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汉朝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42 道试题
1 . 汉武帝对刺史的监察区域和督察范围作了严格的规定,把全国划分为十三(州部),每州为一个监察区,还规定刺史督察范围是“以六条问事”。“刺史六条”第一条即“强宗豪右田宅逾制,以强凌弱,以众暴寡”。其目的是(       
A.巩固行省制度B.加强中央集权C.削弱节度使职权D.维持兵农合一
2 . 《汉书·吴王刘濞传》中记载,吴王为吸引更多百姓来吴国,常替应服徭役人员出钱,以免除其徭役;或对其治下之民进行财物金钱的赏赐,改善百姓生活;甚至于盗贼流寇逃到吴国也能被吴王收容。据此可知,汉初(     
A.忽视户籍制度建设B.中央集权受到挑战
C.诸侯国君注重民生D.百姓赋税负担沉重
3 . 秦朝任用县级有秩官吏一般在本县人中择任,但到汉武帝中叶以后,对郡县地方官和监察官的任用采取了“本地回避”的制度。这一调整旨在(     
A.健全地方行政机构B.瓦解地方宗法体系
C.完善国家监察制度D.维护国家政治统一
4 . 汉武帝将全国分为13个监察区,称为13州部,每州部设刺史1名。这一措施是为了(     
A.加强军事防备B.扩大疆域版图
C.增加财政收入D.加强中央集权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简”述千年往事,简牍的记录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时社会的情况,从秦汉简牍中当时官吏出行的留宿地来看,既有县乡之地,亦有关邮之所,这些都是文书传递者往来所经交通站点。据此可知,秦汉帝国(     
A.想要密切各地间的联系B.郡县制度得到发展
C.借助文书进行行政管理D.建立完备的监察制度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自汉武帝拓边西北开始,政府就依据《尚书·禹贡》中的三危、弱水、黑水等古地名命名当地山川。这些新命名的山川并未被视作新开辟的领土,而是被视作自古以来就从属于华夏政权。这一做法(     
A.促进了中外交往B.加强了君主专制
C.体现了制度创新D.服务于边疆治理
7 . 时空是研究历史的重要维度,可以追寻历史发展的踪迹。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百代都行秦政治;……汉,是帝国制度成功的实践者。这个王朝享国达四百多年之久,……,在世界上唯有同时代的罗马帝国可以相提并论,在历史上则只有后期的大唐帝国可以并驾齐驱。这是一个历来被中国史家和作家极度恭维的朝代,它甚至被视为我们民族的代表和象征(汉人、汉语、汉字、汉学)。它创造的典章制度被多个朝代沿用,它留下的文化遗产至今让人叹为观止。

——易中天《帝国的终结》

材料二:


                       图1                                                                        图2

材料三  清朝康熙、雍正、乾隆时期,统治者为稳定和巩固国家疆域进行了不懈努力。近代中国的版图在这一阶段基本奠定。清朝的统治疆域西跨葱岭,西北到达巴尔喀什湖北岸,北接西伯利亚,东北至黑龙江以北的外兴安岭和库页岛,东临太平洋,东南到台湾及附属岛屿钓鱼岛、赤尾屿等,南至南海的西沙群岛、中沙群岛、南沙群岛,成为亚洲东部最大的国家。

——人民出版社《历史》必修一


(1)指出“秦政治”主要内容。结合所学,指出汉武帝时期在政治方面对“帝国制度”实践的表现。
(2)材料二中图1、图2分属哪一历史时期?请分别说出两个判断依据。
(3)结合所学简述康雍乾时期统治者对西藏地区治理的主要举措,据材料三指出清朝前期国家疆域奠定的重要意义。
2022-12-06更新 | 31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威海市乳山市银滩高级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11月月考历史试题
8 . 下图反映的历史时期是(     
A.汉武帝时期B.唐太宗时期C.明太祖时期D.秦始皇时期
2022-11-26更新 | 32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滨州市阳信县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公元189年,天下“诸侯”共讨董卓之时,益州牧刘焉不但拒不出兵,还从由中原流亡至四川的数万流民中,编选出一支精壮部队。两年后,荆州牧刘表上奏朝廷,称刘焉“有似子夏在西河疑圣人之论(暗喻其图谋不轨)”,中央派出的使臣和将领却屡屡被刘焉击杀。由此可知,当时(     
A.中央集权得到加强B.地方割据势力强大
C.流民成为主要兵员D.刘姓宗室地位下降
10 . 如图是两汉时期我国某一著名国家政策的直观展示图,这一政策应是(     
A.推恩令B.刺史制度C.分封制D.宗法制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