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42 道试题
1 . 据记载,唐天宝末年,“修文教,废武备,人至老不闻战声”。中央禁卫军士兵大多来自“市人白徒”,富者“贩缯彩,食粱肉”,壮者“角抵拔河、翘木扛铁”,整日打架斗殴,以致“有事乃股栗”,无力作战。据此可知,当时
A.重文轻武的社会风气盛行B.中央集权存在着危机
C.市民阶层的社会影响扩大D.保甲法实施成效甚微
2 . 历史发展既有传承又有创新。下列信息,全都属于同一个朝代的是(     
A.中书门下、通判、三司使、文官B.司礼监、七国之乱、尚书省、礼乐制
C.宣政院、内阁、票拟权、行省D.布政司、军机处、太尉、刺史
2021高三下·湖南·专题练习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唐朝推行较为开明的治边政策。唐王朝确立了羁縻府州制度,以各边疆民族部落的分布范围作为羁縻府、州行政区划的基础,并在众多的羁縻府州基础上设立都护府,由都护府直接管理,再统于唐王朝中央政府。为了维护辽阔边疆地区的安定,唐王朝确立了军镇屯戍制度。军、城、镇等皆有使职专领,都有兵力配备,并可随时调派边疆民族军队作为补充。唐王朝为了巩固自己的统治,对边疆民族总体上讲是以怀柔、招抚为主,采取和亲和册封政策,以改善或加强与边疆民族的关系。为了巩固对边疆的统治,唐王朝也采取了积极开发的政策,其主要内容是发展屯田、开辟互市贸易等。

——摘编自马大正《中国古代的边疆政策与边疆治理》

材料二1941年国民党五届八中全会通过了《边疆施政纲要》,提出了边疆治理和边疆开发的方略。不论是理论还是实践,国民党政府在边疆治理上都不注重族际治理,而是采取区域治理的方式,从而逐步构建起一个区域主义取向的边疆治理架构,取代了长期存在的族际主义取向的边疆治理架构。但是,国民党政府在边疆治理方面没有什么大的建树。

——摘编自周平《我国的边疆治理研究》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唐朝治边政策的特点并分析其原因。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指出国民党政府边疆治理的不足,并分别说明原因。
2021-05-09更新 | 173次组卷 | 2卷引用:2021年高考历史押题预测卷(湖南卷)02
4 . 北宋初年,诸州的兵,强者都升为禁军,直接隶属“三衙”;弱者才留在本州,谓之厢军,不甚教阅,名为兵,其实不过给役而已。这一做法
A.加强了三衙的调兵权B.加重了政府的财政负担
C.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D.造成了将兵分离的弊病
2021-05-08更新 | 240次组卷 | 1卷引用:2021年高考历史终极猜题卷(新高考版福建地区专用)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5 . 唐宪宗(806-820在位)时,逐渐形成“上供”(供应中央)“送使"(归节度使)“留州”(留给各州)各占三分之一的财政分配模式。这一模式
A.一定程度上延续了唐朝统治B.顺应了赋税货币化的趋势
C.导致了潘镇制据现象的出现D.有利于唐王朝的对外战争
6 . "士阶层不仅是文化主体,而且也是一定程度的政治主体"此现象最为典型的时期是
A.先秦时期B.秦汉时期C.魏晋时期D.两宋时期
2021-05-08更新 | 113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市嘉定区2021届高三二模历史试题
7 . “今世用人,大率以文词进。大臣,文士也;钱谷之司,文士也;边防大帅,文士也;天下转运使,文士也。”这反映出北宋治国的特点是
A.休养生息B.兵民合一C.重文轻武D.外重内轻
2021-05-08更新 | 117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市松江区2021届高三二模历史试题(等级考)
8 . 某学者指出,唐代的“安史之乱”,两京皆失,地方还能各自为战;而到了宋代,金兵一旦攻破汴京,全国就顿时瓦解,一败涂地。导致这种变化的主要因素是北宋
A.重文轻武军队战斗力弱B.冗兵导致中央财政困难
C.“强干弱枝”政策的影响D.地方政府职能不断弱化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9 . 宋代王朝基本不筑城,内地州县亦普遍不筑城,只在边地城市和部分重要城市,才兴筑或注意维护城垣,宋初甚至强令地方州县毁废城垣,许多府州县治所城市长期没有城郭,或虽有旧城而长年不加修理,使其自然废弃。宋代这一做法的主要目的是
A.放弃对地方州县的管控B.增强城市的经济职能
C.削弱地方防卫加强集权D.抑制城市商业的发展
10 . 宋人评价:“唐失其道,化内地为藩镇,内外皆坚,而人至不能自安;本朝反其弊,使内外皆柔,虽能自安,而有大不可安者。”下列措施体现宋朝“反其弊,使内外皆柔”的是
①派文官出任知州 ②设转运司统管地方财政
③实行崇文抑武方针 ④实行南、北面官
A.①②③B.①②C.①③④D.②③④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