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汉朝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6 道试题
1 . [中央集权与地方治理]

材料一       两汉时期的中央和地方关系,从加强中央集权的角度看,以武帝设立刺史制度后最为得当。全国郡国百余郡守理政治民,刺史巡行州内监纠非法。二者各行其事,而收利于中央。当州演变成地方行政机构后,中央和地方关系也陡然一变。西汉王国大者五六郡,已对中央政权构成严重威胁;东汉末全国为十三州,一州少则五六郡,多则十余郡,与郡相比,地方实力放大许多倍。豪强大族通过充当牧守掾属控制了地方政权,出任刺史的又多为此辈。所以,东汉末年割据势力的兴起和统一王朝的崩解也就不可避免了。

——摘编自薛军力《从汉代地方行政体制的演变看中央和地方的关系》

材料二       由于唐代缩小了州的范围,并且将地方行政官吏的人事任免权直接收归中央,由吏部统一管理,因而,唐代的中央集权比汉代更为加强。唐前期这种大力加强中央集权的作法,有其历史必然性的一面。唐代政权的建立处于南北朝以来长期分裂割据状态之后,因而加强中央集权,消除地方割据隐患成为当时政权重点考虑的问题。此外,政权的性质正处于从世族地主政权转向庶族地主政权时期,因而有必要采取强化中央集权的作法以削弱世族地主对地方政权的控制及影响。的确,唐前期中央集权的强化,使新建立的唐政权牢固地控制了全国,并为唐代的强盛奠定了基础。但是,在强化中央集权的同时,由于小州制的实行和由中央直接任免地方各级官吏,产生了新的矛盾。

——摘编自李晓路《唐代中央集权之变化与方镇的产生》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汉唐加强中央集权措施的不同之处,简述唐代采取上述措施加强中央集权措施的必然性。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唐代加强中央集权措施产生的影响,围绕地方行政制度与地方治理谈谈你的认识。
2023-02-16更新 | 116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荆州市监利市2022-2023学年高二2月调考历史试题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秦统一六国后,在郡内设置“监”这一官职。汉初,各地方不定期派遣御史去监察。经过汉初数十年的休养生息,至武帝时则"民则人给家足,都鄙縻间满,而府库余货财。京师之钱累巨万"。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又颁布“推恩令”,还三次大规模地出击匈奴,使匈奴远遁漠北。正是在这个大背景下,“武帝元封五年,初置部刺史,掌奉诏条察州”。这样,充分调动了中央与地方两个方面的积极性,实现了监察权与行政权相分离,基本摆平了中央与地方的关系。因此完全意义上的纯监察制度是汉武帝时期的刺史六条察州制,故清顾炎武称"刺史六条为百代不易之良法"。

——摘编自史云贵《汉代刺史制度述论》

材料二   东汉建立之初,为迅速消灭割据,加强地方军政协调统一,以应战时需要,光武帝往往拜心腹重将为州牧(刺史),或委任原割据势力头目为州牧,以笼其心,祚其力。因战时经济政治的需要,光武帝还扩大了州牧对地方政务的参与权,并且自光武帝时,州牧在政务上也领导了郡守。不过,刘秀令州牧统兵、领郡县乃为迅速平定各地军阀割据混战之需要,其后,"遂罢州牧,复置刺史",然光武及继承者在剥夺州牧军权的同时,又进一步扩大了其行政权力,乃至后来又不得不在一部分乱州重新委任刺史领兵作战。这一时期,刺史、州牧虽有反复,但无论是州牧,还是刺史,其主要职能乃是地方官之治州抚民。东汉末年的州牧、刺史“内亲民政,外领兵马”,势大权重,跨州连郡,割据混战。

——摘编自史云贵《汉代刺史制度述论》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汉武帝实行刺史制度的背景。
(2)根据材料一、二,归纳汉代刺史制度的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一变化的影响。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一般情况下,中国古代新政区的设置多随着经济的稳步增长、人口的逐渐增加而从容进行。王朝初建,出于开疆拓土的需要,有大量政区同时建立,如秦征服南越后,设置桂林郡、象郡和南海郡,又在北方置九原等郡。也有雄才伟略的帝王,为现固国家统一而对四夷用兵,设置大量新的行政区,如汉武帝元鼎六年起,“连兵三岁,诛羌,灭南越,番禺(今广州)以西至蜀南者置初郡十七”。隋末天下大乱,晋阳李唐为了壮大势力,表示凡归附者都给予州刺史的名号,因而大量“权置州郡”,州数膨胀到五六百之多。因此,唐太宗于贞观元年将全国划分为10道,分辖各州,形成了道、州、县三级行政区划模式。元朝在全国各地设置行中书省代行政府管理职能,边疆地区的云南等地也建立起了行省,省制逐步成为后世历代地方行政区划的最高层级。

——摘编自周振鹤《中国地方行政制度史》

材料二   中国古代各中央政府为了提高政权运转效率通常会减少地方行政层级,但自秦国推行郡县制以来,任何朝代的基层政区都是县,也从来没有被取消过。但为了解决管理幅员过大和军事问题又会设立监察区和军管区,这些非行政区最终演变为州、道、路、省等地方高层政区,使得地方行政层级变多。秦朝在郡政区实行行政、军事,监察三权分立,汉朝设置13州刺史,唐朝设道对地方派遣监察官员,宋朝设置互不统属的路,元朝实行行省制度,地方行政层级的变动无不是中央加强集权的创新。自古以来,财政就在行政体制中占据特殊而又重要的地位。商鞅变法中制土分民、履亩而税、重农抑商等财政改革措施,保证了封建国家上层建筑的形成和完善。以后各朝从国家安全出发,同时也为了涵养财源,徒民边塞,实行军民屯垦,建立起都尉、都督、都护府或都司卫所等军管型的特殊地方行政制度,并逐渐融入地方行政层级中来。

——摘编自成军《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层级嬗变及启示》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影响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区划变化的因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层级嬗变的基本规律。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中国封建王朝对西南夷地区的经略与开发肇始于秦。秦惠文王赢驷灭蜀后,就以蜀为基地,开始经营西南夷。公元前246年,秦王嬴政即位,继续以蜀为根据地开发西南夷。除了开发交通以外,秦王朝还在西南夷部分地区设立了郡县,“诸此国颇置吏焉”,派官吏进行直接统治。经过26年的锐意经营,汉武帝在广大西南夷地区先后建立了十七个郡,对当地的治理是通过部族长实行间接统治,即所谓“羁縻之治”。汉代这些富于开创性的民族治理方略,不仅推动了南方少数民族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对于促进祖国西南边疆的统一,加强汉族与西南地区各少数民族的交往也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摘编自龚德全《秦汉时期“西南夷”社会的历史状况及其开发》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汉武帝经营西南地区的有利条件。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汉武帝经营西南地区的影响。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秦郡设守、尉、监。守、尉秩二千石,监即郡监御史,由御史大夫下派。三长吏的治所分离,所主机构均称“府”,形成三府并立格局。秦县行政组织已形成曹、官两分架构,秦县廷设曹,由令史直曹从事文书处理工作;县下设仓、库、司空等机构管理具体事务。列曹文书须以县廷名义下发,曹、官在业务上存在对口关系,但也因需而变,时有协作。县下属机构定期制作所在机构“计”书,并根据要求上呈县廷。与之相应,县、郡也定期将核心治理信息汇总呈报上级官府,以便上级掌握政情及开展管理,并据此对下级进行考课。

——摘编自孙闻博《秦汉制度具有作始之功》

材料二   秦汉之际,“裂土分封”是一种强大的社会思潮。楚汉战争中处于劣势的刘邦为了摆脱困境争取主动,只得满足几支重要军事力量的首领裂土封王的要求。刘邦取得楚汉战争胜利后,裂土分封已成定局,但他仅仅把分封作为通向最高权力-皇帝宝座的桥梁。这样汉高祖在自己直辖区域内实行郡县制,在诸王的既得疆域内实行分封,郡国并行政体初步形成。然而,这些诸侯王拥兵自重。为了确保皇权,刘邦晚年以种种借口剪除异姓王势力。汉初奉行“清静无为”的黄老思想,这种思想难以作为大一统的理论基础。在剪除异姓王势力的同时,刘邦又分封同姓子弟为王,但对他们采取限制措施。汉初对同姓王的分封,标志着郡国并行政体的确立。

——摘编自巴新生《汉初郡国并行政体试析》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秦朝中央管理地方的措施。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汉初实行的地方行政制度,并说明其实行原因。
2023-10-16更新 | 95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张家口市尚义县第一中学等校2023-2024学年高二10月联考历史试题
6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秦的治国理念存在致命的缺陷:它只坚信旧时秦国管理实践中形成的法治经验,单纯推行“以法治国”来统领一个多民族、多文化的庞大帝国,根本上忽略了社会和人的思想情感的复杂性,强抓“政统”而缺乏“道统”,只抓“法治”而没有统摄人的思想灵魂的意识形态。加之立国日浅、始皇早逝、奸臣作祟、统治者残暴腐败等因素,大秦帝国最终走向了灭亡。

——摘编自陈鷟《春秋战国及其对后世中国的影响》

材料二   秦汉的中国已经凝聚为一个巨大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的复杂系统。政治力量的渗透到达了底层,察举制度将人才的流转也组织为庞大的网络;经济力量将全国纳入一个巨大的网络中,帝国体制也在经济层面笼罩全国;而在文化发展方面,经过共同使用一套文字系统,以及儒家思想逐渐成为正统,建构起具有一定水平的价值观念。这三重凝聚,使中国不仅在内部逐渐聚合为坚实的共同体,而对外也具有强大的自卫能力和吸引力。

——摘编自许倬云《说中国:一个不断变化的复杂共同体》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秦朝灭亡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秦汉时期中国“聚合为坚实的共同体”的原因。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汉初在恢复分封制的同时,仍在全国范围内推行郡县制,边远地区也不例外。各边郡置郡守一人,其下设有丞和长史,边郡的官吏称为“边吏”。南方边郡地区民族关系错综复杂,郡太守的主要任务是协调各民族内部的关系,帮助他们发展经济,移风易俗。南方边吏任职时间普遍较长,且无固定的任期。此外,在南方,以内郡人治理西南地区的北部诸郡,以西南地区的北部诸郡人治理其南部诸郡,但地方大姓在当地社会的影响也非常大,一些大姓家族甚至把持了地方政权。

——摘编自颜雅彬《略论汉代的边郡制度》

材料二   清军入关后,在疆域统一进程中逐渐发现,由明代继承而来的职官制度无法满足边疆治理需求。为此,清朝建立之初,在边疆官员来源上采取就近推升的方法,由督抚根据地方形势,推荐就近官员升任,“四川有缺,在于陕西附近推升;广东有缺,在于福建附近推升”。为缓解边疆“缺官”问题,对愿赴边疆的官吏适度放宽选任条件,并予以优抚。“顺治十二年(1655年),题准,福建、广东、四川、湖南地方边远,不拘科分,即准拣选。”清初沿用考满制度,边疆地区将边俸制度与考满制度配合使用,通过缩短考察年限,为边疆官员提供更多的升迁机会。顺治十三年(1656年),兵部尚书王永吉提出的“缩减边俸考满较俸年限”建议被采纳,边俸制度进行了相应调整。

——摘编自戴龙辉《从边俸到边缺:清代边疆官员选任中的制度演替》


(1)根据材料一,概括汉代南方边吏任职的特点及弊端。
(2)根据材料二,归纳清初边疆官员选任的措施,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历史作用。
2022-12-16更新 | 50次组卷 | 1卷引用:辽宁省葫芦岛市协作校2023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陕西出土的青铜器铭文记载了周成王对宗族小子的诰命,其中有“余其宅兹中国,自之义(治理)民”。周人选伊洛地区营建新都,此地便于各地诸侯贡赋,也方便王朝对四方诸侯的控制。在西周,父既是宗君又是尊长,君臣之义等于父子。通过各种礼的举行,周人的社会秩序和规则得到确立和维护。乐通常配礼而行,其作用在于协调上下、体现和谐。周人认为,商灭夏、周灭商,都不过是“惟恭行天之罚”。周之所以受命,是丈王、武王能行敬天、明德、安民。因为民心、民意是统治者德行影响的结果,是上天意旨的风向标。

——摘编自《西周的核心政治理念统治模式创造性地解决了早期国家的跨区域治理难题》

材料二     楚汉战争中 ,刘邦封韩信、英布等人为王。对于西汉中央来说,这是个严重威胁。刘邦消灭这些异姓王后,又将自己一些年幼子侄分别封为王,称为同姓王。汉武帝统治50余年,在继承汉初专制制度的基础上,进行了某些重要改革,如将全国地区分为13个监察区域,在中华民族发展史上创造了数个第一,使西汉王朝达到鼎盛时期。

——摘编 自晁福林《中国古代史》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西周统治者的治国理念。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与西周相比,西汉在治国模式上的明显不同,并以具体史实说明汉武帝“创造了数个第一”。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酝酿于先秦时期的大一统思想,至秦统一,已经转化为现实,大一统思想也体现在边疆治理思想上。但在汉初,对秦的边疆治理思想多持批判态度。例如,陆贾提出,“故治外者必调内,平远者必正近”,其意指休养生息,边疆无为。源自《公羊传》的“王者无外”思想因董仲舒的推崇受到汉武帝重视,使其破除“夷夏之防”观念,把生活于边疆的民族纳入到王化的范围之内。元帝以后随着儒生大批登上政治舞台,经学极盛时代的开启,回到夷夏之防的趋势已经日益明显。

材料二   两汉在西北方累年作战,为妥善安置“四夷”,先后设置安定、天水、上郡、西河、五原、金城、张掖等属国,此后属国制度逐渐从西北边塞扩展至东北、西南方向。属国对归附民族进行集中管理,保留其原有的社会组织,这些属国至东汉时期已陆续郡县化。此外,针对西域与东北的边疆实际情况,两汉时期设置了西域都护、长使、护乌桓校尉、护羌校尉以及使匈奴中郎将等特定的边疆管理机构和职官。

——材料一二均摘编自卜宪群《秦汉边疆治理思想的演进历程、实践经验与教训》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影响秦汉时期边疆政策的因素。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秦汉时期边疆治理的影响。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西汉初期,郡县制与封建制再度双轨并行。刘邦最初分封了7个异姓王,但只是承认他们本已拥兵据地。刘邦剪除异姓王后分封9个同姓王代之。到汉文帝、景帝在位时期,先有削藩之举,“七国之乱”后,景帝令诸侯王不得治民,乘势把藩国官吏的任免权收归朝廷。汉武帝时期又颁布“推恩令”,将藩国越划越小,并采取了省抑王国官吏、定左官之律、设附益之法等一系列措施。经过文帝、景帝、武帝三代的改革,诸侯王名为封君,实为食禄的闲员,藩国名为封区,实为中央直辖的郡县。所以,汉武帝之后,地方行政体制名义上仍为郡国双轨制,实际已与秦代郡县单轨制无异了。至此,我国郡县制国家全面确立,并一直延续至今。

——摘编自张锐《秦汉郡县制浅析》

材料二   为有效统治广袤的帝国疆域,元朝在地方上实行了行省制。“行省充当向中央运输财赋的中转站”“行省虽掌管军队但受多方制约”“中央掌握人事权,保证了地方官的忠诚”“犬牙交错的区划方式,消解山川之险”。

——摘编自徐彬《元朝行省制为什么能加强中央集权》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西汉时期郡县制国家全面确立的过程。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元朝行省权力的特点。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