是以六百石的职位监察一千石的郡国守相,唐代巡视各道的监察御史也仅为正八品。这种做法
A.意在防范监察官员独断专权B.有利于监察效果的提升
C.体现了皇权下移的开明统治D.强化了中央对地方管辖
2020-12-17更新 | 278次组卷 | 32卷引用:新疆兵团第三师图木舒克市鸿德实验学校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宋仁宗时,以“宰相自用台官,则宰相过失无敢言者矣”为理由,收回了宰相对台谏官的举荐权,使谏官的监管对象扩大到包括宰相在内的公卿百官。宋仁宗此举
A.使监察权得以超越行政权B.加强了中央集权
C.有利于监察机构行使职权D.提高了行政效率
2019-12-26更新 | 472次组卷 | 27卷引用:新疆喀什地区喀什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宋徽宗崇宁五年(1106年),政府颁布《诸路监司互察法》,其中规定:“见今诸路监司互相察举如法。或庇匿不举,以其罪罪之,仍令御史台弹劾以闻,朕当验实,重行黜责。”此举旨在(       
A.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B.削弱地方官员权力
C.消除地方官场腐败现象D.完善地方监察体系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宋代和明代地方行政和监察制度比较表

宋代明代

地方行政
每略设四监司,分掌财政、军政、刑法及仓谷;各州加设通判,知州发出的政令须由通判副署;通判可直接向中央报告地方吏治的得失各省设三司,分掌行政、军事及司法,互不统属,直隶中央;分封子孙为王,以镇守地方,屏藩皇室

监察制度
设独立的谏院和御史台,监察百官,以监督宰相为要务中央设都察院,监察百官;置十三道监察御史,巡视地方

材料二   清朝前期,政府征集名儒编纂巨籍三十多种,一以整理文化遗产,消磨学者精力;一以销毁禁书,统制思想。康煕时敕修、雍正初完成的《古今图书集成》,凡一万卷;乾隆时的《四库全书》,凡三千四百五十七部,七万九千七十卷,更是巨籍,对学术的贡献亦甚大。

——以上材料据江增庆《中国通史纲要》整理


(1)根据材料一,概括指出宋、明两代地方行政和监察制度的异同。
(2)根据材料二,说明清朝统治者大修典籍的动机及影响。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汉武帝设置十三州刺史以监察地方,并将豪强大族“田宅逾制”作为重要的监察内容,各地财产达300万钱的豪族被迁到长安附近集中居住。这表明
A.汉武帝设刺史目的是为了加强对地方的控制
B.汉初休养生息的政策使得地方豪族势力膨胀
C.中央加强地方管理并抑制豪强兼并土地
D.地方豪强大户的存在已经威胁中央统治
2019-11-01更新 | 199次组卷 | 2卷引用:新疆巴音郭楞州兵团第二师八一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8 . 十八大以来,中央政府不断加大反腐的力度,“既打苍蝇,又打老虎”,我国古代与反腐倡廉相关的制度建设不包括

A.西汉:刺史制度
B.唐代:御史台
C.宋代:提点刑御史
D.元代:中书省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