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27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汉代的三公九卿设在宫外,这些官员觐见皇帝的朝仪十分繁琐,向皇帝提供信息比较缓慢,皇帝便将处理机要事务的责任转移到内廷,逐渐形成中朝。据此可知,设置中朝有利于(       
A.扩大丞相权力B.提高行政效率C.加强中央集权D.监察三公九卿
2023-02-27更新 | 180次组卷 | 25卷引用:江苏省苏州市苏苑高级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10月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贞观年间,给事中、谏议大夫执掌规谏和讽议朝政之事,兼领史官之职,负责载录天子起居、言行。这一制度(     
A.有利于限制皇权B.确立了官修史书正统地位
C.削弱了三省职权D.强化了君主对舆论的控制
2023-02-04更新 | 110次组卷 | 10卷引用:江苏省常州市联盟学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3 . 史载汉武帝时,“用人行政,领尚书者定于禁中,丞相奉行而已,权遂归尚书”“大臣有罪,则尚书劫之天子责问大臣,则尚书受辞选第中二千石,则使尚书定其高下吏追捕有功,则上名尚书因录用之刺史奏事京师,则见尚书”。此举导致(   )
A.中央集权的加强B.尊崇儒家经术
C.形成中外朝制度D.盐铁专卖制度
2023-01-16更新 | 139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苏州市昆山市第一中学、昆山中学、昆山震川高级中学三校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联考历史试题
4 . 下表为中国古代公文演变概况。古代公文的演变(   
A.适应了君权强化的趋势B.体现了印刷技术的进步
C.反映了信息传递的迅捷D.造成了官僚机构的膨胀
2023-01-11更新 | 123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南通西藏民族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12月月考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隋唐时期,皇帝所下的诏令是在与三省长官商量之后做出的决定。形成决策之后,需要经过中书省起草、门下省审核和尚书省执行这三个步骤。由此可知,“三省”制度(     
A.提高了行政效率B.限制了皇帝权力C.有利于中央集权D.完善了运行机制
2023-01-04更新 | 178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普通高中2022-2023年高二学业水平合格考模拟预测(一)历史试题
2023·江苏·一模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在中国历史发展的不同时期,政治体制不尽相同。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集议制度具有集思广益的长处,避免了个人思考的见事不周、偏执一端或墨守成规的弊病。许多负责具体事务的官员参与决策,汇集了来自各方面的情况,决策者们就能较为准确迅速地了解信息,掌握动向,避免颁布错误的政令,……年轻的低级官员参与议政,给政事堂会议带来了生气和活力,给封建政治带来了新气象。政事堂合三省首长议事,减化了颁行的手续,从而政令制订迅速,执行便捷,提高了行政效率。

——摘引魏向东《试论唐代政事堂宰相集议制度》

材料二   时军机之权,独峙于上,国家兴大兵役,特简经略大臣、参赞大臣,亲寄军要。……厥后海疆衅起,经略才望稍爽,权力渐微。粤难纠纷,首相督师,屡债厥事,朝廷间用督抚董戎,多不辱命,犹复不制以文法,故能霈施魄力,自是权又移于督抚。同治中兴,光绪还都,皆其力也。

——引自赵尔巽《清史稿》


(1)阅读材料一,概括政事堂设立后的决策优势。结合所学,阐述为加强君主专制,中枢机构在宋朝的演变概况。
(2)阅读材料二,结合所学,从军机处决策机制的角度简述“军机之权,独峙于上”的观点,试分别从太平天国和八国联军侵华两个时期分析“权移于督抚”对清朝造成的影响。
2022-12-28更新 | 153次组卷 | 2卷引用:历史(江苏B卷)-学易金卷:2023年高考第一次模拟考试卷
7 . 著名学者钱穆认为“汉宰相是采用‘领袖制’的,而唐代宰相则采用‘委员制’”。‘委员制’指的是(     
A.三省体制B.中外朝制
C.三省六部制D.从根本上制约了皇权
2022-12-19更新 | 46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淮安市涟水县第一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二次段测历史试题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唐初,面对各个部门之间出现严重分歧,政令难以得到顺利贯彻的问题,朝廷设立了政事堂制度,每遇到需要颁下诏敕的时候,就先由中书省和门下省会同其他必要人员在政事堂举行联席会议。到了开元十一年,中书令张说奏改政事堂名为“中书门下”,并在政事堂后列吏、枢机、兵、户、刑礼五房,以对口分理各项行政事务。包括皇帝诏命在内的一切政令,必须经政事堂会议正式通过,方能生效颁行。随着盛唐时代政事堂工作重心向分理行政倾斜,唐玄宗于开元二十六年正式在皇宫内设立了翰林学士院,选任擅长文学的亲信充任翰林学士。翰林学士没有专门的办公场所和属员,不计官阶品秩,主要负责起草任命将相大臣、号令征伐等有关军国大事的诏制,并承担起了参与决策机务的工作。此后,宋辽夏金元明清各朝都设有翰林学士或学士,在政治权力结构中居有重要地位。

——摘编自王小甫等《创新与再造——隋唐至明中叶的政治文明》


(1)根据材料,概括唐初至盛唐中央决策机制的发生的变化和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唐初至盛唐中央决策机制调整的作用。
9 . 武则天称制及称帝二十一年,前后任宰相者达75人;唐中宗时,曾有19人同时为相。唐朝群相制的实施(     
A.导致了冗官问题B.强化了君主权力C.提高了行政效率D.完善了监督机制
10 . 制度建设是国家治理的有效途径和重要内容,唐朝加强制度建设推动社会发展。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汉代宰相是首长制,唐代宰相是委员制。最高议事机关称政事堂,一切政府法令,须用皇帝诏书名义颁布者,事先由政事堂开会议决,送进皇宫画一敕字,然后由政事堂盖印中书门下之章发下。”

——钱穆《国史新论》

材料二   隋朝建立后,隋文帝杨坚毅然废去九品中正制度,行科举之制。隋代的常选有进士、明经和秀才。隋代开科考试选拔人才,尚未形成一种完备的制度。到了唐朝,在隋朝的基础上扩而大之。取士之科分秀才、进士、俊士、明经、明法、明书、明算等科,其他医、卜、星、相、琴、棋、书、画均可登科。科举除常举外还有制举,由皇帝亲自主持,制举录取人数一次只一二人到五六人,因而在科举考试中不占重要地位。唐代积极推行和发展科举制,打破了门阀士族垄断政权的局面,为庶族地主开辟了入仕的途径。

——摘编自房列曙、木华《中国文化史纲》

材料三   唐承隋制,前期赋役上实行①。所谓“有田则有租,有身则有庸,有户则有调”,它以民户授田为基础和前提。安史之乱后,中原经济残破,土地兼并严重,国库空虚,赋役失衡,农民负担严重。②是针对以上诸多社会问题而制定的,“户无主客,以见居为簿;人无丁中,以贫富为差”,只要在当地有资产、土地,就算当地人,上籍征税。

——摘编自朱红琼《唐朝财政制度演变对国家治理能力的影响》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指出唐代政治制度的名称,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作用。
(2)根据材料二指出唐代对科举制的发展,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科举制的意义。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写出①、②所示的赋税制度的名称,并据此说明唐代赋税征收依据的变化。
2022-11-10更新 | 65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苏州市常熟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