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3 道试题
1 . 赵绍祖在《新旧唐书互证》中说:“唐中叶以后,节镇加宰相衔者极多,谓之使相,亦称外宰相,非真宰相也。唐朝的外宰相名号多以节度使加“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如天宝十五载六月,授剑南节度使”崔圆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据此可知,唐朝后期的外宰相名号制度(     
A.进一步削弱了宰相的权力B.体现了朝廷对节度使的笼络
C.完善了中枢权力运行机制D.为以后宦官擅权埋下了隐患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2 . 史料记载.唐代前期实行“统收统支”的国家财政管理体制。其中,“统收”主要表现为租庸调、地税等国家税法的立法权和司法权都集中在中央;“统支”主要是指每年全国各级军政部门的财政支出项目和支出计划都由中央规划和安排,再下达地方政府执行。这主要反映了唐代
A.地方管理的优化B.中央集权的弱化
C.财政体系的落后D.国家治理的进步
2022-05-24更新 | 571次组卷 | 5卷引用:湖北省恩施市第—中学2022届高三新高考信息卷(三)历史试题
3 . 柳宗元在《封建论》中说:“唐兴,制州邑,立守宰,此其所以为宜也。然犹桀猾时起,虐害方域者,失不在于州而在于兵。”“顾炎武则认为:“封建之失,其专在下;郡县之失,其专在上”。据此可知二者都
A.主张取消中央集权B.关注现实政治的弊病
C.反对君主专制D.主张中央与地方分权制衡
4 . 宋代的知州经历了从文武臣僚作为临时差遣,权知某州(军州)事,到以文臣知州为主作为常设的州级长官的渐变过程。这一变化反映了宋代
A.地方行政区划的变化B.理学影响力日益扩大
C.文官势力得到了增强D.守内虚外的治国方针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藩镇是唐朝至关重要的军事要地,藩镇的统帅即为节度使,节度使不仅手握重兵,同时还兼管管理屯田的营田使及管理军需的支度使。天宝年间之后,又获得了对道采访使(监督州县)的掌管权力。这些现象
A.有利于加强中央对地方控制B.标志着郡县制度的彻底废除
C.必然导致藩镇割据局面出现D.表明中央集权制度面临危机
6 . 宋初的统治者按照交通路线划分行政区,分为转运司、刑狱司、常平司和安抚司四个机构,隶属中央,各部分别负责地方事务。据此可知,路的设立
A.体现重文轻武的理念B.提高了地方行政效率
C.对后世体制影响深远D.削弱地方割据的基础
7 . 宋代设路级地方行政建制,并在各路建立转运司提点刑狱司、提举常平司安抚司。时人评价说:“婚田税赋则隶之转运,狱讼经总则隶之提刑,常平茶盐则隶之提举,兵将盗贼则隶之安抚。是以事权归一而州县知所适从,民听不贰而词讼得以早决。”由此可知,宋代统治者旨在
A.分割相权,加强君权B.分权制衡,提高效率
C.事权归一,消除割据D.强干弱枝,守内虚外
2021-09-26更新 | 594次组卷 | 21卷引用:湖北省恩施州高级中学2023届高三下学期模拟考(四)历史试题
8 . 咸平三年(公元1000年)的一次群臣朝会,宰相张齐贤醉酒后上朝,冠冕不正,几乎捧倒殿上。御史中丞弹劾其失仪。张齐贤自辩系饮酒御寒至醉,并顿首谢罪。宋真宗说:“卿为大臣,何以率下?朝廷自有典宪,朕不敢私”,遂免其相。这一事件说明宋朝
A.君主对监察体制的维护B.御史监察范围不断拓宽
C.崇文抑武方针得到落实D.中央权力分割相互制约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0 . 宋代王朝基本不筑城,内地州县亦普遍不筑城,只在边地城市和部分重要城市,才兴筑或注意维护城垣,宋初甚至强令地方州县毁废城垣,许多府州县治所城市长期没有城郭,或虽有旧城而长年不加修理,使其自然废弃。宋代这一做法的主要目的是
A.放弃对地方州县的管控B.增强城市的经济职能
C.削弱地方防卫加强集权D.抑制城市商业的发展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