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54 道试题
23-24高三上·江苏南通·阶段练习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 . 唐玄宗天宝年间,宰相杨国忠召左相及给事中、诸司长官皆集尚书都堂,“唱注选人,一日而毕,曰:‘今左相、给事中(门下省官员)俱在座,已过门下矣。'其间资格差缪众,无敢言者。于是门下不复过官。”这反映了唐朝后期(     
A.三省开始出现一体化趋势B.科举考试的地位提高
C.君主权力受到了极大制约D.中枢运行机制遭破坏
2022-10-10更新 | 2561次组卷 | 18卷引用:江西省宜春市丰城市东煌学校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2 . 有学者认为,唐前期,尚书、门下、中书三省构成一个完整的辅助皇权运行的最高政务裁决系统,三省官员在上行和下行政务文书中的签署,体现了按照环节分工、分层决策、互相制衡的政务运行机制。在他看来当时
A.政务文书利于辅政制度的有效运行
B.尚书省是最高政务裁决系统的核心
C.程序分权有效制约了皇帝的决定权
D.中央官僚机构膨胀降低了行政效率
2021-06-01更新 | 1928次组卷 | 24卷引用:江西省赣州中学蓉江校区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3 . 汉武帝崩后,昭帝继位时年幼,整个朝廷呈现出了一定程度上的权力真空。然而外戚大司马大将军霍光以主要辅政大臣的身份填补了这一漏洞,“抱持幼君襁褓之中,布政施教,海内晏然”,在昭帝朝13年中权倾朝野,所谓朝臣,大都是他的党羽。这实质上反映了
A.开始出现外戚专权B.大司马大将军成为权力中心
C.汉代专制皇权加强D.改变了秦朝以来的政权结构
2022-04-06更新 | 897次组卷 | 16卷引用:江西省鹰潭市2022届高三一模历史试题
4 . 据统计,西汉210年间有宰相45人,而唐代290年间则有370位宰相,多出西汉七八倍。且唐代三省权力的总和,还不如一个汉朝的宰相。相较于西汉,唐代
A.外朝宰相的权力被削弱B.中央政府的工作效率提高
C.封建统治基础得到扩大D.皇帝加强了对朝政的控制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如表所示反映了西汉时期(     
武帝时尚书台的实权逐渐加重;设置大司马取代太尉,并附加兼职,如大司马(兼)大将军
昭帝、宣帝时大将军执掌军事,其职权也涉及政务,统领内朝
哀帝时大司马领衔三公之职
A.权臣乱政的根源所在B.君主专制遭到削弱
C.中枢运行机制的异动D.武将把持军政大权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6 . 唐高宗以后,最高统治者一方面通过“墨敕”“内降”等方式,绕开正规的颁诏程序,直接处理行政事务;另一方面,在三省制外设置大量的使职,使职“不缘曹司,特奉制敕”,并直接“入奏天阙”。这些措施的实施(     
A.便于集体决策以减少失误B.使中央集权得到逐步加强
C.保障了吏治的清明与高效D.有利于分化事权加强皇权
7 . 汉元帝时,根据刺史所监察的郡国大小,设置专门的辅佐人员,俸禄百石,开始有了固定的幕僚;汉成帝时,刺史可以选择所在州郡的统帅,根据自己的意愿任免官员。这表明当时(     
A.朝廷中枢权力出现转移B.刺史的职权发生了异变
C.郡县和刺史间相互制衡D.政府监察效能得到强化
8 . 针对皇帝频频越过中书省直接向六部官员下达诏令的现象,有朝臣说:“事不出中书,是为乱政。”由此可知,该朝臣(   
A.反对中央集权B.主张建立内阁
C.主张加强相权D.反对三省六部制
2019-01-30更新 | 2961次组卷 | 64卷引用:江西省赣州市南康区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9 . 三省六部制是西晋以后长期发展形成,至隋朝正式确立,唐朝进一步完善的一种政治制度。该制度的积极意义在于
A.解决了中央与地方官员权责不清的弊端
B.有效地解决了长期以来君权与相权的矛盾
C.有利于选贤举能,保证政治清明
D.中央机构分工明确,互相制约,减少了决策失误
2021-12-29更新 | 1118次组卷 | 37卷引用:江西省宜春市丰城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创新入学考试历史试题
10 . “堂贴”是唐朝中后期中书门下处理政务的主要公文之一,不仅用来“处分百司”,也“判四方之事”。遇有日常政务,三省宰相可不必奏请皇帝,直接裁决,然后集体签署下发“堂贴”。“堂贴”的出现表明当时
A.宰相处理政务的权力增强B.皇权与相权矛盾日益尖锐
C.三省分权的体制逐步形成D.国家决策机制发生了异变
2020-06-14更新 | 2511次组卷 | 55卷引用:江西省抚州市临川第一中学2021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