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57 道试题
1 . 下列历代措施中,起到限制地方割据势力作用的有
①汉武帝颁行“推恩令”
②唐玄宗设置节度使
③宋太祖派文臣任知州
④明太祖在地方设“三司”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①③④
2016-11-27更新 | 129次组卷 | 25卷引用:广西防城港市第一中学2017-2018学年第一学期高一第一次月考历史试卷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2 . “上(宋太祖)因谓(赵)普曰:‘五代方镇残虐,民受其祸,朕今选儒臣干事者百余人,分治大藩,纵皆贪浊,亦未及武臣一人也。’”宋太祖据此思想所采取的措施是
A.削减节度使的实权
B.实行更戍法
C.设置转运使
D.派遣文官担任知州
3 . 宋代为监督地方官设立
A.知州B.郡守C.通判D.刺史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宋朝欧阳修在《归田录》中写道:往时有钱昆少卿者,家世余杭人也。杭人嗜蟹,昆尝求补外郡,人问其所欲何州,昆曰:“但得有螃蟹无通判处则可矣。”这反映出宋代
A.皇帝权力的过度膨胀B.通判拥有很大的权力
C.人们追求安逸的生活D.中央集权的高度强化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年代省数道、路数州数郡(府、国)数县(侯国)数
秦始皇二十六年36不详
西汉平帝(1—5年)131031578
东汉顺帝(126—144年)131051180
隋大业五年(609年)1901255
唐开元二十八年(740年)15道3281573
宋宣和四年(1122年)26路2881234
元朝12省183路971425

——根据历代《地理志》整理

材料二   政治制度是现实的,每一制度,必须针对现实,时时刻刻求其能变动适应。任何制度,断无二三十年而不变的,更无二三百年而不变的。但无论如何变,一项制度背后的本原精神所在,即此制度之用意的主要处则仍可不变,于是每一项制度,便可循其正常轨道而发展。此即是此一项制度之自然生长。

——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


根据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指出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变动”与“不变”的共同目的,并说明材料一中地方行政区划“变动”与“不变”的具体表现。

6 . 宋太宗初年,西北边境上的州郡大都以文官充任,在官衔前加上“权知”二字,如“权知州事”,以表示其“名若不正,任若不久”,并规定“三岁一易”。这表明当时
A.地方武将拥兵自重现象普遍
B.中央对地方的控制日趋加强
C.西北边境的威胁得到了缓解
D.事权分割导致冗官现象严重
12-13高二上·广西柳州·阶段练习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7 . 北宋初,大将符彦卿驻军大名府,专横一时,目中无人。963年,太祖任命京官周渭为永济知县。周到任时,符彦卿心中不满但也无可奈何。符彦“无可奈何”的原因主要是
A.周渭身为高官,身份特殊B.节度使的权位在知县之下
C.地方权力分离,双方无隶属关系D.地方行政长官掌握地方将领任免权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