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95 道试题
1 . 如图是北宋地方权力分配示意图,在①②③④处填写对应的内容,正确的是(     
A.道—府州军监—郡守—转运司B.路—府州军监—转运司—通判
C.路—参知政事—郡守—节度使D.省—参知政事—节度使—巡抚
2022-11-29更新 | 841次组卷 | 16卷引用:辽宁省沈阳市辽宁省实验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   (北宋)规定郡长官由文臣担任,长官之外另设“通判”,使其互相牵制。后来,又把全国州郡分为十五路,陆续在各路设转运使、提点刑狱、安抚使(管军事)、提举常平(管常平仓救济、农田水利等)四司,统称“监司”,也都由文臣担任,只有安抚使用武人。

——朱绍侯《中国古代史》


根据材料,指出北宋地方官制呈现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简述该地方官制对北宋王朝产生的影响。
2022-11-28更新 | 74次组卷 | 1卷引用:辽宁省铁岭市昌图县第一高级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3 . 在宋代,设在州一级,有权与知州共同签署文书,还有权弹劾州府所有官员的机构是(     
A.枢密院B.四监司C.通判D.巡检司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就制度而言,朝代与朝代之间永远是“继承”大于“断裂”的,制度自身自有其惯性。隐藏在制度的延续性下面的,是各个朝代所面临的一些共性问题,如官僚的选任,新中国成立之初通常会“急于选拔人才”;四十年之后则难免“员多位少”、一位难求;再和平发展四十年,家族背景在官员升迁中的权重必定会大大提高。又比如皇帝周边势力(后妃、外戚、宦官等)的处置问题,士大夫与皇帝的关系问题,官员管理中的效率与公平问题,中央对地方的有效治理问题,兵权的收放与边防的关系问题等。这些共性问题才是帝国治理的真正难题,也是“理乱兴衰”的深层原因。

——摘编自赵冬梅《法度与人心:帝制时期人与制度的互动》


根据材料并结合中国古代史的相关知识,围绕“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变化”提炼出一个观点,并加以论述。(要求:立论正确,史论结合;表述成文,叙述完整;逻辑严密,条理清晰)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宋高宗曾下诏“将诸州所收经制钱专委通判”。后来,由于通判不能很好地管理经总制钱,朝廷又下诏由知州、通判同掌。1146年,朝廷又下令“专委通判拘收”。这些举措(     
A.健全了地方行政管理B.旨在加强中央集权
C.调整了中央行政机构D.降低了地方行政效率
6 . 唐太宗依据“山河形便”将全国三百多个州分为十道,中央根据事务的需要,临时任命如观风俗使、巡察使、安抚使等分道对地方事务进行监察或督导,此类官员逐渐变成正规官制之外的重要职务。这一措施的推行
A.促进三省体制的确立B.有利于加强对地方的管理
C.带来冗官元费的问题D.导致藩镇割据局面的出现
7 . 唐末五代,中央集权大为削弱。为扭转这一局面,宋初采取的重要措施之一是(     
A.设御史中丞B.文官任知州C.设参知政事D.施行征兵制
8 . 宋太祖鉴于唐末以来军阀割据、政局动荡的教训,有针对性地采取了一系列强化中央集权、维护政权稳定的措施。下列属于该方面措施的是
A.推行九品中正制B.用文官任知州C.在地方上设行省D.实行奏折制度
10 . 就五代而言,短短五十三年间历五朝八姓十四君,立国时间最长的后梁不过十七年,最短的后汉只有四年,“天子,兵强马壮者当为之,宁有种耶!”是当时藩帅们普遍存在的思想。有鉴于此,北宋立国之后的重要治国思想是
A.崇文抑武B.守外虚内C.严刑峻法D.以农立国
2022-01-13更新 | 161次组卷 | 1卷引用:辽宁省协作校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