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汉朝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30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下表是汉朝中央政府为经略边疆而设立的不同机构。

机构管理范围职能
郡县北疆、东北疆、西南地区、南疆管理民政、防务和屯田
属国脱离本民族主体而迁徙到内地的边疆民族设属国都尉,其内部事务仍由该内迁民族的首长负责
都护府、校尉、中郎将、将军等不具备设置郡县管理的边疆地区管理民政、军政和屯田

材料二:汉王朝在广阔的边疆地区以长城为主干,设置完善的由塞、障、亭、燧组成的瞭望、预警和防御为一体的边防体系,不仅可以及时掌握边疆地区的情况,也可以防御来犯之敌。对强大的匈奴先后采取了和亲、武力进攻、纳降、内徙、分化瓦解等政策;对西域诸国则是先后来取了频繁遣使者往来、武力征服、和亲、屯田、册封官爵等措施;对南方诸族则采取了郡县制和羁縻统治并行、“毋赋税”等政策。从边疆稳定、民族关系和睦的角度看,汉王朝的边疆政策是较为成功的。

——以上材料均摘编自马大正《中国古代的边疆政策和边疆治理)


(1)根据材料一、二,概括汉朝经略边疆的特点。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汉朝经略边疆的意义。
2020-10-15更新 | 976次组卷 | 24卷引用:江西省丰城市第九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日新1班)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如表是西汉时期州刺史权力核心内容的嬗变过程。据此可知
皇帝州刺史权力核心内容
汉武帝“限制地方大族兼并土地;督察郡国,巡视吏治。”
汉昭帝、宣帝增加“镇压诸侯的谋反、民众反抗”
汉平帝增加“安置流民、处理少数民族事务、参与某些中央决策”
A.地方行政权力大大加强B.刺史丧失地方监察职能
C.汉代社会问题不断暴露D.诸侯王国问题彻底解决
2020-10-13更新 | 153次组卷 | 46卷引用:江西省九江市同文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
3 . 汉初,韩信要求做齐王时说:“齐伪诈多变,反覆之国也……不为假王以镇之,其势不定。”刘邦改立韩信为楚王时说:“信习楚风俗”,便于“存恤楚众”。这一现象表明西汉初年
A.中央集权逐步强化
B.王国的存在具有合理性
C.社会风俗有待提高
D.地方割据势力威胁中央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西汉初年,贾谊重申周礼的重要性,对文帝提出“定礼制”,即对同姓王在制度、名号、衣饰、器物等方面提出具体的礼制来标示人们的等级身份。这一主张
A.希望汉代重建西周的制度
B.使儒学成为国家正统思想
C.意在加强中央政府的权威
D.成为汉初政局动荡的根源
5 . 司马迁在《史记》中有一段叙述:“诸侯稍微,大国不过十余城,小侯不过数十里,上足以奉供职,下足以供养祭祀,以蕃辅京师。而今郡八九十,形错诸侯间,犬牙相邻……强本干,弱枝叶之势,尊卑明,而万事各得其所。”这段话反映了司马迁
A.否定了西汉的“推恩令”B.肯定了汉初分封同姓诸侯
C.肯定了西汉的“推恩令”D.否定了汉初的郡国并行制
2020-07-29更新 | 115次组卷 | 57卷引用:江西省南昌市第十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6 . 《中国史纲》记载的西汉制度:由丞相遣史分察州,谓之刺史。其人位卑而权重,故多能自奋,而亦无专擅之患,这实是一种善制。对该制度理解准确的是(  )
①汉武帝时全国的每州部设刺史一人②西汉时期刺史是地方军事行政长官
③是辅助皇帝处理政务的中枢机构④中央对地方的控制能力得到加强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7 . 据《史记·吴王刘濞列传》载:“吴有豫章郡铜山,濞则招致天下亡命者盗铸钱,煮海水为盐。以故无赋,国用富饶。”这一现象
A.增加了中央政府的收入B.加剧了地方割据的隐患
C.反映了江南经济的发达D.加速了经济重心的南移
8 . 为解决王国问题,汉景帝实行削藩,以法家思想为指导,以法令强行分国为手段;武帝实行“推恩令”,以儒家、纵横家、法家思想为指导,以标榜“仁孝”之道为主要分国手段。据此可知,汉武帝时
A.仁孝思想广泛传播B.确立了思想大一统
C.王国问题得到解决D.治国注重传承创新
2020-07-02更新 | 867次组卷 | 16卷引用:江西省南昌市洪都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11月月考复习历史试题
9 . 西汉王国政区变化表
皇帝纪年公元纪年王国数量
汉高帝十二年前195年10国
汉文帝十六年前164年17国
汉景帝中六年前144年25国
据此可知
A.郡国并行制下汉朝疆域不断扩大B.中央行政体制进行了调整
C.推行“推恩令”的条件更加成熟D.王国控制的区域日益扩大
10 . 西汉初期,不定期的派遣御史分行各郡,监察地方官政绩。汉武帝时划分天下为13个州部,每州设刺史,依皇帝制订的《六条问事》监察辖区内豪强、官吏及其子弟。汉宣帝时派使臣“循行天下,存问鳏寡,览观风俗,察吏得失”。这反映了西汉时期
①监察方式的不断丰富、完善②刺史的设立不利于中央集权
③政府扩大了地方的信息来源④政府重视对地方的监察工作
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③④
首页3 4 5 6 7 8 9 10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