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66 道试题
1 . 唐代贞观年间,中书、门下及三品官向皇帝奏事,史官随同,记录所奏内容。高宗以后,李义府等为了任意密奏其事,不准史官记录所奏内容。唐玄宗时,根据宰相宋璟的建议又重新恢复了史官随同记录的制度。史官随同记录制度的实施有利于(     
A.抑制政治腐败B.提高决策效率
C.杜绝任人唯亲D.保守国家机密
2 . 在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运作过程中,“从决策机制看,很多皇帝虽然是决策和行政的最高负责人,但其决策都是建立在集体讨论、决议的基础之上”。最能印证该观点的是(     
A.汉武帝的内外朝制B.唐朝的三省六部制
C.明朝后期的内阁制D.清朝中期的军机处
材料分析题 | 较易(0.85) |
名校
3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   隋代虽置三公,以高官不除。其秉国钧者惟内史(中书)纳言(门下),而尚书令事无不统,即不预机事,亦称政本之地。

——永瑢《历代职官表·内阁》

材料二   唐制:每事先经中书省,中书做定将上,得旨,再下中书,中书以付门下。或有未当,则门下缴驳,又还中书,中书又将上,得旨,再下中书,中书又付门下。若可行,门下又下尚书省,尚书但主书撰奉行而已。

——朱熹《朱子语类》

材料三   议事已定,德彝(尚书仆射)数反之于上前,由是有隙。时房玄龄(中书令)杜如晦新用事,皆疏瑀(尚书仆射)而亲德彝,(以上所提人物都是宰相)瑀不能平,遂上封事论之,辞指寥落,由是忤旨,会瑀与陈叔达(宰相)忿争于上前,瑀、叔达皆坐不敬,免官。(此后,李世民下旨)自今中书、门下及三品以上入阁议事,皆命谏官随之,有失辄谏。

——《资治通鉴》


(1)与材料一相比较,材料二中唐代的三省中枢机构体制有何不同?
(2)据材料三,说明唐代三省体制在运行中是如何体现“制衡”与“专制”的。并评价该体制。
2022-06-14更新 | 60次组卷 | 1卷引用:海南省海口市琼山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4 . 《新唐书》中载:“诏敕不便者,涂窜而奏还,谓之涂归。”唐德宗贞元中,德宗将要起用卢杞担任饶州刺史,门下给事中袁高行使“涂归”权,封还词头,揭杞罪状,德宗只好接受袁高的意见。据此可知,袁高行使“涂归”权
A.保证了朝廷政令严谨科学B.符合中枢权力的运行机制
C.加强了对地方官员的监察D.加剧了君权与相权的矛盾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2022高二下·江苏南通·学业考试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中枢机构是王朝行政决策的核心,是加强中央集权的关键所在。以下对于历代中枢机构的描述,正确的是
A.秦朝三公九卿——对国家事务有至高决定权
B.汉武帝设中朝——成功削弱了诸侯王的势力
C.隋唐三省六部——中央决策和行政体系日臻完善
D.清朝设军机处——解决皇权与相权之间长久纷争
6 . 以下各项正确说明中国古代中央机构沿革的是
A.三公九卿制→中外朝制→三省六部制→二府三司制
B.中外朝制→郡县制→二府三司制→设立军机处
C.三公九卿制→郡国并行制→设立内阁→二府三司制
D.三省六部制→中外朝制→行省制→郡县制
单选题-单题 | 容易(0.94) |
名校
7 . 中(内)朝是古代中国某朝代的中央权力架构。该朝代是
A.秦朝B.西汉C.唐朝D.北宋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8 . 史载“汉家承秦之制……主有专己之威,臣无百年之柄。”下列能够体现该观点的是
A.设中书省,总揽国家权力B.建立行省,加强中央集权
C.设立中朝,限制丞相权力D.废除丞相,设立内阁大臣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秦朝,尚书是掌通奏章的文书小吏,后逐渐能劾奏朝臣,参与选官。至西汉元帝时,竟号称“国家枢机”。尚书地位和权力的变化
A.推动监察机构力量的壮大B.反映了中央集权的加强
C.顺应君主专制加强的需要D.开创了贤臣政治的先河
10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初,唐因隋制,以三省之长中书令、侍中、尚书令共议国政,此宰相职也。其后,以太宗尝为尚书令,臣下避不敢居其职,由是仆射为尚书省长官,与侍中、中书令号为宰相。其品位既崇,不欲轻以授人,故常以他官居宰相职,而假以他名。     

——欧阳修《新唐书》卷四六

材料二   凡有政事,先由中书取旨撰拟诏敕,付门下审覆,再瞎尚书施行;步骤精密……惟是事权分立,往往发生流弊,尤以中书门下两省,或论难往来,各逞意气。太宗深察其弊,乃令三省长官合署办公,是谓政事堂,此实唐代宰相制度之一进步也。

——严耕望《唐代文化约论》

材料三   行省实行群官负责和圆议连署制(即通过行省官员集体开会共同负责),行省官员通常由平掌、右丞、左丞、参知政事等六七人组成。……无论行政、财政、军事、司法诸事权,朝廷总是在直接掌握某些基本权力(如主要军队、官吏任用等)的同时,把相当一部分权力分寄于行省,然后借行省集权于中央。显而易见,元行省制中央集权是秦汉以来郡县制中央集权模式的较高级演化形态。

   ——李治安《元代行省制的特点与历史作用》


(1)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唐初的中央官制,概述其组织形式。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唐代官僚机制运行方式的利弊。
(3)综合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简要概述从汉至元君主专制和中央集权演变的历程,并其演变的总体趋势。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